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达赖集团与日本建立关系较早,自从上世纪后半期,在日本反华势力的支持下,在日本成立各种“藏独”组织,开始了一系列的“藏独”活动。其中,达赖以宗教为幌子,频繁出访日本,拉拢和串通某些政要、议员,并以发表演讲、举行记者招待会为名,肆意歪曲西藏的历史和现状,到处兜售根本不存在的“西藏问题”等等,是达赖集团“藏独”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些活动致使“西藏问题”进一步国际化。日本不仅成了达赖讲经授法的“福地”,而且也变相为他提供了一个阐述“西藏问题”立场的讲坛,“西藏问题”已成为干扰中日双边关系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日本宗教是从日俄战争开始在中国东北地区传播的,此后近50年间,日本宗教在中国东北地区协助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上军事上的侵略扩张,极力配合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地的“皇民化政策”,开展“海外开教”活动,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随着日本军事侵略而传来的日本宗教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类派别,由于带有明确的侵略目的,强迫中国民众改变传统观念信仰,使中国人民的宗教感情受到极大的伤害,因而,无法真正融合于中国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日本战败,日本宗教也在东北地区荡然无存。了解东北沦陷时期的日本宗教,探讨当时的社会网络和鲜为人知的历史轨迹,以及日伪政权的宗教政策与宗教行为,有助于我国对东北殖民地文化的这段历史的了解,并且能够进一步揭示日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14日,达赖喇嘛不顾历史定制,破坏宗教仪轨,否定中国中央政府在班禅转世问题上的最高权威,公然在印度擅自宣布西藏一名儿童为“班禅转世灵童”,他的这一行为,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藏传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坚决反对。下面,我们从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两个方面看看达赖擅自宣布班禅转世灵童这一行径之非法及其政治图谋。关于历史定制清朝治理西藏,多次制定章程,对西藏的政治、宗教、军事、外交、财政、贸易、税收、差语等各种制度,均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定制。在这里,我们只介绍有关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相似文献   

4.
清末藏事改革中的兴学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01年清王朝宣布实行“新政”,谋求变通政治,以缓和国内矛盾,维持其危机四伏的统治。在内地陆续举办“新政”期间,面对帝国主义势力对西藏地方的侵略、渗透,以及在上层分子中间进行分裂活动的进逼,清政府决定采取措施整顿西藏政务,进行改革。1906年四月,具有爱国思想和维新意识、以清廉自恃的张荫棠奉命“前往西藏查办  相似文献   

5.
安倍内阁的对华外交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其目标设定是使双边关系重回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但却采取“以包围迫谈判”的路径依赖,一方面制造舆论,渲染“中国威胁”,另一方面重拾“价值观外交”,积极构筑对华的“战略包围”.本文认为,这种两面手法的实质是多边战略对冲和双边“政经分离”的综合布局,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对日战略布局的能力,亟须战略定力与政策弹力的相辅相成,以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在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导向战略转变的背景下,理解“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存在何种运作逻辑”成为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关于此问题,既有研究基于不同分析视角,形成了地位竞争论、制度竞争论、战略失败论、国内政治动力论和领导人特质论等不同的解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然而,现有文献普遍存在的单一变量问题,使其尚未在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这一重要议题上形成较为完整的因果机制。有鉴于此,本文提出有效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逻辑的解释模型,从中美之间的权力位势差距和美国对华的单边战略定位两个自变量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中美权力位势差距的变化与美国对华采取的“修正式”与“现状式”单边战略定位是共同诱发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物质维度与认知维度变量。其中,单边战略定位扮演着“安全阀”的角色,调节着中美战略利益兼容性的高低,影响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动机的强弱,最终决定美国对华战略选择的强度,形成强化遏制/竞争、采取防范、继续接触和转向适应四种不同强度的战略形态。  相似文献   

7.
刘利华 《理论界》2008,(8):199-201
日本对华认知反映的是一种日本民族群体意识中的中国形象,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2008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的日本“暖春之旅”开启了中日关系的新起点。在目前中日关系的转型时期,探寻日本对华认知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对理性地理解和解决当今中日两国关系发展中的障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26(2):F002-F003
为加强西藏青年大学生与香港青年的交流,拓展我区大学生的视野,加强爱国主义及民族团结的教育,自治区团委首次组织我区三所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及从事青年工作的部分团干部,组成“西藏青年赴港交流代表团”,于2005年1月19日至23日赴香港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9.
针对“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排日”浪潮,日本驻华北军司令部在陆军省、外务省和日本企业的大力支持下,1920年2月在天津成立通信社——天津编译社,作为军方操纵舆论的秘密机关.根据军方制定的经营方针,编译社每天向当地及北京等处报社提供大量有利于日本的新闻稿,通过私下提供赞助等手段使其刊登,试图以此操纵舆论为日本侵略政策辩护,平息中国民众的“排日”情绪.天津编译社的活动是近代日军对华宣传战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试析两岸关系中的日本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日本独特的“台湾情绪”,以及战后日台之间的紧密联系等,在解决两岸关系问题上,日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明显提升日台关系,在对华战略上利用台湾问题牵制和遏制中国的倾迥明显加强。日本成为除美国之外的另一个制约两岸关系和重要外部因素。在台湾问题上潜伏着中日冲突的隐忧。  相似文献   

11.
2010年9月7日在钓鱼岛海域发生的中日“撞船事件”令世界瞩目。9月24日,日本那霸地方检察机关又突然宣布释放中方船长,使这场中日冲突骤然暂告一段落。但是,此次事件对中日关系造成了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外交危机。而且,此次冲突也留下诸多悬疑:是谁导演了此次事件、幕后有哪些力量在角逐、缘何日方骤然从强硬态度逆转、中日关系今后走势如何?分析表明,“撞船事件”的发生有其必然性,日本政府处理该事件态度的逆转是日本对华战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清末的留学热潮中 ,赴日本留学者就多达 4万余人。日本在清末成为中国维新人士、革命先锋、民族精英留学和活动的最主要地区之一。本文就清末 (190 0~ 1911年间 )留日学生几次重大的爱国活动研究 ,进一步探索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其发展轨迹。清末留日学生爱国活动有 :一、拒绝沙俄驻兵东三省。二、抗议日本大阪博览会歧视华人。三、开展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集会、结社活动。四、创办报刊杂志 ,广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共和的思想。五、抗议日本政府限制中国学生留日 ,呼吁“办学爱国”。六、关心国事、心系故乡家园。  相似文献   

13.
我院乔根锁教授的新著《西藏的文化与宗教哲学》2004年10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二章,23万字。该书是教育部“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成果。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哲学的角度对藏民族的宗教文化、宗教哲学予以宏观的审视,并通过对藏汉传统文化的比较展现了西藏文化的独特岁月和内在意蕴,凸显了西藏文化及其哲学的内在结构与主要特征。该书“文化卷”中,宏观地对西藏文化的发展流变、主要特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作了整体把握;“哲学卷”中,以西藏宗教文化的核心——宗教哲学为焦点,对藏传佛教的基本理论和…  相似文献   

14.
试述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 ,双方通过互派使臣、派遣留学生、进行宗教和商业贸易等途径 ,开展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从而使日本成功地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 ,步入了发展封建经济的轨道 ,并且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变异体”的日本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明永乐五年(1407年),乌思藏藏传佛教领袖噶玛噶举派第五世活佛得银协巴(汉籍称哈立麻)奉旨晋京朝觐。其间,在南京资设普度大斋,为太祖皇帝及皇后“荐福”。由于法事活动进行成功,永乐皇帝敕封哈立麻“大宝法王”封号,并将14天的荐福活动中出现的种种奇景命画师逐日画出,配以五种文字说明,形成了长达4968厘米长、66厘米高的“荐福图”。该图是当前西藏保存最大型、最完整的反映明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宗教领袖之间建立臣属关系和私人友情的历史长卷,是弥足珍贵的绘画精品。它对我们今天研究西藏与祖国关系史和西藏宗教发展史,以及明朝初年佛教在内地倡兴、民族文字的使用交流情况,均有重要的实证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中小企业政策与结构调整及对华投资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乃丽 《东岳论丛》2005,26(3):56-60
日本中小企业是2 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萧条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群体。2 0 0 3年以来,尽管徘徊在低迷中的日本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但中小企业的复苏步伐依然缓慢。因此,日本政府及企业界正竭尽全力针对中小企业的“结构性危机”进行全面调整,其中在应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上,提出了“以亚洲为重点,放眼世界”的方针政策,在此框架下,日本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战略也正悄然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7.
日本实业家冈崎嘉平太对中国的活动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冈崎嘉平太是为中日两国恢复邦交事业建功甚巨的日本实业家。冈崎所以能在两国关系极其困难的状况下长期坚持对华交流活动的思想动力,既得助于其非凡的战略视野和对中国国情及国民性的理解,更根植于笃信中国在市场及安全保障方面于日本增进国家利益所具的重大意义这个对华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报告》的主要内容,继而剖析了报告中的两个新关键词:“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和“两面下注”,并对“两面下注”的美国对华新战略进行政策解读,最后提出对未来美国对华战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注重利用新兴媒介——广播进行对外宣传,特别是国际广播电台用十几种语言向各国播音。一方面是争取友好国家的同情援助,另一方面是对敌实施宣传战。就对日宣传而言,因日俘更了解日本官兵及民众心理,国民政府注重利用日本反战人士及俘虏,向日本国内及占领区民众、前线士兵等进行广播宣传。从抗战爆发到1941年底对日广播宣传活动暂停为止,国民政府对日广播宣传主要从反侵略理论来呼吁日本人反战,较为抽象。1943年初对日广播宣传活动再开后,主要通过战况和情势分析,使得日本人厌战、反战。日本在战败前夕,企图采取本土决战,实行“一亿玉碎”的负隅顽抗。国民政府广播宣传呼吁日本民众弃战,救己救国,并建立民主日本政权等。国民政府对日广播宣传有其局限性,不能高估了其在对日宣传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前半期雍和宫藏族高僧秘访日本始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前半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称霸亚洲的野心,觊觎中国西藏.他们利用邀请藏传佛教高僧到日本"观光"、"访问"等手段,培养藏族高僧的亲日感情.这些拉拢活动,对个别藏族高僧的政治倾向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的具体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