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尘埃”及“尘埃落定”在阿来的长篇处女作《尘埃落定》中具有极大的隐喻性。主人公傻子是作家精心选择和成功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的命运构成了小说的情节主线。作品在展示傻子的人生遭遇和情感历程中 ,再现了藏族封建土司制度由盛而衰、由存而亡的历史过程。在傻子形象上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历史及人生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2.
罂粟(鸦片)作为民族耻辱的象征代表着来自西方强势文明的侵入和冲击,是自晚清以来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进程中具有悲情民族主义色彩的典型符号。在小说《尘埃落定》中,阿来叙述并再现了罂粟种植给现代史时期的边疆带来的巨变。作为自始至终撬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的关键线索,罂粟被赋予了多重象征含义,成为作者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边疆现代性进行反思的重要意象。特定历史语境中进入西南藏区的罂粟,在激发边民对金钱、欲望迷狂的同时,编织出了边区短暂繁荣的美好幻境,它促使边区社会敞开封闭的大门,作为外来力量,它对于西南藏区的经济、社会的转变以及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速融入国家的现代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商贸和革命两种外在力量双重介入后,西南藏区土司制度走向急速瓦解和终结。在这一进程中罂粟种植意味着某种被带入藏区的现代性,这既是作者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书写的深意所在,也是破解小说作品深层意蕴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3.
4.
沿着<尘埃落定>的寓言特质,穿越历史的、民族的、现实的层面,直达文本更深的内在意蕴中国智慧寓言模式的建构.小说不仅凝聚着阿来本人的生命体验,而且积淀着汉藏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作家创造老土司、书记官、傻子这三类象征形象,又以傻子形象为核心,在展示神秘复杂的土司世界,破译权力秘密的同时,反复追问聪明与傻这样形而上的哲学问题,最终达到对中国智慧或东方智慧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探讨了《尘埃落定》文本结构的反讽策略。作者认为,无论是文本潜藏的分裂性,还是“能指”的幽婉表达、“所指”空间的审美内蕴,作品都为反讽叙事提供了多重的阐释途径,其反讽构成中的言与意的错位与悖反拓展了审美话语信息的意义边界,反讽与隐喻的纽结也为作品的诗意、智慧创造了无限丰富的“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所谓全球化 ,对文学艺术而言 ,只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时髦、一种类似“乌托邦”的天方夜谭。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西部文学创作应当独具自己特有的风范 ,尽可能彰显和扩张自己的特性和个色 ,而不应只是文化上的称谓和学术上的概念。《尘埃落定》没有突出中国少数民族先锋文学的探索性 ,也代表不了中国西部文学创作的新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鹰的翅膀平展开来,迎着山口强烈的气流,运动成一个呼风唤雨的形象。 当阿来用《尘埃落定》把空气扇动得呼呼作响时,我看到了鹰、看到了飞翔的翅膀: 《尘埃落定》获中国文学至高荣誉。中国文学史册上,多了一只翱翔的雄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写作语境赋予了阿来浓厚的民族意识与锐利的先锋意识,使他把本民族生活的书写与历史的整体反思和人类命运的观照有机地融为一体,熔铸了《尘埃落定》厚重而深刻的多义性主题,并由此提升了我国民族文学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评论《尘埃落定》的时候,较少有人详细地谈到它的史诗性。本文从三个方面予以论证:《尘埃落定》 写的土司制度消亡是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转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它表现的是具有普遍人性指向的藏民族英雄 主义的精神品质;它独特的叙事使之达到史诗的历史真实和奇妙幻想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尘埃落定>是新时期优秀长篇小说,其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便是具备文化象征的特质.小说通过对多元互动的整体文化观与其演变的阐释,反映了作家对政治与宗教的历史关注,体现了藏民族历史的独特人文内涵和复杂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尘埃落定》是当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阿来对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的艺术描写已具有鲜明的复调色彩 ,而在人物设置上“同貌人”的出现、结构布局上惊险情节及众多脱冕型结构的运用更使小说呈现出强烈的狂欢化文学的特征。这一特征正是作者藏汉混血的艺术思维及对嘉绒藏区独特历史文化形貌的考察相结合而产生的 ,也是作者借“傻子”这一艺术形象传达个体生命浮沉及社会历史变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比较的角度 ,分析了《尘埃落定》和《百年孤独》的思想蕴涵、民族特色及表现手法 ,试图说明 ,立足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吸收异族文化的营养 ,并兼收并蓄各种艺术表现技巧 ,是文学艺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近年来文坛上倍受关注的一部文学作品。 2 0 0 0年荣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次获奖使它的影响扩展至海外。小说的主题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宗教哲学意识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 ,都让人不能不想起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曾荣获 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这两部小说在主题、背景和神话、寓言的内在结构形式上都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同时 ,基于不同的文化、宗教背景 ,两部作品在对存在与时间的哲学理解上又有着迥然的差异。正是这些相似与差异构成了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 ,但不能剔除新闻活动中的情感作用。我们认为 :情感是新闻报道的合理因素 ,但情感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必须要符合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要符合新闻受众的基本需求 ,同时新闻报道中情感运用得当 ,既可以激发新闻记者的采编热情 ,丰富新闻素材 ,也可以提炼新闻主题 ,提升写作技巧 ,从而进一步调动受众情感 ,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程灏、程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家的思想核心为"存天理、灭人欲",其教育思想核心为明理修德,他们都强调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二程认为素质培养是一个艰苦过程,必须通过教育和勤奋学习来改变人的"气质之性",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来养成崇高的人格。二程强调自我塑造原则和施教于乐、寓教于美、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理气之辩,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漫长历程。贯穿于其中的是理本论与气本论哲学绵延数百年的争辩、诘难、冲突、融合与汇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二程最早由理统气、由理训气,罗钦顺则对程朱派的理气论进行了哲学重构,理本论嬗变为气本论,理学已被气学悄悄兼并和整合,这是宋明理学史上一个重大哲学转向。罗钦顺从程朱营垒内部颠覆了理学体系,进而与张载和王廷相气学前后呼应。罗钦顺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的确立,在其理论方法层面,既源于错看,也来自多年参悟基础上发先儒之所未发。  相似文献   

18.
丁玲主编《北斗》,对《北斗》十分珍爱,细心呵护,精心培育,就像母亲培养自己的新生婴儿一样。《北斗》一面世,丁玲就以母亲的情怀,广泛团结各路新老作家、理论家。丁玲还通过举办“创作不振之原因及其出路”、“文学大众化问题”征文等多种促进刊物与读者互动的活动,吸引读者广泛参与,增加了期刊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把英语动词的体作为一个独立的语法范畴来讨论,通过探讨体范畴的标记式和本质来澄清语法范畴中的部分争议.体范畴包括体性和体态两个子范畴,分别有不同的功能和分类.体性和体态相互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不是一门精密的科学,而应被看作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二度创作性质的艺术形式.不同民族间文化的相异性及语言符号形式与内容关系的约定俗成性是导致翻译不能完全对等的两个主要因素.在理论上正视和承认翻译的局限性会有助于翻译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一种更为宽松、合理的氛围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