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践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的争论中,物质本体论者认为,存在着的世界首先是一个物质世界,应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出发来理解实践;实践本体论主张者则指出,人所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和社会都是人化的产物,只有在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中得到规定。由于人们对本体、世界、物质和实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讨论中,存在着许多尚未弄清和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有:如何理解本体?如何理解物质和实践及其二者的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上的区别?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有何得失?究竟怎样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哲学研究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人对世界或存在性质的判定形成了哲学上的本体论 ,因此任一哲学都有自己的本体论。马克思从本体之本质的含义出发 ,建立了实践本体论 ,即认为实践是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改变及其意义的展示都依赖于人的实践。由此形成了实践思维方式 ,即人们在判断任一问题时 ,都习惯而自然地以是否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标准  相似文献   

3.
袁吉富 《学术界》2002,(2):230-236
对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 ,仅仅从其原初涵义上把握是不够的 ,应该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高度来予以把握。可以说 ,这一命题的意义 ,在于它揭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机制、存在方式、发展方式及客观基础 ,说明了实践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但是 ,我们却不能从该命题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体论不加限制地理解为实践本体论。实际上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体论是以自在自然为前提的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历史观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在实践。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引起哲学观和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实践观与本体现根本对立,它把哲学的追求和旨趣从永恒不变的形上本体引向人生活于其中的关系世界和意义世界。实践本体论只想用“实践本体”代替“物质本体”,而不想从根本上改变本体论思考世界的方式。这就是它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实践学说的本体论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原则,是他们新世界观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标志,把握这一本质规定,关键在于对马克思实践学说的本体论意义作出既有原则高度、又涉及具体理论内容的阐明。马克思的实践学说,不仅具有本体论意义,而且首先具有本体论意义。在马克思那里,实践从根本上说首先是关于存在和非存在、关于存在的现实性、关于自然界和人的现实存在的基本原则。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诸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它也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和起源这样一些较为具体的哲学原理。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感性的对象”,达到了“感性的活动”,达到了现实的感性的实践,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的全面变革,造成了在哲学领域内的一次彻底的颠复。旧哲学的理智形而上学把人和自然看成彼此分离和截然不同的两种实体,马克思通过实践原则的建立,克服了理智形而上学,把握住人与自然的现实的、具体的和有机的统一。这种统一,既不是运用概念或逻辑推论的结果,也不取决于某种知识的样式,而是直接的现实生活本身。在这里,存在就是我们直接“拥有”的最具体、最切近的生活;人和自然在本体论意义上的统一是在生活和实践中的本原的统一。按照这种本体论理解,说“人的自然的本质,人作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的道德教育问题,有学者提出“生活是道德教育的本体”,称之为道德教育的生活本体论。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并不恰当,本文提出的观点是:道德实践是道德教育的本体,可称之为道德教育的道德实践本体论。一、道德实践对于道德教育的本体论意义道德实践是指能够促进人的道德成长的实践活动。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课堂、校园、家庭、社会都是道德实践的场所。由于道德教育是人类世界的要素,所以“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这一命题自然内含着道德实践对于道德教育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对立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发生于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本体论问题以及实践本体的双重误解造成的 ;首先本体论问题被误解或被混淆为起源与本源问题 ;其次 ,实践本体则被误解或被简单地等同于物质生产劳动。本文将通过对本体论问题的重新理解与实践本体的本质还原 ,提供一种“新实践美学”的构想。同时 ,本文还将以此为基础对后实践美学非常普遍的超越主义倾向进行剖析 ,揭示其本质上的异化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争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被认为是哲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存在相互抵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学界对实践本体论又有不同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主张以"实践"去理解人及其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可称之为实践论的世界观.问题在于马克思哲学能否回避本体论?如果不能回避,那么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确立之后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鉴于当今中国社会"实事求是难"的现状,必须结合变化了的客观现实深入探究"实事求是"的认识论、本体论基础,并进一步延伸到其人类学基础,从物质本体、实践本体、人类学本体等多个视角全面把握实事求是的实质.笔者从实事求是与人的存在和人的实践的相互关系、实事求是难与人的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讨论了实事求是的人类学基础,并得出现代公民社会和公民人格的确立是人们追求真实、究明真相、获得真理即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的奠基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实践论与本体论从来就不是两种思维方式;认识论也不是离得开实践论的独立思维方式.本体论美学把“本体”与“本质”对立起来,并且在把两者的区分进一步绝对化了,把“本体”仅仅看成“是纯逻辑方法进行的范畴的推演”.而是从奎因到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不是“当代思维的高度,时代的前沿”.以“情本体”的提出,把李泽厚分为早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与后期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李泽厚,是不恰当的.无论原教旨实践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还是后实践美学与新实践美学,它们与生命美学、存在主义美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哲学基础,那就是对包括美感体验、艺术创造等审美范畴在内的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的诸相关范畴,如实践等,不是从人的实际存在的诸现实关系中最本质的关系——生产关系——出发,而是把这些范畴抽象化为脱离历史的“超越的自由”作为生命存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自亚里士多德建立本体之学后,就形成广狭两种意义的本体论。广义的本体论是对存在物之所以存在的研究,它不同于以存在物为对象的实证科学;狭义本体论是对事物对象的本质存在及万事万物终极根源或第一本质的探讨。海德格尔推动了传统本体论向现代本体论的转化。其新的理念是,本体论学说不再从事物的本质和终极根源来说明存在之为存在,其核心问题是存在的真理问题,是存在本身。文章据此论证了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区别,并对当前本体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80年代中国的哲学争论中,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再认识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涌入,实践范畴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主体性范畴无可争议地处于哲学目光的聚焦点上,人们纷纷从认识论、价值论、人本学、本体论等不同视角对实践问题进行透视与阐释,并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定为实践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等等。关于实践问题讨论的积极成果在于,人们不再单纯在认识论意义上来理解实践范畴,而是开始在人的本质活动或存在方式的意义上来重建实践范畴,从而依据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当代历史的演进而拓宽实践范畴的内涵。当把实践界定为人的本质活动或存在方式时,顺理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践是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中介 ,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和基础。马克思确认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 ,同时确认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体。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即生存论的本体论 ,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追求的目标 ,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斯大林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自然本体论 ,遮蔽了实践的本体论意义和人的主体性。卢卡奇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面貌 ,但把自然本体论作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前提和基础。 2 0世纪的历史运动凸现了实践本体论的内在价值和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有必要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象、本质、功能及其在哲学史上产生的变革作出系统考察,以建立实践唯物主义的新体系。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它要揭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哲学思维的形式从总体上、动态中把握和再现人类实践活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它从“物的原则”升华为“实践原则”,並高层次地回归到“主体原则”,它要求从人类自身发展来理解和把握整个对象世界。这是一种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哲学追寻的本体,立足于人类本身的活动並关注人类自身发展的动态的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是实践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它同时执行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职能,从不同的方面共同解决人们历史活动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发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从实践观点看真理的本质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践观点看真理的本质规定王书道真理究竟是什么,人们怎样把握真理,这是任何真理理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古典哲学的认识论(包括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理念论两种形式)肯定真理的存在,从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关系来理解真理问题,这便产生了旧唯物主义的客观真理论...  相似文献   

16.
立足21世纪,对物质本体论的缺陷和所谓实践本体论的观点进行剖析是十分必要的。关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判断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劳动实践作为人的本质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应该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论真理的实践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真理的实践形态,指的是在实践活动中,真理以其对实践活动的观念规定而表现为一定的矛盾运动,以实践的形态存在着。一、真理的实践形态是实践者掌握着的真理,是系统而不是零碎、确定而不是任意、本质而不是形式、辩证而不是绝对的掌握。二、真理的实践形态是实践者实践着的真理,因为真理确定实践者的立场和态度,形成实践者的实践理念,提供实践者的实践标准。三、真理的实践形态是实践者检验着的真理,检验真理的层次、真理的阀域、真理的价值。四、真理的实践形态是实践者发展着的真理。在实践中,实践者坚定真理的信念、发现真理的矛盾、探索真理的路向。  相似文献   

18.
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换,预示着哲学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研究主题及基本旨趣的变化,这种变化为我们站在全新立场上理解哲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实践哲学视域出发,真理不是被发现的关于抽象本体的知识,而是从事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人的真理,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真理,是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合理性。与理论哲学的知识论真理观相比,实践真理观表现出从静态到动态、从封闭到开放、从知识到活动、从绝对到历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立足21世纪,对物质本体论的缺陷和所谓实践本体论的观点进行剖析是十分必要的.关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判断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劳动实践作为人的本质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应该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价值系统本体论--价值系统论稿之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本体研究是价值学的难点之一,旧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或唯心主义精神本体论都无法使价值得以"安身".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物质--实践--系统"本体论,使价值本体论难题得以解决.价值便是事物结构、功能、属性在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系统中所具有,或所获得的体现人类生命本质或有利于类或个体生命存在发展的功能、属性的总和,价值就是以系统质的形式存在于客体或主体身上的.从系统本体论出发,可以很好地阐释文化价值、自然价值等客体价值的本体及其存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