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的秘密     
林海音 《社区》2012,(35):24-25
母亲在28岁上便做了寡妇。当母亲赶去青岛办了丧事回来后,外祖母也从天津赶来.她见了母亲第一句话便说:“收拾收拾.带了孩子回天津家里去住吧。”母亲虽然痛哭着扑向外祖母的怀里,却摇着头说:“不,我们就这么过着,只当他还没有回来。”既然决定带我和弟弟留在北平,母亲仿佛是从一阵狂风中回来,风住了,拍拍身上的尘土。我们的生活,很快在她的节哀之下,恢复了正常。  相似文献   

2.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新少年》2010,(1):88-88
孩子的态度感染了我 我是小读者索振洋的母亲。当孩子很神秘地把一封信让我寄给你们时,我知道这封信对他是很重要的。我暗地打开看了看,知道了他这是在和你们探讨“涉猎”和“涉及”的用法。他的认真态度感染了我,我原封不动地把信寄了出去。谢谢你们给予了解答,  相似文献   

4.
套用一句很流行的话说,我绝对是单位的“白骨精”,天天衣着光鲜容光焕发地出入写字楼很令人羡慕,可我却感觉疲惫不堪,除了工作的高强度运转,身上松弛的肌肤黄瘦的面孔更是让人心烦意乱,手臂赘肉清晰可见,小腹周围拱出了一圈“猪腩肉”,臀部松松垮垮没有一点弹性。每天早晨我都会为此唉声叹气一回。一个偶然的机遇,我碰到了一位很知名的健身教练,在她的指点下,我豁然开朗,原来在自己的身边就有轻松紧肤的妙招。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尝试了。  相似文献   

5.
她是我姐姐     
《阅读与作文》2011,(6):6-7
我很幸运地在一个很好的家庭里做牧师。这个家庭并不大,只有一位母亲和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大的是姐姐读高中,小的是弟弟读初中。有时我会觉得母亲就是圣徒。“紧张”这个词也许能很恰当地表现出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状况。孩子的母亲告诉单身无子的我说:亲情之爱的温暖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得到的。认识了这家人后,我才真正相信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6.
偕母亲逛街     
今天是双休日,见天气不错,便去外面租了一辆车,对母亲说:“娘,今天我们带你出去逛逛。”母亲穿戴好,却犹豫了:“唉,我一个老婆子逛啥?还是呆在家里看门吧。”我和妻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硬是把她拥上了车。母亲这辈子真不容易,养育了我们姐弟四人,给我和哥哥成了家,供姐姐读完了大学,并伺候着丧妻多年的叔叔,直到他去世。母亲得知我们要雇保姆看孩子,又执意随我们进了城。她说,“找人看孩子要花钱,我是孩子的奶奶,照看孩子是我份内的事。”母亲来到城里三年有余,从没踏出家门半步,也从不去左邻右舍串门。每日为我们洗衣…  相似文献   

7.
现在对培育孩子感到苦恼、失去自信的父母正在增加。参加育儿讨论的母亲们诉说着孩子虽然很可爱,可培育孩子却是件烦事儿。她们对育儿不仅丧失了自信,而且还很焦虑。 作为慈爱的象征和能包容一切的温暖,母亲向来被喻为“大地”和“海洋”。可是近来却常常见到对培育孩子感到困惑,为此叫苦,甚至偶尔对孩子作出轻率言行的母亲,这样一来,孩子要得到大地般的安全感是困难的。近来的母亲常被指责为“丧失了母性”。但我认为,把对育儿感到困惑的母亲指责为“丧失了母性”是不妥当的,我想指出的是:如此的母亲观在社会上的蔓延才是逼迫母…  相似文献   

8.
谁该示弱     
孩子上学需要接送,于是将母亲接到家里来住。母亲来了之后,照顾孩子之余。她还能兼顾给我们做做饭。和以前一下斑就忙着奏“锅碗瓢盆”交响曲相比较。我和老公现在下班就能吃到现成的饭菜,而且花样翻新,滋味丰美。可没过几天,我就发现了问题。母亲爱孙心切,只要孩子想吃爱吃,花销多少她都不会计较,也从不考虑营养是否均衡。于是,我责备母亲不该由着孩子。  相似文献   

9.
周欣宇 《今日南国》2006,(19):24-25
北京时间“老师,其实我一直用着北京时间的手表。”16岁的四川女孩简(Jane),不经意间说出自己的秘密。怎么可能,差5个小时呢!陶理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已经在新西兰留学两年的中学生,居然一直守护着“北京时间”。“那不是很不方便吗?”她问。34岁的陶理,圆脸、直发、语速极快,当时正在拍摄一部反映新西兰小留学生生活的纪录片。陶理的好奇心被唤起了: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孩子。简的母亲是四川资阳一个颇为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成功之后,她有了很自然的选择,渴望简能实现自己少年时没能实现的梦想——留洋。母亲希望简学成归国帮助自己管理企业。…  相似文献   

10.
李丹崖 《可乐》2010,(3):39-39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四岁的孩子说的话。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女儿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  相似文献   

11.
母亲都希望自己在孩子眼里是善良、勤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好妈妈,而我却有意扮演了一个又馋又懒的“坏”妈妈角色。而且,我变“坏”是处心积虑的,结果教育出了个好儿子。  相似文献   

12.
蒲德贵 《社区》2011,(21):50-51
“我老公很能干,不嫌弃我,不放弃母亲享受晚年幸福。”在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天池社区7号楼1单元2号,瘫痪9年的妻子鄢如群提起丈夫对她的好,对母亲和孩子的好,脸上的表情就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13.
父母总爱在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面前提起我,在他们心里,上了名牌大学,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我是他们一生最大的骄傲。与此相反的是,我却很少在同事们面前说到他们。在这个流行"拼爹"的时代,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甚至免不了会在心底暗暗埋怨他们。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对老太太的印象渐渐变了,幻化着老太太成为李双双似的美丽妇女。有一天,同事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他的母亲来了。等见到他母亲,我不禁在心里笑骂,这小子,真会吹牛。他的母亲,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像一粒风干了的枣子。见我们去了,老太太讷讷地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厨房里躲。同事把母亲拉出来,挨个儿给她介绍,这是小李,这是王姐。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切地叫着妈,并且问我们:“我妈是不是很漂亮?”“我妈炒的菜是不是很好吃?”我们味同嚼蜡,嗯嗯地应着。同事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在母亲洗碗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农村的日子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有多苦呀,可她不靠别人施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供他念完了大学。  相似文献   

14.
抱的忏悔     
常看到年轻的父母搂抱着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无微不至,仿佛在为小家伙随时可能的意外而提心吊胆。如若孩子发出几声啼哭,母亲更会有积极的迎合:掀起胸衣,让宝宝吮进乳汁。每每目睹这样的情形,我自然而然地想象着自己曾在母亲怀抱里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选择     
五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条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水里,而你只能救起一个人来,你选择救谁? 这问题很老套,然而却的的确确很不好回答,于是—— 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 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新的孩子,还会是一个完整的家。” 聪明的丈夫说:“我会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指我自己的母亲还是我儿子的母亲,你们去猜好了。”  相似文献   

16.
“啪!”一个重重的巴掌无情地落在我柔嫩的脸上。我捂着脸,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我迅速地拉开门,飞快地朝我的“乐园”跑去…… “啊!”我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尽情地享受着没有“硝烟”的清新空气,是那么纯那么纯,“为什么?为什么?”我心里一直重复地想着这个问题:为什么大人们的纷争总是无形地建立在我们这些无辜的孩子身上?为什么?我轻轻地闭上眼睛,脑子里一片空白,当我再睁开眼时,一种柔 和的颜色——蓝,溢满了我的 脑海,那么柔和,那么温馨,像 一位慈祥的母亲。我悄然大悟,哦!那就是蓝天,就是一 位孕育着千万儿女的母亲。我 慢慢地伸出手…  相似文献   

17.
看了《山西老年》今年第六期刊登的《“幸福号”专列》一文,我很是感动。主人公彭长水用自己的双手为母亲打造了“幸福号”专列,并经常骑着“幸福号”带母亲外出散心,他们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6,(3)
给母亲打电话的时候,我听出来母亲的声音很不自然,好像是在极力控制着不让自己哭。但最终她还是哭了出来:“回来看看吧,孩子。和自己的父亲有什么深仇大恨呢?你惩罚了他五年还不够吗?”五年了,一转限就五年了。五年前离家出走的那一幕一直在我脑海中闪现。1高中毕业后,我没有考上大学,也没有找到工作,一直在家里闲着,偶尔还  相似文献   

19.
唐可来得很不是时候,比我们计划的提早来了5年。 本来不打算要他的,无奈母亲死活不同意,骂我,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要,简直狼心狗肺。  相似文献   

20.
男人有三短     
梅林横笛 《可乐》2011,(9):30-30
父母们可以不论官阶,藐视物质,但自家养的孩子,总是会放在心头与别人家的孩子比一比的。我小时,堂兄结婚,父母要带我共赴喜宴。动身之前,母亲将我周身上下细细打量一番,忍不住摇头叹息:“唉,还是单薄,新衣服撑不起来。”父亲听了,在一旁哈哈大笑,笑罢,又很严肃地讲:“自家皆俊男。男人有三短:贪杯厌学腰不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