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何为在当代散文创作园地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散文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情思隽永、含蓄深沉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的散文名篇《第二次考试》、《千佛山上的小树》、《临江楼记》,都曾轰动一时,在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何为散文在结构和描写艺术上成就颇为突出的,这也是他的散文的艺术特色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仅就这两个方面淡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散文作家行列中,有位别具风格的作家.他不象刘白羽那样豪情奔放,雄浑遒劲;不象秦牧那样丰富博大,妙趣横生;也不象扬朔那样明丽清新,质朴华赡;而以深沉含蓄,优美凝炼,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就是大家交口称赞的散文《第二次考试》和《临江楼记》的作者何为.何为的散文,既有散文的诗情文采,又有小说那样的情节结构,同时,还如电影、特写一样使人感到亲切而真实.它是我国当代散文园地百花丛中一枝鲜艳夺目的花朵.广大读者喜爱他,更渴望了解他.但是,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记散文,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如《左传》、《国策》中都有一部分作品记录人物在社会上或政治场合中的言行。但是,正式以传记形式出现的,当首推汉代的《史记》。从司马迁开始就正式用“传记”这形式来为人作传,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刻划了不少生动的人物形象。此后,这种传记散文不断地发展着,到了唐代的柳宗元,又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过去的传记,都是些对上层社会人物的歌功颂德之作。汉代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列  相似文献   

4.
在韩愈的丰富散文著述中,哪些作品应该归入传记文学的范畴呢?我认为,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人物或当代人物的生平为主线,具有真实性和较强的文学性。据此,韩愈创作的“序”、“传”,如《张中丞传后序》、《太学生何蕃传》等,以及他的大量优秀的碑志,如《柳子厚墓志铭》、《曹成王碑》、《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等等,都应该视为传记文学。  相似文献   

5.
何为同志是当代享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浙江定海人。他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抗战前夕,当时他还是十五岁的中学生,就在著名的《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路》。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抗日战争期间,何为参加了上海的救亡慰问团,秘密前往皖南新四军总部访问,返回上海后写成散文特写集《青弋江》(一九四○年出版)。解放后,何为在上海、福建长期从事电影工作,同时进行散文创作,先后出版了《第二次考试》、《织锦集》和报告文学《张高谦》等。“四人帮”覆灭之后,他青春焕发,文思飞涌,写出了许多散文。一九八○年出版了《临窗集》,这是他建国三十年来优秀散文作品的自选集,其中一半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作品。去年又出版了两本集子,《闽居纪程》是作者迁居福  相似文献   

6.
拙作《鲁迅记事散文漫说》认为,鲁迅散文除《朝花夕拾》十篇外,还应包括鲁迅杂文集中一般认为是散文的十二篇。这二十二篇散文中偏于记事的十一篇,已在前文论及,这里考察余下的十一篇。②从作者与所记人物的关系看,除《阿金》记自己所不相识的人和《无常》、《女吊))记自已儿时喜爱的戏曲形象外,其余八篇都是记与自己有交往的人物,分别考察如下。  相似文献   

7.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话;“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皆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课本上对其中的“客何为者”未予加注。查王伯祥先生选注的《史记选》,其中对“客何为者”的注解是:“你是干什么来的。”(见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史记选》第44页)又,《古代散文选》中对“客何为者”的注解是:“(这个)客是作什么的。”(见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古代散文选》上册第186页)从这两个权威性选本的注解中不难看出:一个是把其  相似文献   

8.
在这篇文章里,准备谈两个问题:一、《孟子》一书在先秦时期散文发展中的地位;二、《孟子》一书的艺术特点。在这两个问题中,以谈第二个问题为主,并且以它为文章的题目。 一 先秦时期,随着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我国的散文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而诸子散文在其中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诸子散文的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他人记述某人简单的言行发展到私家专著。《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片断。《论语》中虽然也有一些章节描写得较为生动,用人物的对话及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何为同志曾以不足两千字的《第二次考试》蜚声五十年代的文坛,一跃而为引人瞩目的散文作家。整整二十年过去以后,当我国刚刚开始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的时候,他又以《临江楼记》再次赢得了广大读者。有口皆碑,它是坚冰消融文苑复苏之后,散文花圃中一朵珠光闪耀的报春奇葩。这样,在散文领域里辛勤劳作的何为同志,便越  相似文献   

10.
读出作者的灵魂和价值──试论郁达夫的散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故事这一界定能成立的话,那么郁达夫首先是位散文家。他有理论,有实践,毕其一生在散文领域纵横驰骋,撰写了人物散记、游记、杂感、随笔小品、日记、自传、信和、评论等诸类散文,凡117万字,成就喜人,在现代诸作家中颇为鲜见。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时映霞蔚”,似春花秋桂,赏心悦目,广被称道。他那清新自然的文风,吹遍了他的散文所能及的地方。他的游记、信和列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书塾与学堂》百读不厌,已被收入中学课本。他的散文理论名篇《(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言…  相似文献   

11.
在韩愈的丰富散文著述中,哪些作品应该归入传记文学的范畴呢?我认为,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人物或当代人物的生平为主线,具有真实性和较强的文学性。据此,韩愈创作的“序”、“传”,如《张中丞传后序》、《太学生何蕃传》等,以及他的大量优秀的碑志,如《柳子厚墓志铭》、《曹成王碑》、《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等等,都应该视为传记文学。过去,人们囿于“谀墓”的观点,往往轻视或否定韩愈的碑志。诚然,由于碑志属歌颂死者的体例,且韩愈所处的时代以及他本身的局限,其碑志中确有一些“谀墓”之文,但“非此即彼”  相似文献   

12.
庄子所著《庄子》一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同时也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庄子》散文在文学上的价值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真正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文学散文的,《庄子》应占首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是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兵家著作,历来深受中外学术界重视。但从文学角度对《孙子》进行研究的却凤毛麟角。一般的文学通史对诸子散文的关注多集中于儒、道、墨、法、纵横家身上,于《孙子》之文似未见有过论述。然纯粹从文学角度而言,《孙子》在阐述其军事理论时与诸子阐述其政治理论一样,都运用了文学的笔法,将之列入诸子散文艺术之列自属当然。以文学的眼光通览《孙子》十三篇,可以将其形象概括为几句话,即:结构如环如网,语言如歌如诗,句式多用连弩句或鸳鸯句;兼有诸子散文之长,而少诸子散文之弊。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散文史上,先秦两汉、唐宋、明清无疑是三大高峰.自写人散文角度而言,则不能不说先秦两汉是源,唐宋是流,明清才是高潮.先秦诸子散文总体上属政论散文和哲理散文,意在阐发各家各派的政治主张或哲学见解,或抒发某种理想情怀.诸子中已有了一些写人的片断或篇章,人物形象如《论语》中的孔子师生、早期隐士楚狂接舆、长沮、桀溺等,《墨子》中的墨子、公输盘等。《庄子》中的藐姑射之山神人、解牛的庖丁等,《韩非子》中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自相矛盾的人、守株待兔的宋人等等.但是,这些篇章多非以写人为最终目的,而是插在议论中的一个片断或仅仅作为一个寓言故事来使用,是以“论”带“人”,“人”服从于“论”,“写其一点,不及其余”,故不具备独立的写人散文的文学品格.如《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那个“齐人”就很生动,但本篇目的是讽刺那些“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齐人”仅是为了说明文后这个观点的寓言故事中的人而已.先秦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塑造了更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左传》中的郑伯、曾刿、烛之武、蹇叔、原轸等,《国语》中的召公、勾践、夫差等,《战国策》中的苏秦、张仪、邹忌、冯谖、鲁仲连、触龙、唐雎、荆轲等,但作者创作主旨仍在记载史事,是以“史”带  相似文献   

15.
不论散文还是小说,鲁迅先生都很注重人物的取名,这正是鲁迅先生严谨为文的真实体现。对现实中的人物,出于某种特殊的原因,或不便明说,在作品中选取与之相关的字来替代。如《药》中的夏瑜,原型是女革命家秋瑾,“夏”“秋”都是季节,“瑜”“瑾”都是美玉。《(呐喊)自序》中的金心异,实指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金”与“钱”相连,  相似文献   

16.
杨朔是描写人物的能手。从三十年代后期起他就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先后写过几十个短篇,《红石山》《望南山》《三千里江山》等七部中长篇,为我们制作了一幅众多的生龙活虎的人物画廊。看过杨朔全部作品的读者,感到他散文中的人物比他小说中人物更美,更动人,如果说一位作家的早中期作品是为他后期创作做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准备,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杨朔的小说创作为他后期的散文创作积累了经验。他将小说中人物描写的丰富经验,用于他艺术性散文的人物刻划,以至达到大朴之巧、娴熟自如的地步。这是多数读者偏爱他散文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在新教材的选文上下功夫,选择了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一些文章,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如果我们能用好教材中的课文,就有利于实现阅读教学“读写有机结合、文意均能兼得”的读写教学目标。随着学生学段的升高,教材也编排了适量的散文。据我们初步统计,小学五六年级散文的入选比例约占该学段课文总篇目的30%左右,包括借景(或托物)抒情性散文,如《草原》、《桂花雨》、《草虫的村落》等;写人的记叙性散文,如《顶碗少年》、《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写事的记叙性散文,如《白杨》、《落花生》等;还有几篇民俗散文及议论性散文。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散文家的丁玲,无论是对散文一般含义的理解,还是对散文本质及文体功能、特征的认识,同其他散文名家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她围绕“写出人物”,反映时代这一核心论点建构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散文理论体系,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更是独树一帜(参见拙作:《丁玲散文理论主张独特性初探》,《河北学刊》1993年4期)。因此,探寻丁玲散文理论观点的来源,将有助于我们准确、深入地钻探其散文见解的理论意义和独特价值。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丁玲提出散文应“写出时代”,并强调通过“写人”以真实、深刻地  相似文献   

19.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杰作。唐人刘知几《史通》对《左传》评价说:“著作罕闻,古今卓绝。”《左传》记事详备,文采华赡,在文学方面有巨大的价值。我国文学史家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认为,《左传》是一部承上启下的著作。《左传》作者善于通过故事情节、人物言行记述历史事件,描写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0.
刘敞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春秋学者、文学家。他对《穀梁传》的研究颇有建树,其散文创作在思想上也受《穀梁传》的影响。刘敞部分散文的观点、论述理路全同《穀梁传》,其散文常以《穀梁传》观点为基础深入阐释、生发新意。另一方面,刘敞散文多受《穀梁传》影响或立论或驳论。其散文创作对《穀梁传》思想的接受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