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光绪本《六音字典》里有着丰富的“土音”材料,反映了20世纪末福建闽北方言方言的底层.全文可分五部分:一、土音与文读音字音节“某同而某、某不同者”;二、土音与文读音音节“某、某同而某不同者”;三、土音与文读音音节“某、某、某均不同者”;四、只有土音字,无文读音对应者;五、结论.  相似文献   

2.
室韦的族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韦,又作“失韦”,最早见于北齐魏收所撰的《魏书》。法国历史语言学家伯希和从对音的角度,提出了室韦即“鲜卑”,二者“所本者同,似为‘serbi’、‘sirbi、‘sirvi’等的对音”①,已为史学工作者所公认。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贵族,在进入长城、开肇帝业后,大有岐视异姓的同族人的味道。他们不愿承认道地的鲜卑人之一——东部鲜卑是他们的同族。可以设想,当汉、晋之际,大部分鲜卑人西或南迁,而一小部分鲜卑人尚留居原地。对于那些留居原地,尚未濡染较高文化、从事落后生产的同族人,拓跋贵族自然不会乐意承认互相间的渊源关系。根据研究,汉代以前,汉文史籍中常用“n”音结尾的字来译写北方各族语言中带有“r”音结尾的音节,而至汉以后,则改用“t”音结尾的字。拓跋贵族  相似文献   

3.
段玉裁诗“合韵”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玉裁“合韵”是对韵脚字异部现象的概括,后人把合韵当成异部“音近押韵”是误解.“音近”并非合韵的必然条件.合韵的本质是本来押韵的一组字在古音系统中异部,表现在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不是其在系统中的读音.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与其在古音系统中之本音不一致是韵文作者所为,相对于古音系统中之本音而言是一种“通变”.  相似文献   

4.
《南齐书》中部分拓跋鲜卑语名词的复原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齐书·魏虏传》中选择了汉字音写的语音、释义相对准确的十五个拓跋鲜卑词语 ,利用汉字古音重新进行复原考释。意为“贤、聪慧”的直真 -屠耆 -特勤 ,意为“文书吏”的比德真 -比车耆 -比彻赤 -笔帖赤 ,意为“恩赐、赐予”的九豆和 -骨都侯 ,都是同一个词的不同时代音写。这三个词是匈奴和拓跋鲜卑共有的官号。作为官号屠耆或直真由突厥语族承袭之。比车耆或比德真由蒙古语族和满通语族承袭之。意为“刽子手”的“契害真”和意为“使臣”的“咸真”二词是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共有的名词。意为“通事、翻译官”的乞万真、意为“断事官”的折溃真为蒙古语族特有的官号。其余的都是地道的蒙古语词。拓跋鲜卑无疑操的是蒙古语族语言。  相似文献   

5.
日语汉字音读中的吴音与汉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日语汉字的读音一直是他们学习的难点之一。探讨日语汉字音读中的吴音与汉音的特点、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应关系。期待能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嫪毐姓什么?     
嫪lao(?)ai,今人读为涝矮。钱大昕引《史记·正义》“音纪虬反”又引《汉书·南越传》“婴齐取邯郸摎氏女”,《史记索引》“音纪虬反”。摎姓出邯郸,古摎嫪通用?萸纤祴??)应读jiuai(鸠矮)。今天认为嫪lao 是姓。是姓,就得有同姓的人,可是谁能找出第二个姓嫪的人呢?吕不韦和赵姬固然是邯郸人,而嫪(?)是吕不韦在秦时物色来的,怎么证明他是邯郸人  相似文献   

7.
拓跋珪与北魏封建化王霄燕北魏道武帝拓跋,生于东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卒于东晋安帝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他最早是以恢复祖辈事业、兴复代国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此后,他更改国号,建立北魏,并为北魏强盛、使之走上封建化道路作出巨大努力。拓...  相似文献   

8.
某堂堂男子汉竟被人介绍说:“这位是女经理。”及至见到他的名片,方知姓女。 据《中华姓氏大辞典》统计,我国56个民族的姓氏达11969个。稀姓甚多,且十分有趣,如色彩类有红、赤;植物类有竹、菊;动物类有鸦、雕;金属类有铅、铜;贬词类有死、尸、爬、丧等。有的姓读音特别,如“万  相似文献   

9.
汉字多音多义现象十分普遍。正因为这样,教学上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颤”字就是一例。笔者在几所中学听课,不同老师对初一语文课本《老山界》中的“打颤”一词的“颤”字,注音各不相同;初二语文《飞向太平洋》中“震颤”的“颤”字,读音也同样如此,这就是没弄清多音多义字的区别发生的混乱。多音多义字人们历来都十分注意这个问题,我国古代第一部多音多义字手册《群经音辨》就是前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本很有价值的工具书(宋·贾昌朝撰),本书在音义注释上非常讲究音异而义殊的原则,该看书序说:“一字之文,音诂殊别者  相似文献   

10.
<正> 时下,谈论鲜卑族的文章有所增多。有的同志从“拓跋”、“秃发”、“吐蕃”的音近来谈鲜卑与藏族的关系;有的同志从马克思主义论民族共同体出发,看鲜卑族的阶段性。这些论文,我都拜读过了。我现在要谈的,又是另一码事。准备从民族融合(自然是与冲突相伴随的融合)这件事出发,来看鲜卑族的表现。我常常这样想,在匈奴、鲜  相似文献   

11.
拓跋鲜卑“七分国人”是拓跋邻以自己兄弟的数目为前提对部落进行的一次整合,这次部落结构调整削弱了各部落的独立性,增强了拓跋鲜卑部落联盟的凝聚力,是其能够维持稳定发展并最终建立国家政权的重要原因。北魏前期的“八部”或“八国”即针对“七分国人”后形成的八族后裔而言,并非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划。八部大夫和八部帅的设立是八部尊崇地位在国家政权体制中的体现,“八部制”甚至是西魏北周府兵制的核心“八柱国”的原型。  相似文献   

12.
刘芹 《殷都学刊》2023,(4):110-114+153
通过对高诱“三书注”音注通假39例语音关系考察,发现上古声韵相同16例,上古声同韵不同7例,上古韵同声不同14例,声韵不同2例。上古声韵相同反映通假音同的语音基础。上古声同韵不同通假韵部存在对转或旁转关系,读音相近通假。上古韵同声不同通假表现了上古牙音与喉音匣母的密切关系,端章组来源同一,精庄组来源同一,明晓母存在语音关联。上古声韵不同通假声纽同发音部位,韵部存在对转或旁转关系,读音相近通假。  相似文献   

13.
“绩”字是古清入声字,变读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情况比较复杂。属于异读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曾两次对异读字进行审音,把“绩”字先后定为阴平和去声,引起字典和辞书对“绩”字注音的混乱。本文从“绩”字历史来源的角度进行探索,提出自己对“绩”字读音问题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王念孙对音转同族词系统性的感悟由于时间或空间的变动,语言中有些词的声音发生了转变,而词义则不变或稍变,于是产生了新词,本文把这种因音变而派生出的新词和所由派生的源词统称为音转同族词。最早对音转同族词进行探究的是汉代扬雄的《方言》。扬雄在收集和记录方言词汇时,已经意识到某词与另一个词意义相同,只是读音略有不同,实际上是那个词语音变化的结果。他用“转语”(或“话之转”)、“古今语”(或“古雅之别语”)  相似文献   

15.
形声字声符具有示音的功能 ,但这种功能并非一成不变。本文从形声字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汉字形音义关系等方面讨论声符示音的来源、性质 ,以及现代汉语声符与形声字读音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血 ,《现代汉语词典》注为“血xu埁 ,另见xi嚙”。在其它很多词典中也有这样的注法。可见 ,“血”字的读音只有“xu埁”和“xi嚙”两种 ,但是在实际生活在中 ,笔者却发现“血”字还有读“xu嚙”音的。例如 :①近日你有血 (xu嚙)光之灾。(《康熙微服私访之锦袍记》)②铁血 (xu嚙)警魂(湖北电视台播音员 )③这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xu嚙)。(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 )为什么会有“血xu嚙”音的出现呢 ?第一 ,“xu嚙”音出现的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承认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因为是在电视台的节目以及京味较浓的电视剧中都…  相似文献   

17.
屈原和楚王的姓氏问题,只要翻阅一下《史记》中的《楚世家》和《屈原列传》,不难看出他们原来都同姓“芈”(mǐ)而不姓屈和熊。然而在近年来出版的一些书刊上,对屈原与楚王的姓氏问题却产生了种种说法。有的说“屈原和楚王同宗不同姓”;有的提出“屈原和楚王同姓,而楚王却姓熊不姓屈,这是怎么回事”的问题,有的则解释说:“春秋时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熊瑕,食采于屈邑,遂以‘屈’为姓,成为楚王族三族之一”。说屈原的祖先“瑕”因封地“屈”而得姓是对的。但说楚武王熊通姓“熊”则不妥,把屈瑕也冠以“熊”姓就更离谱了。因为“熊”在当时并非楚王之姓,更不是屈瑕的原姓。关于楚族的来源及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赞同样态指示词“么”和复数词尾“们”同源于“物”的假设。但认为“物”词义虚化的同时,读音也发生弱化。“弥——每——们”等用字的变换反映了描述轻声音节的习惯的差异。语法形式的用字不同于重读实词用字,不能据韵书音切判定读音。语法形式用字的变换不反映历史音变,不宜用叠置式音变解释。近现代汉语的“么”“们”在方言口语里常读成一个鼻音。注音可写作·m。  相似文献   

19.
潮汕方言中有不少所谓有音无字的口语词,其中一些往往是常用词。这些词多有本字,但其常用字音与口语词读音相去甚远,一般人很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读音联系在一起。本文考释了27个口语中常用的"有音无字"音节的本字。这些音节通常保留了古代不同历史层次的读音,是研究汉语语音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一次语文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选择题:“‘盖儿’的读音,正确的是:A.gaier,B.gair,C.gar。”由于答对的人很少,于是有人写了《“盖儿”怎样注音》一文(见《语言美》总第212期,1990年8月10日三版),作者认为:“‘盖儿’的正确注音应该是:gar。”其实,这一注音并不正确。看来作者是把儿化音节的读音和注音完全等同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