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反本质主义思潮兴起,性别本体论的合法性受到普遍质疑。在本质主义传统的清算中,女性主义在颠覆性别本质的同时批判父权政治,而对女性本体的取消却使其陷入解构迷宫。性别消解与理想缺失,造成当代女性主义面对性别批判与学术价值的矛盾。要解决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女性主义就势必要彻底摆脱性别对立意识,在重塑女性主体的基础上回到理性的性别研究轨道。  相似文献   

2.
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吸收和借鉴了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映论的理论精髓。通过对其理论基础的解读,肯定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在学习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批判精神,借鉴其研究方法的同时,应避免过分张扬译者的主体性,推动翻译研究领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作为20世纪下半叶兴盛的西方社会思潮,它的发展时逢科学技术进程的历史转折点,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性别视角对现代科学做了全面的反思,体现出女性主义独特的科学观。文章尝试着对女性主义科学的兴起背景和主要特征进行探讨,并对此做出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末以来,弗兰西斯ˇ培根及其哲学遭到了女性主义思潮的激烈批判,批判者认为正是培根在科学兴起之初所号召的对自然的支配与奴役,才使近代科学被建构了统治与征服的父权特征。本文在充分考查女性主义批判核心理念的基础上,佐以对培根自然观、科学观、权力观及其所处时代环境的全面分析,以历史的眼光再现了培根科学观理性、审慎的一面,对女性主义批判进行澄清的同时,给予培根科学观、自然观更为明晰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6.
7.
德勒兹与福柯早有交往,并受到福柯的提携与帮助颇多,而德勒兹对福柯在很多时候也言听计从,尤其在他们交往的早期。尽管到后来,二人在哲学观念上和政治行动中仍然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但他们之间的分歧也愈来愈明显,以至不可调和。他们在见解和立场上互不相让,各自坚守,但又彼此尊重,保持了友谊。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立场论力图消灭包括性别压迫在内的一切压迫和等级制度,建构一种真正解放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翻译家认为,女性生理和女性经验决定了她们特有的与男性不同的观察视角、思维方式以及写作风格,也就是说,女性作品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众多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者特别是女性研究者都在努力地摆脱圣经中那根"多余的肋骨"的阴影.  相似文献   

9.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20世纪后30年给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观点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成为译学界的一股新生力量。文章着重探究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对翻译研究与实践及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并对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当代女性主义写作由于强调自我和身体感受,招来历史维度和道德维度的批评,作品社会功能的实现受到了阻碍。斯坦利.费什的读者反应理论有助于解释女性作品遭遇男性读者抵制接受的原因,因此女性创作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对话原则,而非一味排斥作为"他者"的男性。  相似文献   

11.
道学与后现代女性主义虽然分别诞生在传统中国社会和现代西方社会,但其性别观却存在契合。它们都采取整合的思维模式,倡导性别差异基础上的平等,追求男女两性的和谐统一。这种契合既反映了道学思想的时空超越性,也反映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在远东所奉行的不承认主义是西方绥靖政策的雏形,西方绥靖政策则是不承认主义的发展、继续。二者的共同点是避战求和、牺牲小国、保全自己,把矛头指向苏联,结果是鼓励了法西斯侵略的野心,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3.
比较方法处于人类推理的核心地位,它永远存在于对世界的观察中。由于诸多原因,比较研究已经在社会科学家的工具箱里占有了一席之地。全球化曾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增加了对其他文化的教育交流与求知的愿望和可能性。信息技术为比较研究创造了更多的定量数据,国际交流技术为信息更容易地传播提供了便利。比较研究是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跨文化和跨文明语境(intercultural and trans-civilizational context)中进行多维性全方位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主要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进行不同领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比较。从规范的角度看,比较法作为一种工具,对各种社会与文化现象的分类以及是否存在共有的现象,可用同样原因加以解释。对于许多社会学家和文化学者,比较法为探究和解释社会和文化的差异和特殊性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比较研究可以运用于几乎所有的领域与学科。比较研究有多种类型,如个案比较研究,文化传统比较研究,跨国或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多国多文化比较研究等。比较研究还有多种资源,如实地考察比较,跨国调查比较,文字资料比较,量化数据比较以及概念意义比较等。比较方法的特质在于作为一种多元性的方式(diversity-oriented approach)。在东西方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通过西方哲学诠释学,应用新的或现代的比较主义,建立有效的范例。我们可揭示出这种比较主义的主要倾向。文章试图从一、比较方法的历史渊源;二、比较方法的概念界定;三、比较方法的学科运用;四、比较方法的分类形式;五、从比较主义到新多元比较主义等五个方面加以再审思。   相似文献   

14.
基础主义作为人类认识论上一种基本的认识路径,试图寻找一个稳固的根基,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人类知识的大厦。随着近代数理逻辑的兴盛和分析哲学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试图把科学知识建立在逻辑的根基上的现代基础主义再次成为很多哲学家追求的目标。然而,对于盛极一时的古典基础主义,一些哲学家提出了尖锐而严厉的批判;并且现代基础主义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也受到了激烈的批判,其中奎因的整体主义知识观就是一个有力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西方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使得女性主义者重新关注公民制度,探讨如何在变革中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自由。根据对主流社会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不同反应,女性主义公民观大致可分为自由主义(其中包括人文主义和妇女中心主义)、共和主义和解构主义。由于当前制度建设的需要,共和主义和妇女中心主义的比重在逐渐加大。但这还有赖于解构主义的方法论,因而仍在自由主义的整体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反对性别本质主义的道路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模糊两性差异,强调两性之共同人性及承认两性差异,强调女性的特殊性。在长期的论争与批评实践中,西方的学者更多地选择了前者,而中国的学者更易于接受后者。其差异的原因:一是西方的二元对立与中国的阴阳调和对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二是中国传统的"孝亲"观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三是中西文明发展逻辑的差异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文化落差的影响)。另外,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不同背景也是其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作为现当代重要的人文社会学思潮,它从性别视角出发对传统的观念和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开阔了知识和理论的新视野.本文借鉴当代社会学理论的思考,利用性别视角,反思传统的知识观和知识状况中的"遮蔽"现象,展开女性主义的知识观,发展了知识与理论在当代社会的解释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对女性主义科学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认为近代自然科学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充满着男性的意识形态,科学的客观性与逻辑性体现了男性政治学,暴露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女性主义科学观的认识论来源于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与强纲领的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了科学研究的社会维度,忽视科学研究的自然维度,从而把科学真理与意识形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差异问题是现代哲学与后现代哲学争论的焦点之一,黑格尔辩证法以先验的同一性、整体性为前提,认为差异就是矛盾,必然经过正、反、合三阶段达到统一.而德勒兹认为,差异是一种异质共存状态,并非对立和冲突.借助《文心雕龙》的“擘肌分理,唯务折衷”思想,探讨兼容黑格尔同一性与德勒兹差异性的方法论,成为超越现代与后现代思想困局,探索未来理论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虽然社群主义权利观明确提出了社群和善在权利中的重要地位,并对自由主义权利观进行了批判,但其实质上仍然是对后者的修正与补充。社群主义权利观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由主义权利观,它在某种程度上合理地回应了权利发展的新趋势,有助于西方自由主义权利观的反思和改进;但社群主义的权利观并不具有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功能,也低估了共同善与个体权利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