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银幕上,矗立着许许多多的巾帼英雄。她们为了人民的利益,祖国的振兴,把一腔热血洒在了神州大地,浇灌出一朵朵绚丽多彩的英雄花。昔日在银幕上扮演女英雄的艺术家们,今天仍活跃在幕前幕后,为中国影视事业的繁荣争光添彩。  相似文献   

2.
(一)接过接力棒2003年7月7日是凌源市铁北逸夫小学四·三中队队员最激动的一天。这一天,他们要接过“赵尚志英雄中队”的旗帜,光荣地成为英雄中队的一员。当四·三中队的中队长从上一届英雄中队手中接过队旗时,队员们特别激动。逸夫小学1700多名学生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接着,新英雄中队的队员们举起右拳,对着英雄的旗帜宣誓。他们不但牢记了英雄中队的誓言,也将上一届英雄中队“帮助贫困山村学生周吉完  相似文献   

3.
王张江姚“四人帮”本来是地地道道的尊孔派、林彪一类的野心家。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们别有用心地转移斗争大方向,打着“批儒评法”的幌子,到处放毒,明目张胆地为资产阶级的旧史学体系翻案。为了揭露他们的极右派的反动面目,肃清其流毒,对他们在“批儒评法”中散布的种种修正主义谬论,必须予以批判。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这是唯心史观同唯物史观、修正主义同马克思主义长期斗争的一个根本问题。历史上一切反动派及其代言人,从维护或复辟剥削  相似文献   

4.
多年以来,中国银幕上的本土英雄(譬如美猴王)不得不与美国的银幕经典(如米老鼠)竞争。这几年随着本土电影市场的发展,尽管米老鼠们更加活跃,但是美猴王手中仍然有足够的牌,来把这个游戏玩下去。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生代谍战剧集的代表力作,《暗算》和《潜伏》持续走热荧屏,掀起了谍战、特情片的新高潮,它们成功地突破了传统英雄主义叙事风格的束缚,颠覆了“高、大、全”完美无暇、无懈可击的正统形象。与以往银幕中出现的英雄不同,谍战英雄往往有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比普通人更处于“弱势”。这种“弱势”在不同的题材或情境中有着不同的处置方式,但在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效果方面又殊途同归,从平常人的视角释放着七情六欲,以普通人的方式再现着悲欢离合,从而营造一种平凡却又真实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推动人物性格发展的同时,情节上形成一种引而不发的内在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6.
刘莹 《新少年》2022,(S1):74-75
<正>一、活动主题“英雄”在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含义不同,但是可歌可泣的精神却是相同的。有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有为新社会默默奉献的模范们……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帮助队员们增加自己对于英雄模范人物的理解,鼓励队员们向模范人物学习,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增强青少年建设伟大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杜拉拉升职记》搬上银幕时,外企职员"杜拉拉"早已成了全民职业奋斗大军中的英雄。这本书的影子随处可见,新人们把《杜拉拉升职记》当作人手一册的职场指南,老江湖们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们则把它当作教科书外的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09,(10):54-54
“他是渡江战役的亲历者,更是南京60年发展辉煌的见证人。4月10日下午,他被邀请参加下关区纪念渡江战役暨南京解放60周年座谈会。回想往昔,他由衷地感叹:“今天南京的发展,是对在渡江战役牺牲的英雄们的最好告慰。”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大国工匠形象的影像构建,需要回溯“十七年”时期中国工业题材电影。再考察当时工人银幕形象,可见影像建设祖国“美好理想”的背后,隐约彰显出荣格心理学和弗雷泽人类学意义上的“神话”气质。影像以“文化英雄—先进工人”“女神—‘铁姑娘’”与“恶神—落后工人”的“历史原型—工人意象”为结构,建构了一段新中国工业历史语境下的工人英雄神话。那一代文艺工作者在对工人主体的浪漫想象与艰难探索中,自觉不自觉彰显出那个时代特殊的政治使命与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诉求。  相似文献   

10.
多少年来,学术界在谈及“反抗神神话”时,总是片面地、孤立地、突出地强调反抗神神话所体现出的“阶级斗争内容”和“表现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反抗”的积极意义。①并且往往都引用高尔基的这段话:“奴隶主愈有力的权威,神就往天上升得愈高,而在群众中间就出现了一种反抗神的意愿,这种意愿体现在普罗米修斯、爱沙尼亚的卡列维以及其它英雄们身上,他们认为神是同他们敌对的最高统治者。”②  相似文献   

11.
东方西方女人无梦[瑞典]瑞雪也许幸福只是意识范畴的感觉,它并不是一件可触摸到的实物“为了神圣的自由!”二战时一个拯救犹太人的德国青年小组在他们危险的秘密集会上宣誓。这之后,银幕上尸骸横陈,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心甘情愿地承受了他们为自由而战斗的结局。每...  相似文献   

12.
在途中     
茫茫然,在瑰丽的色流中,在揭竿起义的荆棘中,华夏子孙终于在杀戮的途中脱离出来。但是我们却还在途中咀嚼英雄留下的残羹冷炙久久不愿起身。谁才算英雄?我们对英雄的认知一片茫然。在暴君秦始皇“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隳名城杀豪杰”时,陈涉、吴广大呼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带领着一群血气方刚的勇士,揭竿而起,他们的呼声席卷了大江南北,唤醒了沉睡中的英雄豪杰。然而,当他们的呼声越喊越激昂时,猛地如同一脉洪流到了海的尽头,水花四溅,悲壮地融入了海洋,平静而不再泛有涟漪。英雄的血流过了桀骜不驯的楚霸王项羽门前。这位被称为…  相似文献   

13.
(一)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是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也是引起争论较多的作品之一。安德朗尼科夫告诉我们,书一出版,很快就卖光了。人人都想知道作家莱蒙托夫所称为当代英雄的是谁。人们都倾慕这位英雄,要将他作为典范。长篇小说的标题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读者们读完了这一小说之后,又都奇怪莱蒙托夫为什么把这种精神上不健全的人称为当代英雄。他们反问自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这是痛苦的玩笑!”这说明当时有些拥护莱蒙托夫的读者,对小说的意义,和书中英雄毕乔林这一人物,是不够了解的。  相似文献   

14.
在暗杀之风盛行的今天,国家元首死于暗杀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样一来,在这些显要人物身边的一群“特殊人”便显得格外重要,甚至身价百倍,他们就是被称为“守护神”的总统保镖。这些“守护神”们有着异于常人的技能、心理素质以及特殊感觉功能,他们的生活习俗也“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昨日,他们在银幕上塑造了许许多多血肉 丰满的艺术形象,受到观众的好评和厚爱,大 家视他们为心目中的明星。今天,他们从表演 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仍保持当年那股热情和干 劲,退休不退志,人老心更红,业余生活丰富 多采,还乐此不疲地在银幕、屏幕上晃来荡去, 吟唱着夕阳新歌,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了这样一 句话:人易老但艺术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16.
“四人邦”的影射史学家们,为了把别人骂成“复辟派”,把自己装扮成“反复辟的英雄”,侈谈什么秦汉之际复辟与反复辟的历史。他们编造了一个“赵高亡秦”的谬论,胡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所以很快灭亡,是因为秦始皇没有把反对奴隶主复辟的斗争进行到底,以至让一个“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阴谋家、野心家,“地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括了《水浒》英雄们的共同品格特征和对英雄的种种崇拜之情,进而论述这种英雄观与我国民族优秀道德,与几千年来文化氛围,包括神话、历史、小说戏曲,以及佛、道两教的关系,最后指出在今天我们要提倡社会主义的英雄观。  相似文献   

18.
后外企时代     
2010年4月,《杜拉拉升职记》搬上银幕时,外企职员杜拉拉早已成了全民职业奋斗大军中的英雄。这本书的影子随处可见,新人们把《杜拉拉升职记》当作人手一册的职场指南,老江湖们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们则把它当作教科书外的营养补充。这个2007年走红的职场故事同时把外企的真实面目推向大众,人们历历可见外企神秘光环下的  相似文献   

19.
一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一项神圣职责。恩格斯早就要求革命文艺“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弟224页)。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毛主席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这里又有一个陈学孟。在中国,这类英雄人物何止成千上万,可惜文学家们还没有去找他们,……”  相似文献   

20.
人呢,总是有些在乎自己的“出处”。就学生而言,最关心的“出处”,就是自己是不是名校的学生。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似乎“出处”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其实,在今天,学生们应该将其理解为痛快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