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统上,人们习惯把修辞格归入美学研究的范畴。实际上,修辞格的不同表现形式体现的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其中,隐喻的认知模式起着原型效应的作用。修辞格的句法形式是以语义为基础的,从认知视角来看,其语义结构与话语语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心理空间中各语义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能映射交际场合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修辞作为加强语言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常常被政治家们所使用。政治家们通过各种修辞手法使自己的演讲或发言更具感染力,从而达到交际意图。本文从修辞学角度,对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不同公开场合的发言、演讲词中所运用的语义修辞格、句法修辞格和篇章修辞格等辞格特点进行列举与分析,揭示政治领袖语言的特点与魅力。  相似文献   

3.
常用英汉修辞格的象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格特征既有差异,又有共性。文章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英汉常见修辞格的象似性,一方面,英、汉语常用修辞格存在着句法结构的象似性,表明人们的概念结构和句法结构的相似;另一方面,英、汉语两种语言对应的常用修辞格也存在着句法结构的象似性,表明人们认知规律的相似性。象似性是英、汉语常用修辞格形成的理据。  相似文献   

4.
语言对比中经常有不同语言中的词语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词语语义作为词语的概念内核,与词语所表达的现实世界、词语的认知主体—人,以及词语本身依附的主体—语言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现实世界-人-语言之间并不是静态独立存在的,而是动态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通过人的认知进入概念世界,概念世界又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语言又在不停的演化过程中发展了词语不同方面的衍生意义,进而形成了一个词语中的不同意义。不同语言中的不同认知主体、语言系统和不同的语境就产生了认知方式、表义方式和语用特征的不同,因而也就产生了词语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修辞学领域中,反比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格,用来表达在同一个语言成分中,语义相互矛盾的语言单位存在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试图从心理空间理论入手来探寻反比的生成及理解机制,旨在说明反比同隐喻一样在某种程度上的人类认知心理和体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汉语的“手”和彝语的“lot”的语义比较,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揭示了汉彝两种语言中具体的人体词的隐喻认知过程,发现两种语言的人体词在语义发展上具有较多的共性,由于语言使用环境的不同,语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认知范畴视角下的语义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从语言、逻辑、语用、认知等不同层面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语义模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而且对其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因此对语义模糊各层面上尤其是认知层面上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从认知层面上讲,语言的意义与人的思维和认知有密切关系,而人的思维和认知又是通过范畴化来体现的,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因此,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从认知范畴化角度讨论语义的模糊性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会对语义模糊的实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认知学对语义模糊性的研究经历了经典范畴观、家族相似性、理想化认知模式下的原型性,为人们分析和把握语义模糊性做出了贡献.但是,它们都是以语义成分分析、语义匹配和真值为基础,忽略了作为主体的人和语言使用的不同情景对语义的作用.Fillmore的语义建构模式以不同主体和不同情景对语义建构的不同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畴建构的动态视角去重新审视语义模糊性.  相似文献   

9.
运动事件动词语义成分合并方式差异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事件框架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模式,不同语言用不同方式表达这一框架。表达方式的差异源于不同语言中动词语义合并方式的差异。本文在介绍运动事件框架的基础上,对不同语言中动词语义合并方式作了分类比较,并且深入探讨合并方式对句法结构和叙述效果的影响及给翻译带来的难题,指出不同语言中认知框架成分与语言要素之间的映射系统的差异是造成翻译难题的一个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的意象性有6个维度,分别为侧面-基础、详细度、述谓辖域、显著度、识解、视角。利用这6个维度对生成于一定语境下的话语进行认知识解,从而发现:在同一语境下不同的话语形式体现不同的语义内容,利用认知语法进行语言分析,不受具体语言形式的束缚,可对具体的语言行为进行深层次的语义识解。  相似文献   

11.
国外修辞学研究散点透视--狭义修辞学和广义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修辞学把狭义修辞学注重研究的修辞技巧延伸到了文本层面和认知层面 ,而狭义修辞学在理论上为广义修辞学提供了思想资源 ,并在实践上印证了广义修辞学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 ,当狭义修辞学拒绝修辞研究认知问题时 ,已经不自觉地陷入了广义修辞学强调的“语言建构我们的现实”的陷阱  相似文献   

12.
文章考察了修辞手法对话语语义的作用,指出了在修辞手法作用下出现的语义过滤、语义相似、语义并联等现象,分析了形成这些现象的机理。这样把修辞和语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现代汉语修辞学发展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俗成语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的文化背景,表现出了丰富的修辞特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语音、语义和辞格三个方面考察了长治方言的修辞特点。语音上体现了节奏韵律的和谐,语义上使用大量的同义或反义的对称,辞格上主要使用了比喻、夸张、拟声、摹状等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要通过语言分析来解释隐藏其后的认知规律,这一规律就是语言形成的认知过程。在我国的修辞学研究中,认知被深入地运用于隐喻的研究中,而鲜用于其它修辞格。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对照辞格的对立面的认知意义进行分析。对照辞格的对立面互为前提形成新的认知语境,具有常规范型的关系并相互制约。对立面涉及两种认知域,说话人常侧重于一方并要求听话人注意他的侧重点与倾向。对立面具有信息性与规劝性特征,满足修辞话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境观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话语的认知心理理据。从认知语境角度出发,探讨其对幽默语义的理解和幽默言语的推导过程,从而得出:认知语境制约着幽默言语的理解,同时幽默言语的解读也依赖于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是对福多知觉模块论的继承和发展。文章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基础,从传统隐喻和现代隐喻认知角度,论证了对隐喻的理解不仅仅是一个修辞语义解码过程,还是在最佳相关原则指导下寻求本体和喻体的最佳相关的认知推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隐喻语义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7.
从表人语素构造新词语的多样性、修辞认知、原型问题,以及无标记转指与貌似表人词语、表人斯词语的语义框架类型等六个方面,运用了原型与典型范畴理论、隐喻与转喻理论、标记理论、“框架-注意”理论,阐释了表人新词语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8.
英汉人体词“heart”和“心”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非常重要和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而词汇的核心是词义,因此词义由一词一义演化为一词多义反映了认知主体认知和思维的发展。而人体词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元概念","心"和"heart"作为非常重要的人体器官,均被英汉民族当做了思维器官,同时,隐喻和转喻一直以来均被当做修辞手段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二者被认为是一词多义演化的认知机制,因此对比"心"和"heart"词义演化过程不仅能揭示词义演化的路径,而且对英汉民族的认知思维也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两方面论述了隐喻和话语认知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论证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合理性以及含隐喻话语的意义;另一方面进一步论述隐喻在语句中抽象性整合.着重讨论隐喻句的科学含义以及指出隐喻是哲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证明,隐喻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从修辞角度看,语篇是统一性、连贯性和强调性的有机统一。语篇的修辞性与古典修辞学理性诉求、情感诉求、品格诉求紧密相关。语篇的修辞性体现在修辞活动的选词、句式、组段谋篇等三个层面。从认知思维角度看,语篇的结构特征与人的修辞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