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形容词问卷研究方法,科学地调查了重庆市九所高校来自全国各地的401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大体上没有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共性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的性格倾向对应付方式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了587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运用《应付方式问卷》和《莱曼和科尔斯太特的内向、外向、中间人格对照表》进行施测,结果为:⑴不同性格倾向的大学生在幻想、合理化、退避、求助、自责几个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⑵不同性格倾向大学生中,男生与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某些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⑶不同性格倾向的大学生多选择解决问题和求助两种方式应付挫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质与相关人格特质维度是否存在差异,选取江苏省3所高校的大二学生,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DSM?5)中的人格问卷(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DSM?5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PID?5)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负性情感、分离、对抗、脱抑制和精神质这5个人格维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4~0.140,P>0.05);在避免亲密人格特质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36,P<0.05),在其他24个人格特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525~1.095,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在避免亲密这一人格特质上存在差异,提示了高校心理教育应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时间、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人格特征的差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提供参考,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山西大学2005~2008年入学新生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 2005~2008年,艺术类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随时间有显著性变化;(2)不同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量表各因子得分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在活跃、爽直、处世态度、坚韧、严谨这五方面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析女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本研究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运用“16PF”、“SCL-90”等测量工具,分层抽取439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女子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好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一年级学生检出率最高,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学生,富裕家庭学生优于贫困家庭学生;略呈现群体人格特征,不同生源地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的部分人格特征有显著差异;良好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彝族双语教育两类模式的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卡氏16PF量表对彝族双语教育两类模式的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两类模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60%是相同的;一类模式男生和二类模式男生在聪慧性、恃强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怯懦与果断性、创造力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一类模式女生和二类模式女生在有恒性、世故性、怯懦与果断型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不同的教育背景是造成两类模式大学生人格特征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他们的成长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独生子女群体的成长特点是由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我们将结合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及多年来的学生工作经验,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不成熟人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生子女的教育,正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不成熟人格特征,主要是家庭不良教养方式所致。对独生子女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现代化的实证调查,描述了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格现代化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人格现代化呈现过渡性特征和低质性特征,而影响大学生人格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利益的刺激、地域差异和现代科学教育等。  相似文献   

10.
地方综合大学学生卡特尔16PF人格特征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对广西大学本科生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地方综合大学学生人格特征,并分析其中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人格特征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和家庭背景差异,而国防生与普通本科生的人格特征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 33名少数民族优秀毕业生的人格调查发现 :首先 ,优秀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主要表现为 :做事有恒心、责任心强 ;冒险敢为、少有顾虑 ;沉着、有自信 ;自律性强 ;紧张性低。其二 ,性别差异对少数民族优秀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其三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良好的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的力量 ;教师的榜样作用 ;个人的自我实践与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ition,DSM?5)的人格替代模型是诊断和评估病态人格的混合模式,应用中有帮助诊断、指导治疗的优势。对江苏省3所高校在读生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人格替代模型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男女大学生在欺骗(t=3.524)、焦虑(t=-3.207)、抑郁(t=-2.292)、随境转移(t=-3.088)、情绪易变(t=-8.242)、敌意(t=-2.367)、回避亲密(t=-9.533)、不负责任(t=-3.169)、顺从(t=2.033)、不寻常信念(t=2.856)、退缩(t=-2.487)、冲动(t=-6.166)人格特质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他人格特质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负性情绪(t=-3.173)、分离(-3.893)、脱抑制(t=-4.022)人格维度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精神质及对抗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家庭收入水平、自评健康状况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的大学生群体之间性别差异的情况并不统一。人格特质及人格维度存在性别差异,且会受到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水平和自身健康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老舍与徐志摩同受英国文化的影响,因此他们的作品都呈现出温和的幽默特性,但由于两人的气质、个性、家世、经历的差异,他们的幽默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这一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异域文化的吸收程度是与接受者本身的状况密不可分的,而成就的大小又和接受者此前的相关积累及本土化程度分不开.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与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信现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健全有着极大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得出了影响大学生自信的六个因素,并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与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信现状的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不同办学体制下大学生群体的自信程度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人际交往”、“家庭环境”两个因素上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勇于反抗压迫,敢于离经叛道的俄国贵族妇女的形象。她的悲剧命运与她弱势的经济地位、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和人格地位紧密相连。她的悲剧结局给当代女性以深刻启示,要想改变弱势地位,就应该努力从提高经济地位、改变家庭地位和争取社会地位做起,最终实现自我的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16.
当代农村青年婚恋观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 ,对山东省 12个地区的农村青年进行的婚恋观调查结果表明 :( 1)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主要是通过“自由恋爱” ,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 2 )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主要强调个人因素 ,尤其是个人的品性、身体健康状况、个性、能力及学识等 ,而相对忽视家庭、社会地位等外在因素 ;( 3)对离婚、婚外恋等当前一些婚恋中的社会问题 ,当代农村青年不同程度地持一种否定态度 ,但也有部分人认为无所谓或可以理解 ,表示赞赏的人则较少 ;( 4)在某些婚恋观上既存在个别差异 ,也存在着不同性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群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腐败现象产生的主客观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行为是在外界环境刺激下,由"人格需要"和"人格判断"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一角度看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的主观方面,即人格素质结构;二是客观方面,即环境刺激。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观原因是腐败分子的人格存在缺陷,特别是政治素质、道德氏下;其客观根源是外界环境刺激,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单位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经济收入单亲家庭大学新生个性特征的差异。整群抽取某大学近四年来大一新生12448名,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和自编家庭经济收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单亲家庭与普通家庭大学新生在有恒性、世故性、实验性、怯懦与果断、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专业成就动机因素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经济收入单亲大学新生群体在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专业成就动机因素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忧虑性、适应与焦虑和新环境成长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单亲家庭大学新生社会性性格发展不良。与贫困和中等单亲家庭大学新生相比,富裕单亲家庭大学新生个性特征表现出低有恒性、低适应、低专业成就动机、低新环境中成长能力和高忧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尽管我国《民法典》第110条未明文列举生育权,但其条文内容的开放性为生育权的人格权地位证成提供了制度空间。生育权的正当性源于其自由价值,当下我国生育观念在保留传统家文化的同时,也基本完成对生育自由价值的吸纳。随着生育政策进一步放宽,公法对生育权的合理规制不构成对私法上生育权成立的阻碍。尽管生育行为须男女两性配合完成,但关于是否生育的选择本质上由个人作出,故生育权归属于作为个体的自然人,而非作为整体的夫妻。其中,即使男性在生理上无法孕育子女,但因其妻是否妊娠直接关乎丈夫的家庭规划,所以丈夫也有参与决定是否生育子女的权利,这在人类辅助生殖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故男性也属于生育权的主体。生育权与身体权、健康权存在本质差异。虽然对生育权的行使往往落脚于对自己身体的支配,但正如婚姻自主权、缔约自由权早已从“行动自由”这一兜底性权利中分化出去一样,生育权也因具有极其独特的内涵与外延,而应与身体权区分开来。生育权与健康权的区别较为明显,前者是自由性人格权益,而后者是物质性人格权,且两者价值追求也截然不同。生育权具有典型公开性,社会认知对于生育自由的重要性早已达成普遍共识;从对现有裁判文书的梳理来看,生...  相似文献   

20.
人格是一个人心理面貌的总和,是个体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家庭作为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具有重要作用。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特别是不成熟人格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所决定的,针对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挫折耐受力低、认知结构片面化的特点,家庭对独生子女进行人格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能包办代替、过分监护。要正确处理好管束、期望、教导、关爱之间的关系,不断改进对独生子女进行人格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