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自由,历来是人类追寻的目标,社会进步的标志和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的理论,简要阐述了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进步最终致使人类获得全面自由。联系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阐释了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到底应该是生产力尺度,还是生产力与人的发展两种尺度的结合,抑或是生产力、人的发展和制度等多种尺度的综合?从社会进步、生产力及评价尺度等范畴的科学内涵来看,社会进步的实质即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不断升华,而作为这一升华之深刻根源的生产力,则是一个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相统一的综合性范畴,它不仅可以诠释各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变革,同时还蕴含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取向,因而,衡量社会进步唯一合理的尺度只能是生产力尺度.  相似文献   

3.
唐龙 《江汉论坛》2006,1(7):76-78
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解放是发展的两个方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两条主线。经济发展可能内在地导致人的异化,从而影响到政治及社会稳定机制。只有把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解放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制度创新使之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地实现社会进步。人的全面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确立了奋斗的终极目标。在中国,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解放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发展和运用。其内容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全面发展的人 ;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社会协调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对于推进 2 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一系列的讲话中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作了新的界定 ,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辩证关系 ,阐明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的 ,从而拓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最高尺度,而且它也是其社会历史尺度。由此,它也是当代社会与教育的双重尺度。社会的进步、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生成,全面发展的社会必然要求全面发展的人来支撑,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诉求于教育,因而教育就是人的自为性解放的社会功能的设定。由此,教育就获得了先在性。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它有一个相当长的实现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全面的发展的条件尚不完全具备。但是如果每个人能得到平等和自由的发展,而不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从这个前提出发,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范畴的平等和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8.
韩振峰 《学术探索》2002,42(6):27-29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历史进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在现实社会里既不存在离开社会的人 ,更不存在离开人的社会。只讲社会不讲人或只讲人不讲社会 ,都不是真正科学的社会历史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但即便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 ,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必须经过一个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应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者对之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从而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赵光昱 《理论界》2007,(12):29-30
由于社会的历史条件限制和阶级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以前人的全面泰展思想是抽象的人,从整体上脱离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离开人的感性物质活动去考察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站在整个人类和社会自身发展的历史高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类自身进步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步,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做了全新的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应当重视教育的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历史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各种历史现象的后面,正在形成一个深层的核心问题:怎样判断社会的进步性亦即社会进步的标志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步的标志应有三个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政治民主化的程度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三者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由此来看一种发展观是否科学,至少提供了三条根据:一是进步性,即一种发展观是促进社会进步还是阻碍社会进步;二是兼容性,即一种发展观是否能兼容社会进步所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即这种发展观能否包括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程度、政治民主化程度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程度;三是互动性,亦即这种发展观中的进步因素如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政治民主化的程度是互动的还是分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彼此和谐的还是相互冲突的.  相似文献   

12.
科技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为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实践中,科技与具体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又呈现出一些负价值。  相似文献   

13.
潘晴雯 《天府新论》2003,3(2):56-59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过程。社会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 ,社会发展最终又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从社会演进的历史逻辑来看 ,社会的发展也应该是一种全面的进步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耦合。人的全面发展寓于社会发展之中 ;社会发展要求并包括着人的全面发展。并且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但是这不是一个自动生成的过程 ,必须从社会主义本质的层面来把握。要在社会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个性发展,而个性发展的基础是个性自由。个性自由必须以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为条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人的个性解放,这是人适应社会发展、走向进步与成功的保障,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在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尤其要关注和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个性解放。“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和和谐发展”思想的科学继承与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是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和谐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关于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在西方尽管众说纷纭,但不外乎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派。乐观主义派认为科学技术革命的进步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和曙光,科学技术能够消除社会阶级矛盾和社会弊端。他们并把人的发展条件简化为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方芳 《兰州学刊》2008,3(1):40-42
随着现代性的深入发展,人们日益感受到现代性的两面性。在现代性背景下社会文明进步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从卢梭、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以至到后现代主义,都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性进行了分析、批判和解构。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消除现代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社会文明进步应建立在符合人性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是相反,应尽量消除在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所造成的对人性的压抑及各种各样的人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探析构建和谐社会中体育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而体育运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体育的独特作用,发展体育运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司马迁贫富观形成的历史条件、贫富观的积极意义和根本矛盾进行论述。认为其形成的历史条件首先是当时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其次是商业资本有了一定的实力;再次是西汉政权对社会经济实施了有力的干预,以及西汉时期的社会观念和社会风气等对司马迁的影响。司马迁的贫富观有其积极的意义:如初步认识了物质利益原则等经济规律,体现了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不满等。当然,司马迁的贫富观也有难以克服的自身矛盾。  相似文献   

19.
王力民 《学术探索》2003,1(7):25-26
从本质上说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是内在统一的 ,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核心内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条件和决定力量 ,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和关键是对人格的完美塑造  相似文献   

20.
金明法 《兰州学刊》2004,1(4):29-31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人的个性、智慧和才能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对促进社会的进步 ,推动时代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