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代学术史研究呼唤健康的学术批评和学术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玉立 《云梦学刊》2005,26(4):20-21
学术史研究旨在探索过往的学人及其学术活动(学科、学派、学术思潮)的真实性和价值,它们的内部关系,以及它们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因此,学术史研究首先是鉴别学术现象是精华,还是垃圾的活动①。由于这个活动的落脚点是反映学术发展内在思想理路的“两个关系”,所以学术史还具有认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学界兴起了一股强劲的“学术热”。在这次学术史研究的热潮中,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很多问题都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他们不仅关注学术史研究的内涵与边界,更致力于爬梳一代学术的承传、流变与趋向。而在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则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包括传统学术在近代的承传与流变;现代学术体制的建立;学人、学派的学术思想与学术理念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如果要对整个学术的发展或者是某个特定时期的发展有个宏观的了解,首先应该面对的是学术史的研究。“因为学术史的功用,还不在于对具体的学人或著作的褒贬抑扬,而是通过分源别流让后学者了解一代学术发展的脉络和走向,通过描述学术进程的连续性,鼓励和引导后来者尽快进入某一艺术传统,免去许多暗中摸索的功夫。”(陈平原)余三定也是重视当代学术史的研究的,不过他把研究的突破口放在具体的学者身上。因为他认为,学术史的研究必须研究学术,学术的载体是著作,著作代表了个体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这是很中肯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许有攸 《云梦学刊》2006,27(4):41-41
张岂之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序》中指出:“学术史必须研究‘学术’,而‘学术’的载体主要是学术著作。著作是学术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还有其他形式。”在这里我比较关心的是在学术史的书写中,除研究者们耳熟能详的大部头代表作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学术载体。那些与学人日常生活更加贴近的学术载体,如散见于当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社团或学院组织的学术演讲,学人与师友门人之间的相互酬唱,读书札记等,都展现了丰富鲜活的历史现场,这些多样的学术载体所承载的内容有时比经过历史、  相似文献   

5.
从1991年11月陈平原先生主编的《学人》第一辑“学术史笔谈”栏目发表第一批有关学术史与学术规范的文章开始,我国的学术规范建设已经走过了十几年风雨路。  相似文献   

6.
董京泉 《云梦学刊》2009,30(4):11-13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当代学术史?这当然有一个文化传承的问题,因为今天的中国当代学术史,在一百年之后也许会变成中国近代学术史或中国古代学术史。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更重大的意义是通过对中国当代学术史的研究。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学术发展的历程,通过总体的和个案的研究,纵向的和横向的研究.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探索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规律,为现在的以及今后的学人提供借鉴.促使中国今后的学术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国春 《云梦学刊》2005,26(4):15-16
开展当代中国的学术史研究,总结学术发展的经验教训,对进一步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学术史研究,固然需要从学科、学人、学案做起,这也应是当代学术史研究的主体,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学术发展政策方面的研究。从某种角度看,当代中国的学术政策对学术事、IP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建国初期的学术政策对当代中国学术事业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国庆 《中州学刊》2004,(5):118-122
清代学术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清一代,宋学、汉学抑或今、古文经学,均获较大发展,且取得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清代学术史再度引起学界普遍关注,海内外同行学者对清代学术思潮、学术流派、著名学者以及他们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就目前情况而言,清代学术史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学术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9.
简单谈谈个人关于学术史研究的不成熟的想法。主要谈三点。第一,要正确处理学术史研究和具体学科学术史研究的关系。我想二者应该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我非常赞同陈平原教授的观点,即学术史研究应以问题的研究为中心。因为学术史研究是研究的研究,好比哲学相对于具体科学,应该是高屋建瓴的。所以,不能把学术史研究与具体学科学术史研究等同起来,应当突出和加强学术史上重大问题和范畴的研究。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在突出问题和范畴研究的基础上,学术史研究还必须关注各个具体学科的个性特征,要总结出各个具体学科的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术与当代学术期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协涛 《云梦学刊》2005,26(4):28-28
研究当代学术不能脱离对当代学术期刊的研究。当代学术期刊是当代学术的晴雨表。当代学术期刊的成就决定了当代学术的成就。无一流的学术期刊,断然无一流的学术。观察、研究学术期刊是观察、研究学术史的一个重要视角。研究学术史,其对象自然是学人、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学术期刊是学人发表学术论文的园地,学术期刊所反映的学术观点、理论思潮同学术著作相比,更具有快捷性、前沿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4.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5.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6.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