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社会上对语文教学进行批判的矛头多数直指作文教学。大部分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把作文看成是沉重的负担。无奈中写出来的东西枯燥无味、虚假做作,毫无意义。笔者是一位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面对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深感责任的重大。也有志于在作文教学改革上作一些探索。我认为学生作文能如此,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作文与社会生活远相分离。殊不知文章的本质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感悟和表达。社会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所以说要搞活作文教学,就应努力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抒写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背景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以培养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是学生作为主体能动地认识世界、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的练习活动。从教育者角度而言,是衡量其语言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就学生角度而言,也未尝不是表达其成长轨迹的一种途径。因此,一直以来,叶老师都比较注重让学生走进生活的作文,让作文及时反映学生在生活中的观与感.本案例来自于叶老师的一节公开课,而有趣的“挑战45秒”作文教学设计,让体验活动巧妙融合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快乐活动中来完成习作,这是值得去探索的。  相似文献   

3.
一、活动作文的概念、内涵及特征1.活动作文的概念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给活动作文教学下的定义是:活动作文教学是指在作文教学(课内外)中,鼓励学生以课内外各种亲身经历的活动为基础,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或创设生活情境,以活动作文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在体验生活、学习生活,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或提升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从而产生表达欲望,变厌写为乐写,变难写为易写。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在实践性活动中练笔育人,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要依据,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材料为主要目的,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载体,让学生自我活动、自我操作、自我探究、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会生活,开源引流解决习作素材的积累问题,是作文教学由封闭体系向开放体系转变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一种私人化活动,它离不开学生自已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倡导体验式作文教学,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物及思想,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说童真的话,写童趣的事,抒重心的情。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黄兴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心理学认为:作文就是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表象和本质特征的认识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是把阅读中学到的语文规律性的东西运用到语言交际实践的过程中.就是“客观情景——心理加工——语言表达”。作文就是把观察、思考、感悟客观事物所获取的印象,通过大脑加工、整理形成的内部语句,转变成外显的作文语句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反思语文教学,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80年代强调语文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网》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孩子对作文不感兴趣,把它当作一件烦心之事。笔者以为,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无内容可写,没有写作动力等等。当孩子们对习作产生一种渴望的时候,自然不会把它当作一件烦心事。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孩子习作兴趣的培养,如果能充分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构建习作动力系统,就一定不会产生这样的后果。班级作文博客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建立作文博客。及时把孩子们的习作挂在博客上,给他们提供交流、借鉴和共享的平台就会让他们自由遨游在习作天地间。  相似文献   

8.
任何观察活动都离不开思考。我们指导学生观察,目的是为了积累作文材料。作:之材料,不是单纯地把客观生活像拍照片那样原式原样地摄取,而是要在观察到表层现象的同时通过思考认识其本质。要在对客观事物“是什么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以便更准确地抓住事物特点。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了首位。而体验式作文则是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有力地拓宽作文题材,使作文教学有了广度;体验活动还有利于挖掘作文的主题,使作文教学有了深度;多样的活动促进了表现手法的变化,使作文教学有了灵活度;当然,在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享受到无比的乐趣,作文兴趣油然而生,大大增强了作文教学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在良好的母语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很多学生的作文却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程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生活的贫乏是作文教学收效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认为,应把学生的生活与作文紧紧连缀在一起,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写作,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体验与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而“生活作文”的策略即在于它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思维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感性认识、特别是表象的基础上,借助于词汇、语言的工具,以知识经验为中介而实现的。因此,作文如果没有思维的沃土,就结不出累累的硕果。也因此高中写作教学必须抓住写作思维这个核心,才能抓住学生作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教学中,要求习作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人手,从学生的实际人手,引导学生说真话讲真情,表达真情实感。“以做人为习作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在育人的活动中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使作文活动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过程。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把习作教学和学生做人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习作教学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作文过程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互化之后.以语言文字符号的形式,在学生头脑中进行的一系列信息编码加工过程;是学生运用注意、记忆、思维的策略逐步改进自己的认知系统,物化主体内心感受的过程,这无疑关涉到学生深层的心理活动。长期以来。学生面对作文普遍产生紧张感、厌倦感、苦闷感,甚至畏惧感。究其原因,分析起来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写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的生活体验、感知、情感、想象、思维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作文是学生的自我升华,在作文里他们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生感到作文难.是因为觉得没什么可写.这是学生未能将写作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缘故。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我觉得必须从教学内容人手.设置作文情境.刨设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描述材料.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运用言语去描述。通过改进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在谈到作文教学原则时说:作文教学“坚持从内容人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7.
作文多指的是学生的写作.它应该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我手写我心.将自己的所看、所感、所说、所想表达出来。作文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文教学是各个教学阶段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生活素材进行综合思考和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  相似文献   

18.
认识和需要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这个范畴。需要和认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认识得以产生并推动认识的发展,需要应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 (一)从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看,需要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 需要是指人体和社会生活中所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认识活动不会凭空产生,它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是认识的主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检验教师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要卓有成效地搞好作文教学,就要求执教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作文教学能力.作文是写字、用词、造句、立意、选材、谋篇、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中学生作文中的通病是思维堵塞,也就是说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受阻,其表现为写人不论身份都是一副面孔,谈吐都同出一语,没有个性差异,选材事例一般化,没有生动性和典型性;立意观点陈旧,主题不鲜明,没有新意;内容上胡编乱造,空洞无物,没有真实性;情感上心理游离事件之外,没有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思维能力,在下笔前思维停滞.学生面对现实生活没有作出观察、提炼,没有形成思想,发生感情.而只是对现实生活“镜子式”、“照像式”的反映,不会有所取舍,不会把自己的主体感受放进去.因而学生写不出内容充实、具有真情实感的美文,其症结就是在作文中缺乏思维训练所致.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呢?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的作文,特别是考试作文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大同小异之感,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缺少个性,没有自己的生活感受。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品味生活从而感悟生活,最终写出个性化的好作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遵循五步训练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心灵塑造,明确"作文先做人"的道理。第二步是观察体验,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第三步是思考评判。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思考它与我们的关系。第四步记叙描绘,对所见所闻的人、事、物、景进行准确表述,并加以形象生动描绘。第五步品味感悟。就是从生活的表象中悟出人生的哲理,写出属于自己独有的切身感悟,那么作文的个性化特征就最终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