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科点简史同济大学法学学科自建立之日起就以对德国等大陆法的研究和教学著称。早在1915年就培养出了第一批法科学生,1945年成立了法学院,教师队伍中汇聚了徐道邻、谢怀拭、陈盛清等著名法学家。1949年同济法学院被并入其他学校。1994年同济大学恢复法  相似文献   

2.
再论民族法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在 1 991年国务院将民族法学列为法学学科之一 ,并正式列入《中国法律年鉴》中的法学学科行列 ,但是 ,直到目前为止 ,国家教育部仍未将民族法学学科列入独立法学学科之列。故该学科的构建和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本文从几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了构建民族法学学科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妇女法学是妇女学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妇女法学的学科地位,首先必须研究其学科建设的基础性问题。文章结合从事妇女法学的教学实践,提出妇女法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阐述妇女法的基本原则、地位和职能、妇女法学的形式和体系,对妇女法学的学科理论框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2):F0002-F0002,F0004
研究所介绍同济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依托同济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体现同济大学对外交流特色,致力于同济大学文、理、工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5.
学科茧房导致专业知识的摄取桎梏于某一学科固有领域,使得学科之间存在泾渭分明的壁垒。如何打破“学科茧房”,实现“破茧成蝶”的锐变成为了新文科建设中法学研究的重要抓手。为了解决法学学科的规范话语与其他学科研究范式的界限、法学跨学科研究的工具性制约因素,以及法学跨学科研究在国别问题中的局限性等现实困境,应当建构多学科交流、跨学科研究、跨领域阐释和跨区域借鉴的“四位一体”模式,以培养方式打破学科体系固有窠臼,以开放式学科边界促导跨学科共识的形成,促进法学跨学科研究工具的创新与运用,拓宽法学跨学科研究在国别问题中的视野格局,进而使法学学科从“学科茧房”到“破茧而出”,实现学科融合的基本目标,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学教学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6.
国际体育法学基本范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跨国体育关系的发展,国际体育法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构建成为可能,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积淀。国际体育法学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国际体育法学基础理论、国际体育实体法、国际体育程序法。在构建国际体育法学的学科体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三个理论上的难题,即国际体育法的法律性、国际体育法学的理论内核和国际体育法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在同济大学建设综合型、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院依托同济大学这所国际百年名校的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紧密追随当代国际市场前沿,牢牢把握“艺术”与“传播”日益融合的大趋势,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打通这两大学科门类的  相似文献   

8.
信息法学已是信息社会迫切需要的学问,实践中与此相关的信息立法、司法、学术研究与高校课程教学也有所展开。但是,由于其学科地位未得确立、学科归属不明,这不仅导致一些课程开设与学术研究的模糊与混乱,还阻碍了信息法学的纵深发展,不利于从信息法治的角度为我国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应赋予信息法学独立的学科地位,并将其归属于法学学科、定位为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9.
同济法学     
同济大学在解放前设有法学院,在50年代院系调整中同济法学院被并入他校,1994年正武恢复法律系。同济法学旨在重振其良好的传统,利用与德法等欧洲国家高校合作较多的优势,借鉴其深厚的法学教学和研究经验,计划将同济建成中国的研究德国法、欧盟法的重要基地,为上海市乃至国家培养优秀的法学人才。学术队伍同济大学法学目前共有教师42名,其中教授7位、副教授15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有15位,其中5位为留穗博士,1位为留法博士。男聘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机构设置同济法学包括下列机构:法律系:重建于1994年,目前在校本科生约有250人,在校硕士研究生约120人。法律系已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授予权,设有宪法与行政法学、法理学、民商法学和国际法学四个二级学科法学硕士点。今年将再增设经济法硕士点。现任法律系主任为高旭军教授(博士)。中德学院经济法系:中德学院是中德合作办学机构。2006年该院正式成立经济法系,该系目前设有三个教席: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赞助的经济行政法基金教席,负责人为获得德国Speier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学位的王维达教授,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和蒂森克虏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赞助的经济私法基金教席,由在德国洪堡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高旭军教授主持。德国拜尔股份有限公司赞助设立的知识产权法教席,由在德国汉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刘晓海教授主持。该系与德国洪堡大学等联合培养经济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于2003年3月,目前有8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3位,副教授1位,博士4位。知识产权学院现巳开始和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招收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今年开始招收经济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目前由单晓光教授(博士)主持知识产权学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卫生法学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研究视角的多维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决定其并不完全隶属于某一学科,而属于独立的综合性法学学科。建立综合性卫生法学既是卫生法自身特点决定,也是持学科开放性、包容性的必然要求,这要求卫生法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保持开放性,采取多学科研究方法,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最终形成具有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民族法学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法学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还是一门综合性的法学学科 ?弄清楚这一点对于研究尚未成熟的民族法学甚为重要。本文从对民族法学的法理思考出发 ,以法律部门的分类方法 ,法律部门与法学学科的关系为研究的重点 ,试图说明民族法学是一个法域范畴 ,是一门综合性的法学学科 ,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2.
卫生法学的学科建设在新时代面临两个重要的机遇,一是国家政策的重大调整,二是学科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全面总结反思的重要阶段。卫生法学学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定位不明确、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科学研究缺乏独特性、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无共识。形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主要包括对卫生法学独立学科地位的不当坚持,不合理的建设目标导致学科建设基础薄弱,以及培养目标脱离现实。未来应当转变思路,在尊重法学教育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重新理解卫生法学的学科本质,合理重塑卫生法学的学科规划蓝图,首先区别基本的培养对象,然后强调卫生法学的特色化学科建设,最后还应当重视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体育法学的学科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按照时间顺序总结我国体育法学的发展过程,以阶段性的成果展示体育法学的研究现状。根据体育法学的学科性质,论述了体育法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从研究对象出发,探讨了体育法学的学科归属,以及作为二级学科的发展之路,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法学的发展,做出理论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医事法学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研究视角的多维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决定其并不完全隶属于某一学科,而属于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的法学学科.建立综合性医事法学既是医事法自身特点所决定,也是保持学科开放性、包容性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医事法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保持开放性,采取多学科研究方法,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最终形成具有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期刊法学文献是法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展示形式,通过对高水平期刊法学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大致把握法学学科的发展动向。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1998--2011年法学文献的分析结果表明:法学文献产出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法学二级学科之间研究成果和研究力量的分布不均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军事法学的研究力量相对薄弱。为推进中国法学研究均衡、和谐地向前发展,今后应当采取的基本对策是做强、扶弱、促新。  相似文献   

16.
学科发展历程:湖北民族学院民族法学学科的发展起源于1989年的政史系,1993年更织为政法系,1994年没立法学专科,2000年设立法学本科。民族法学学科建设早期主要依托于民族学。  相似文献   

17.
信息法学是以信息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现有文献与实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信息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在理论体系构建、研究方法采用以及教学开展等方面同时陷入了困境,而困境的根源在于该学科的定位和归属不明。立足于我国法科教育的传统并借鉴美俄等国信息法学的最新成果,将该学科定位为跨领域的独立法学门类,并据此提出应对困境的具体思路:构建独立与开放的理论体系,采用的研究方法以法学的概念分析与价值分析为主并兼采其他学科方法,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注重多学科的知识结合与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法学学科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属性,总体呈现了从学科的初步构建、基础理论形成、走向法律实效的实践论转型及对新问题回应型研究的学科发展脉络。环境法学研究集中形成了"环境法"、"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及"风险预防"等研究主题和热点的转移。国际上,环境法学体现了法学与环境科学、经济学、政策科学等多视角的学科特点,通过对比国际SSCI数据库中的环境法文献体现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提出我国应继续增强环境法学的科学性、实践回应性和前瞻性,结合中国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深入开展交叉性、综合性研究,推动中国环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法学双语教学存在多方面问题,其中起基础作用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是问题的核心。法学双语课程应考虑从国际法学科、外国法学科、高年级课程和法学实践课程中选择,而师资建设的途径有人才引进、学校培养和自我提高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法学界将法学看作具有实践性的学问,并将实践性理解为经世致用的研究立场、具体问题的研究导向以及价值参与的研究态度,但这是对"实践性"这一术语的误用。同时,法学家对法学自身的性质也存在误解,包括夸大法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的实践性、认为法学背离了自身原有的实践性以及主张通过实践检验法学知识的正确性。要准确理解法学的实践性,必须正确看待法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法学内部的不同学科以及法学自身的知识性质。在法学语境中,实践性只能被理解为法学因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而与实践有关,但法学作为一种知识并无特殊之处,法学与实践保持距离符合其内在发展规律,法学因其知识性质而不依赖实践检验。法学与实践之间呈现出一种后者自前者间接而非直接受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