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一人类历史上的特大灾难给当地民众带来的打击是沉重的,人员伤亡,家园倾毁。然而,中华民族越是遇到困难越是团结而坚强,“中国人以竹自喻,弯而不折,以我这些天的经历,这句话是如此的真实。这就是希望,即使是在这样可怕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也将战胜困难,重建他们的城市,重建他们的心灵与生活。”这是来自美国的)陆床心理医生ToddBuick博士,在汶川灾区担任灾后心理干预顾问时发出的感慨。  相似文献   

2.
2008年,老天爷似乎要考验中国人的意志和能力,在年初的冰雪灾害尚未完成重建时,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又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瞬间,山崩地裂,天旋地晃,震感波及到大半个中国。数万人罹难,数万人失踪,数十万人受伤;房屋坍塌,家园被毁,道路破坏,通讯中断。这场建国以来罕见的自然灾难,留给我们太多的痛苦,也留给我们太多的震撼,每个人的心灵都在抗震救灾的每日每夜受到洗礼。地震给予我们同胞的伤痛和国家的损失是巨大的,但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族从忧患中觉醒也是空前的。汶川大地震再铸了中华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1月份我国南方地区的特大暴风雪到5.12汶川8级地震,给人民的财产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巨灾过后,如何帮助灾区重建和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程度,成为整个社会都非常关心和引起探讨的问题。政府、保险公司、个人在这些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中读应该发挥各自的力量,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巨灾风险管理制度便成为当今中国的当务之急。本文正是在了解巨灾风险的特点之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论证了在我国建立完整有效的巨灾风险管理机制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我担任驻美国大使期间,先后遭遇了中美两国各自经过的一场重大天灾——“卡特里娜”飓风和汶川大地震。“患难见真情”,这两场灾难让我看到,最好的外交使者在民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危机管理这个字眼开始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大到国家管理,小到个人生活,都与危机管理息息相关。由于现代条件下天灾、人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民众对国家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正是从2005年的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和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这两次灾难入手,探视并对比中美两国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最初来中国的时候,一位“中国通”朋友告诉我说: “在中国旅行一星期可以写一本书,呆上一个月可以写篇论文,呆上一年的话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它的意思是中国国土辽阔,风物万千,情况复杂且层次多样,越是深刻地了解她,越是长期地接触她,就越发弄不清楚她。自古以来就有为数众多的所谓的“中国通”,但他们对中国的预测从未应验过,这大概就是最好的证明吧。 虽说我在南京大学教书,要说知道的,也只能是日语专业学生的一些情况。让我写点什么,我也只能在极为有限的所见所闻的范围内写一点点。日本有句成语叫“吹火筒看天”。…  相似文献   

7.
任何社会都难以逃避灾难侵袭.尤其是来自大自然的地震。唯有快速有效、功能完善的救援才能使灾难伤害降至最低。抗震救援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紧急救援阶段、短期安置阶段和灾后重建阶段,由军人、医疗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构成主要力量.三者通力配合共同开展震后救援行动。其中社会工作者负责在紧急救援阶段提供精神救援:在短期安置阶段和灾后重建阶段充当“灾难治疗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一、危机预警与准备(一)常设机构1.有层次有远见的重建工作重建工作必须长短期综合考虑,草率行事的结果往往会在天灾之后酿成第二次人为的灾难。在台湾"9.21"地震后的校园重建中,台湾"教育部"委托"营建署"和专业管理公司,主持了全岛范围的设计竞赛,  相似文献   

9.
恐惧诉求作为一种心理诉求方式,是传播技巧的一种。它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刚刚过去的5.12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这其中,电视新闻报道对恐惧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务院专门出台了第526号令《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条例明确了重建六项原则: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就地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确保质量与注重效率相结合;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在六项原则指导下,目前灾区对口  相似文献   

11.
无我之境     
韩青 《人才瞭望》2017,(17):76-77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想把事做好,越是做不好. 这在心理学上属于"目的颤抖",也叫"穿针心理". 正如古人所言:"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5年的也门人。这期间,我见证了中国经历过许多灾难和挑战,但是没有一次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引起民众的巨大担心和恐慌。这场灾难"从天而降",中国很快就意识到它的危害性,顷刻间调动国家各方面的巨大资源、科学和技术力量,同时全民进入高度戒备状态。这对于世界来说,是很幸运的,因为中国筑起了它的第一道防线,我认为这是全世界装备最全、防御最坚固的防线。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地震突如其来,几十秒内,山崩地陷,飞沙滚石,一座座房屋瞬间倒塌,数万生命顷刻陨落……灾难无情人有情,灾区的故事感动着中国,灾区的奇迹震撼了世界。灾区人民不屈不挠、奋起自救的抗震精神,扛起了一个坚强的四川。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年11月举办的"2007年外国人中华才艺大赛选拔赛"上,来自日本的牧野美开、白俄罗斯的谢尔盖、俄罗斯的唯卡、加拿大的石黝夫4名参赛选手,以他们精湛的技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也是为了不同的人生目标留学中国.留学毕业后,他们中也许有人选择留下,也许有人选择回国;但无论他们的选择是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他们的一生都将对文明而古老、现代而活泼的中国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发挥有成就欲者的才能在单位中,经常会有一些卓越成就欲很强的人,他们总是追求崇高,渴望成功,而且拥有成功的各种素质,聪明能干,自信自强,具有超凡的创新意识和勇于创新的胆识。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总能竭尽全力(当然首先要他们愿意),而且一般都能完成得较为出色。他们喜欢设定特殊目标,同时也能圆满完成这些目标。时间的紧迫,外界的干扰,个人的挫折或情绪的变化都不足以影响他们优异的表现。他们勇于接受挑战,越是没人能干、没人敢干的事,他们越是有干好的欲望。拥有这类职员,无疑是公司的一大  相似文献   

16.
他们来自地球的四面八方,来到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扎下根,服务于新中国建设。他们和所有的中国人一起,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困苦,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动荡,同甘共苦几十年。在中国,这样的外国专家共有30多位.有名的艾黎、马海德,就是他们的成员。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辉煌的过去,而如今在轰轰烈烈之后,舒闲、平和、恬淡的晚年,已经来临。今后一个时期,本刊将先后采写这些来华多年的老外国专家的情况.以绎渗考。一编者  相似文献   

17.
正08年5月12日至今已有3年过去了,在成都的每个人都亲身经历了那场噩梦,但我相信不是每个人都亲眼目睹了灾后重建的一幅幅喜人场景。这次我十分荣幸的参加了"外国友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摄影采风活动,成为成都二分队西班牙小组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涌现出  相似文献   

18.
一、“专卖店”:校园招聘 对于应届毕业生,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应届毕业生.最为常见的求职方式就是校园招聘,这是学生独享的求职“专卖店”。每年都会有很多公司到各大高校开展校园招聘,而且越是著名公司越会主动进入校园大张旗鼓地招聘,因为他们认为这不仅是广纳良才的好机会.更是宣传公司形象的极好平台。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以建交15周年,也是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合作15周年.纪念这一合作进程,也使我们回想起中以建交之前,中央引智办、国家外国专家局以及所属企业单位在两国之间开展学术和科技交流活动,通过这一平台,许多以色列著名专家来到中国,对中以科技交流作出积极贡献,他们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节水灌溉理念、樱桃小型西红柿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抗震减灾:把国外经验“拿”过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当全国人民都投入到支援抗震救灾行列的时候.有11位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大学教授坐不住了。他们都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和捐款捐物之外.他们几次自发地聚集在一起.从灾害学的角度讨论汶川大地震。 日前.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