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刁海洋 《国际公关》2022,(2):144-146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一次公共卫生危机,也是国际舆论场上一次热点频出、持续时间久远的传播事件.疫情期间,中国媒体在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中身先士卒,充分报道了党和国家的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传播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健康卫生共同体等理念,取得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与此同时,必须看到,"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依然延续,中国...  相似文献   

2.
刁海洋 《国际公关》2022,(4):107-109
新冠肺炎疫情迄今已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两年之久.在国际舆论场上,围绕疫情展开的舆论斗争也从未间断.从过去两年的实践来看,中国媒体实现了在国际传播领域的新发展新突破,国际传播能力显著增强.本文以中国媒体在疫情期间的报道为切入,梳理中国媒体在疫情报道中的亮点,阐述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的发展现状.本文同时关注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发起的"舆论围攻"下,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面临进一步恶化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疫情控制、经济复苏走在世界前列,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时与势都为我们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了机遇与空间.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研究国家形象生成机制,强化跨文化传播意识,因国施策,兼顾"硬传播"与"软传播",在中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中国成为世界新闻报道的中心.然而,中国对外宣传却依然形势严峻,这既有中西方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差异造成的原因,也有我们大众传媒外宣中的功能失调.只有认真反思多年来我国传媒应对国际舆论的"被动思维"模式,找出适应国际惯例的对外传播方式,积极、正确参与到国际舆论中,才能增强对外传播影响力,保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5.
从新疆"7·5"事件谈国内传媒对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7·5"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部分西方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有意歪曲丑化中国形象.对此,国内传媒不仅要揭露其所谓"新闻自由"的虚假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建立媒介舆论危机的干预机制,增强引导国际舆论的传播力量,强化舆论危机干预的政府责任,发挥网上民间力量的打假作用和重视海外华人群体的沟通力量等策略,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反击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积极教育引导国内外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6.
大力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我们的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公关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在传统的国际舆论战中,我们一直处于"西强我弱"的守势。据绕计,目前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占据全球国际新闻发稿量的4/5。在世界各地传播的国际新闻90%以上由西方媒体提供,其中又有70%由西方传媒巨头所垄断。  相似文献   

7.
国际舆论环境是当今国家"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概括几千年来西方中国观的变化,探讨中国国际舆论环境变迁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影响西方的中国观的四个因素:第一信息不足、不准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给正确的西方中国观的形成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第二非我类民族偏见的影响和制约着正确的西方中国观的形成;第三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国自身经济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第四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是否有利于西方国家自身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2009年全球舆论调查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佩尤研究中心"、"世界公众舆论网"和"环球扫描"三大知名国际舆论调查机构所出具的多种调查报告,2009年中国国家形象呈现出重要变化:一方面,中国国家实力得到国际舆论的认同;另一方面,中国有关政策引起国际舆论的争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正处于微妙的平衡点;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对中国的认可度走低.为了更好地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掌握全球舆论调查的主动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梓 《国际公关》2022,(2):128-130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是其中重要方面.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要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主动设置议题、抢占话语先机,要将"陈情"与"说理"有机结合,以融通中外的眼光探索同理共情的对外话语体系,要善用"海外中国"、做足海"外"大文章...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中的网络舆论生态在全球抗疫的国际舆论之下显现“中国声音”和“中国经验”,由此生成了复杂多元的网络舆情。只有充分发掘人类理性,尤其是中国式治理的启蒙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后疫情时代的生产、生活目标,并探索出一条网络舆情治理的路径。为此,国家公共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建构,必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解决“疫情社会”出现的问题,要靠 “中国力量” 的贡献,还要靠“中国声音”背后理性的启蒙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国际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西方大国为了把持国际话语的垄断权,处于上升中的国家为了争得国际话语权,都在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力求在国际舆论竞争中赢得主动。互联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全球传播载体,具有跨越时空、天然落地的特点;互联网传播是一种非对称传播,可以迅速汇聚分散的声音、急剧放大弱小的力量,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建设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的网络传播主体,提升国际传播力,推进重点网站海外发展战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成为必然的选择。同时,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亲和力的网络传播内容,展现当下中国的真实面貌,展示传统中国的文化魅力,在重大事件中及时传播中国声音,大力发展海外本土化内容,实施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网络传播策略,是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中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面临的困境仍显而易见,"发声难或发声被忽视"等情况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西方政客及主流媒体,通过资本掌握各类纸媒和线上平台资源,获取了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对中国问题特别是民族宗教事务等进行了系统、成规模、持续性负面传播,以期达到在国际上抹黑中国、孤立中国、延缓中国崛起之目的。总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近期涉华言论的特点,有助于揭示中国国际传播工作面临的困境,分析导致困局之复杂内外因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导,则可以加强和改进中国国际传播工作,提高我们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问题是国际媒体关注的重要内容,对中国问题的报道和中国形象的塑造由西方主流媒体主导。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使得新疆问题更具国际性、复杂性和敏感性,从而成为外国媒体国际舆论引导的重要切入点。外媒在报道中透视的中国形象是与其国家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国际舆论环境中,我国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国际传播力度,抢占话语权,展示真实客观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4.
灵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呈现出复杂的面相.以往学界多从迷信的角度审视灵学,忽视了近代西方灵学多假科学话语以传播的事实.比如上海灵学会即从比附、"弥补"及"拓展"科学三个层面认知并传播灵学,歪曲科学,给科学传播带来歧路.就科学史而言,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界部分人士对科学认知模糊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论“议程设置”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议程设置"是由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理论假设,它提示人们,在有媒介居间的大众传播活动中,媒介议题直接影响受众议题。文本认为,既然受众对客观事物和问题的看法带有媒介引导的色彩,那么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认知与评价也就脱离不了这个框架。文章进而指出,中国的国家形象(即外部公众对中国的印象)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所设置的,其中充满了"固定的成见"。中国要想突破西方国家既有的认知、评价藩篱,就必须参与到国际舆论的议程设置中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议题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承诺,国际舆论并非全是赞誉,"中国威胁论"始终未曾退出国际舆论场,只不过版本和形式不断翻新而已。目前,"中国威胁论"的变种"中国责任论"成为中国面临的主导性舆论环境。对这种舆论导向我们要有清醒认识,要正确认识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定位,要处理好承担国际责任与国内责任的辩证关系,要处理好承担国际责任与协调西方大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疆"7·5"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部分西方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有意歪曲丑化中国形象。对此,国内传媒不仅要揭露其所谓"新闻自由"的虚假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建立媒介舆论危机的干预机制,增强引导国际舆论的传播力量,强化舆论危机干预的政府责任,发挥网上民间力量的打假作用和重视海外华人群体的沟通力量等策略,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反击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积极教育引导国内外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俄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区域与国际社会和平稳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是,中俄在当前国际舆论话语体系中并不占优势,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影响力与其大国地位不相匹配.在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两国在经济、文化、能源、运输等多方面展开了合作.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为了干扰中俄互惠合作与发展进程,凭借其强大的媒介霸权,频频向两国施加舆论压力,公开传播关于中俄的不实言论,使两国国际形象受损,导致某些发达国家以有色眼镜看待中俄发展.这不仅不利于中俄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了两国推动区域与国际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俄要想在国际社会树立正确形象,传播自己声音,就必须在媒介领域寻求合作,抵抗来自西方阵营的舆论压力,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国际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对外宣传要达到较好的传播和感染效果,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讲好中国的故事"。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中国故事来解释和说明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虽然在国际舆论引导上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国际舆论引导就有可能会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西方文化传播对中国文化观念变异的影响入手,探寻文化传播对近代中国"国家"、"民族"观念形成的作用,认为西方文化传播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乃至其后的现代化历程准备了思想观念层次的变革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