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作为当代社会涵盖面最大,且最受大众青睐的文化传播媒介,电影和电视(主要指电视剧)艺术正以一种十分活跃、喧闹的态势,努力在本体形态上丰富着美的创造经验。这种艺术创新活动,同人们欣赏影视作品时的强烈参与意识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对美学的双重呼唤。另一方面,美学研究也须臾离不开文学艺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之变化;任何对今日影视艺术生产状况及其特殊审美规律的公然漠视,都将导致美学的困竭或衰落。本文试从当代影视不断扩大的社会文化功能,艺术倾向,以及它们对固有美学观念的冲击等角度,就中国影视艺术的若干美学问题进行一些粗疏探讨,以期引起影视界、美学界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2.
杜桂萍 《学术交流》2002,(2):155-157
“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到来,使社科杂志无法正常地发挥角色作用,显得无所适从,趋向于边缘化。边缘化的直接结果便是编辑主体意识的迷失。重建编辑主体精神成了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这种重建包括敏感心、责任感、理论素养和数字化技术意识及能力,同时,这也是社科杂志重返社会文化中心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柴文华中国向来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但在走向现代化的途程中同样碰到了非道德化这一具有世界性的理论难题。中国的人伦精神(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性原则)是否需要重建?怎样重建?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粗浅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中国人伦精神重建的...  相似文献   

4.
李本元 《社科纵横》2007,22(11):120-121
对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的向往,始终是人类追寻的一个重要理想。艺术使人类不断超越现实,向着自由迈进,人类生存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求自我解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景海峰 《求是学刊》2002,29(1):32-36
在当代的著名学者中 ,傅伟勋是新儒家最为重要的批评者之一。他对当代新儒学所面临困境的一系列分析和论说 ,在学术界有相当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傅伟勋与新儒家之间的关系 ,对他批评新儒家的主要观点作了梳理 ,从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 ,提示了这些批判的独创性价值和超越性意义 ,从而使学界能在更深入的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这些争辩性问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当代农民的利益地位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化作了具体的考察分析。文章认为,农民的利益实现程度如何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我国却在当代设立了一种使农民利益长期严重受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不消除这种二元体制,农民所处的劣势利益地位就难以改变。文章提出,必须根据城乡一体化原则,尽快重构我国农民的利益获得机制,以保证农民的利益得到正常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前的经济学,基本上是门战斗的经济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各种经济学理论。大都带有鲜明的功利主义色彩。面对日前的经济困境,经济学家的始料未及和束手无策,充分表明中国经济学已经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所以会出现这种难堪的窘境,我认为主要有几下几个原因: 一、深层理论的二律背反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理论支点。西方经济学和经济体制的理论支点是经济人,西方的政治学和政治体制的理论支点是人性恶。我国的经济理论对人的行为几乎不作分析,这对于研究人的科学的经济学来说是不可思议。人的行为起点到底是利己还是利他,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经济转型既包括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变革,也包括价 值观念和生存方式层面的文化转型。后一重变革的核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提升和新的理想人 格的重建。而新的理想人格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的自我超越本性的发展.所谓人的自 我超越,是指人对自身存在的限制、现状、现实和有限性的超越和突破。这种自我超越是人区 别于动物的本质特性,在某种意义上人是自我超越的存在物。人的超越性是由内在关联的三 个因素决定的,这即是人之存在的限制性、人的实践能力和人的自我意识.换言之,人的实践 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增长表现为人对自身存在的诸方面限制性的超越,特别是对人的个体存在 的限制性、人的物质活动的限制性和人的存在时空的限制性的超越与突破,由此人的超越性 在三个基本维度上展开,即个体-人类维度、物质活动-精神活动维度、物质存在时空—社会 存在时空维度。在这三种维度上生成的自我超越性理想人格正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所需要的理 想人格形象,是“新人”和“新社会”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论重建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雪丽  高菊 《学术交流》2005,(2):144-147
文化与文明的差异是人类的各种差异之中最根本的。西方文明只是众多文明中的一种,西方文明的珍贵之处不在于它是普遍的,而在于它独一无二的特性。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保持自身文明和文化的精华,而不受西方文化中腐朽没落东西的侵蚀,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尽管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并非主流文化,但它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传统文化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精神资源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应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传统文化的安全保护意识,逐步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信用经济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左伟清 《探求》2002,(5):45-48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然而我国目前市场经济领域的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阻碍中国信用经济发展主要有传统信用文化、政府干预、司法制度、社会心态、信用服务等各种因素。为建立和完善规范、富有活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制度和信用关系,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特别是市场秩序,必须要发展和普及信用文化、强化制度建设、严格信用监管、建立健全国民信用体系、完善信用担保等。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8,(3):89-91
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史学应该发挥以下价值和功能:第一,引导人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第二,为外交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第三,促使人们增强民族认同感;第四,凝聚人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五,推动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充分发挥史学应有价值将有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以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的世界眼光创立了内蕴世界化要义的马克思主义,并由此开启由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发展的世界历史期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它以深邃的世界眼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的真理体系,在时代之变中形塑了改变世界的实践格局,自觉锻造出其同时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宏大世界品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自我超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内生使命,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同时,为人类贡献了一种正在生成的新文明,并以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使命和追求,引导世界历史发展进路和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3.
粱颖 《唐都学刊》2014,(5):75-80
刘炜评的散文对自我存在进行了多方位的、审美化的、艺术化的呈示,使读者通过其作品文章看到一个具有名士风度、深厚学养、温暖情愫和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包蕴丰富本质的人。刘氏散文在丰沛情感的真实流溢中,善于捕捉“瞬间的美”,闪耀着诗性智慧的火光,富有情致;注重文学修辞,语言明快幽默;风格呈现为刚柔兼济、感性与理性兼备的复合形态,因而极易打动人和提升人。刘氏散文打通了学者写作与作家写作的边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农村民主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民主制度的创制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认为,中国农村民主的现状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乡土化特征,有较完整的结构与多样化的模式;农村民主在其发展中受到宗族关系的影响;乡村公共权力与党的领导对农村民主建设有重要作用,联产承包制与农村商品经济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待民主,农民与乡镇干部的心态存在着微妙的差别。就其整体状况而言,农村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性。应该提高农民的政治文化素质、设立乡人大常务小组和乡镇民主建设征集站、加强党的领导,从而推动农村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女导演是否用自己的作品,为广大的观众奉献了一个为男性同行所难以替代的崭新世界呢?当我们认真考察女导演的创作轨迹和特征后,就难免感到一种缺陷。尽管女导演们的创作日趋活跃,但从女性意识和总体风格的角度观照,她们还缺乏以自身独特的目光、气质和风格来探索人生和社会,并形成内在的、具有凝聚力的“电影女导演群”的群体特征。造成这种矛盾的创作态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恐怕和现阶段的女导演的创作心态的多重性和矛盾性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最基本的、最核心的价值应定位于建构民族心理、形成民族性格、锻铸民族之魂,即塑造与自己时代相适应的社会主体.面对中国现代化的现实境遇,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着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从历时态上看,它要超越传统农耕文化,实现社会主体的现代化;从共时态上看,它要跨越后现代主义文化危机,塑造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新型的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哲学理性观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当代西方哲学,正在发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其中根本变化之一是哲学理性观的重建,哲学理性观不是作为人们活动主观根据的理性本身,它是对理性的明示、表达和概括,每一时代的哲学理性观都启示、导引、疏理着那个时代的人类理性乃至全部人类精神。因此,值此世纪之交,揭示当代西方哲学理性观重建的理论表现、哲学史根据和跨世纪意义,对于了解未来世纪人类精神走向、社会实践发展趋势和哲学理论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当代西方哲学理性观重建的理论表现 翻开60年代以来西方各主要哲学流派的代表著作,我们可以发现,象黑…  相似文献   

18.
(一) 对当今世界进行马克思主义分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由这样一个问题决定的:今天资本主义处于怎样一种状况。今天,就近几十年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所经历的变化的性质和规模积累起来的具体知识同理论认识之间的断裂已十分明显。人们正在寻求新的方法论观点,提出新的科学假说。如E.普里马科夫的文章(《共产党人》,1987,№13)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关于“资本主义体系自我发展机制变化”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是了解资本主义在20世纪所经历的演变过程的关键。首先想谈几点一般看法。第一点同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这一著名论  相似文献   

19.
从艺术社会学的视角看当代中国的流行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艺术社会学的视角,考察了音乐与艺术、与社会的内在关系,探讨了艺术研究纲领──—唯物史观的由来,并对当代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作了剖析和评述。文章认为,在经济利益的引导下,一味强调娱乐性,就存在着把艺术变成资本化的东西,使文化成果成为文化消费品,从而使艺术失却批判功能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制度文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方式规范体系的进步状态,是在批判性和融合性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发展的。所谓批判性,即进步制度同落后异质制度在根本方面具有差异性、对立性和冲突性,其生成和发展以落后异质制度的天亡和取消为前提;所谓融合性,即进步制度同落后异质制度在许多方面具有联系性、相容性和共同性,其生成和发展以对落后异质制度的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为条件。制度文明建设的批判性和融合性的辩证统一,是社会制度建设和发展中两种相辅相成的功能特性和必然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