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化、知识化和全球化三大浪潮中,为了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必须对调节人之间关系与利益的道德进行重构。本文在赋予道德以新义的基础上,阐释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容及其意义,并将世界观、公德和职德以及公民意识等范畴纳入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基础工程重新审视,并予以定位  相似文献   

2.
生态道德与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可持续发展呼唤生态道德。生态道德与传统道德不同,它是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道德。必须加强生态道德建设,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自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具体目标。保护自然环境既要靠法律的制约 ,也要靠公民环境道德意识的增强。探讨人与自然环境道德关系 ,有助于我们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道德意识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时代社会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四个方面的伦理困境。发展道德是数字化时代的伦理诉求,其基本原则是和平发展、公正发展和科学发展。基本规范是奉行人道主义,坚持共同发展;尊重整体利益,坚持协调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勉力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发展道德包括经济发展道德、政治发展道德、文化发展道德、生态发展道德、人的发展道德。发展道德建设的思路是不断完善物质基础与条件、加强教育宣传和研究、注重修养和践履。  相似文献   

5.
道德流变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中衍生的,并随着社会差异化的发展而演进.人是道德的存在物,因此道德流变的轨迹不仅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留有痕印,而且人的自然存在本身也烙有印迹.从这两个层面探析道德流变轨迹,是与人的差异化进程相吻合的,更与符合人性的社会进步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道德流变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中衍生的,并随着社会差异化的发展而演进。人是道德的存在物,因此道德流变的轨迹不仅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留有痕印,而且人的自然存在本身也烙有印迹。从这两个层面探析道德流变轨迹,是与人的差异化进程相吻合的,更与符合人性的社会进步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关于道德价值的五大流行定义:“需要”说、“应该”说、“情感”说、“意义”说和“关系”说等。分析发现,这些观点均具有真理性,也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如果把道德价值界定为:“道德事实与人之间特有的社会关系,它标志着道德事实对人的本质之确证和完善”,或许会更加接近道德价值的内在特质。进而认为,道德价值是以实践-精神、功利-道义、个人-社会、自律-他律、相对-绝对相统一的方式来把握,并通过认可正确道德价值、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互动转化、形成内在道德素质与外在道德习惯、坚持个体道德价值取向与社会道德价值要求相统一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人的关系由于对道德存在成人之维和规范之维的不同理解而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成人道德的意义上,道德与人彼此同构,道德内在于人;在规范道德的意义上,道德与人之间既存在着“同一-内在”关系,也存在着“差异-外在”关系;成人道德与规范道德在人们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历史地表现出或相互一致或相互背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家道德论     
国家道德问题是哲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历史上的国家道德学说和国家行为理论已不适应国家道德实践的新要求。重新研究国家道德问题必须深入分析国家作为道德主体的客观依据,并进一步指出国家今后实践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促进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原则、保障人类健康生活需要的原则和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实现以上目标,是国家今后实践的神圣使命和根本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础的关系 ,人如何对待自然界 ,实质上是人类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当代环境涉及的是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的问题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应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道德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权宜之计。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和道德与法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和道德与法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支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关注道德。本文通过分析道德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精神动因和制度因素 ,提出道德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变量。  相似文献   

13.
“道德力”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主体“道德力”的培养和开发问题。“道德力”是主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主体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能力;“道德力”是主体的“内得”和“外施”能力,即道德修养力、实践力和影响力;“道德力”是主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权宜之计。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和道德与法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和道德与法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支撑。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历史的和具体的,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道德具有不同的内容,对人的行为所作出的道德判断也会不同。但是,如果说以往历史条件下的道德基础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话,那么,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化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必然要求有一个确定性的道德基础,而人的道德存在就是这样的基础。人的道德知觉、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等,都来源于人的道德存在,而不是通过教育的途径获得的。关于道德的实现,一方面取决于人的道德存在的形成,另一方面需要得到道德制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善卷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隐者",因其辞让帝王之位、具有"至德"而被人们千古传颂.但是,他所拥有及代表的"道德"内涵究竞为何?却一直未能予以应有的和准确的揭示.本文主要依据去古未远的先秦文献资料,对善卷的"道德"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论,认为善卷所展示的遗家"道德",包蕴有自然哲学、道德观与生存方式等丰富内涵,兼顾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积极探索和身体力行的追求,从而将"道德"超脱单纯的社会伦理范畴,提高到与自然界和谐一致的哲学高度.这就是先秦善卷"至德"的原初形象.可以为解决争摆脱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内外困境提供借鉴,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质,因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道德能力是一种道德思维与道德实践、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的特殊能力。作为人的一种本质能力,它是人完成道德的行为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开端。与一般能力相比较,道德能力具有受动性和主动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独特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独立性与连贯性相统一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的整个精神世界中,道德人格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标志的。培育一种健全的道德人格,能够促使人对道德的追求和选择,从而形成一种人的自主、向上、严肃、负责的态度,并自觉"慎独",做有理想、守德性的道德新人。一个具有成熟、健全人格的人必定是一个社会人格与自我人格统一的人,一个自觉高标准要求自己和不断提高自己人格的人,就一定是具有德性人格的道德新人。  相似文献   

19.
天人和谐与中国古代环境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道德是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规范人对自然的行为的道德。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萌生和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环境道德思想;我国"天人合一"学说认为自然万物之间具有和谐统一的关系,应该说这种关系的本身就是生态学上的概念,因而早在古代就已形成朴素生态学和重视生态和谐的思想,这是中国传统环境道德的根本观点和理论基础。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内容相整合,提高环境意识,以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建21世纪的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现实与未来社会的一种理性思考和战略抉择,它蕴涵着重要的道德价值。道德价值取向是指社会对人们道德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及其所要达到的道德理想。可持续发展的道德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公平意识:发展的公正性;2、全局意识:发展的共同性;3、未来意识:发展的可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