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庄 《领导文萃》2007,(4):133-137
名目繁多的迎来送往已成为中国古代官场中的一大痼疾,这是诸多官员的无奈之举,更是众多官员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2.
正古代官场不是没有规矩,不是没有准则。如唐太宗就要求官员做到公正,他说:"为政莫若至公。"清康熙帝要求官员做到"清、勤、慎"。从宋仁宗时起,各地官府就树立了刻有对官员诫勉之词的石碑(戒石铭)。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他们或者本来就是混迹于官场的品行不端之人;或者进入官场后受到不良影响被"染黑"了,投机、钻营,无所不为。但是他们在唐太宗那样清醒的皇帝面前,就常常施展不了自己的伎俩。  相似文献   

3.
古代官员从小接受主张"忠君"、"仁爱"的儒家道德教育,可还是有不少人成为官场腐败的同谋。这个官场到底是什么样呢?对民众来说,忍受官吏的盘剥侵害已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文化现象;对官员来说,盘剥百姓、贿赂上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正因为如  相似文献   

4.
正古代官场不是没有规矩,不是没有准则。如唐太宗就要求官员做到公正,他说:"为政莫若至公。"清康熙帝要求官员做到"清、勤、慎"。从宋仁宗时起,各地官府就树立了刻有对官员诫勉之词的石碑(戒石铭),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  相似文献   

5.
古代官场波诡云谲,险象环生,多少文武名臣遭人构陷,不得善终,令人扼腕.涉足官场的人,防范风险是必要的,谨慎从事也很重要.但很多官员从消极方面吸取了前人仕途蹉跌的教训,或从此谨小慎微,或变得世故圆滑. 老官僚告诫新科进士,做官不能直心肠 很多官员都懂得,要立于不败,就要穿几套"盔甲",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不能让别人...  相似文献   

6.
官场潜规则与党的意志"中梗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宛夫 《领导科学》2004,(22):14-15
官场自形成以来,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规则,生活在官场中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只有遵循这些规则,才能在官场站稳脚跟,直至平步青云,否则,是注定要栽跟头的。官场规则有显规则和潜规则之分。显规则是写在文件、规范、制度里的,往往是为了正确的目标而设定的,是维护官场清明的保证。潜规则则是在官场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一股暗流,它裹挟着官员们按照自己的流向前进,一旦有人想逆它而行,就会有被吞噬的危险。官场潜规则对显规则形成了棚架和抵制作用,使得好的政策难以落实,并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官场腐败。今天,在我们的领导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正"不升迁就腐败"是时下一些仕途受挫官员的灰色心态。这一现象折射出了当前中国官场的一些现实,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官员失意轻则意志消沉,得过且过;重则心态失衡,堕入贪腐的深渊。它既不利于官员个人职场发展,也不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对此,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一、林林总总的官员失意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官场如战场,有人平步青云,有人  相似文献   

8.
沈栖 《领导文萃》2011,(20):61-62
若要官场干净,先得官员手脚干净。试想:官员贪污受贿盛行,官场还会是一方“净土”么?即使所谓的“小节”,按官员“政治洁癖”的要求,一俟被曝光,也是逃脱不了“下课”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1,(42):11-11
在中国“官场风水学”并非新鲜事物。多位风水师都认为.官员信奉风水的情况非常普遍。风水师与官场政治的结合.是大陆新一轮风水盛行的最大特点。二者的相互依赖.成为大陆风水业的“潜规则”。10月25日出版的《凤凰周刊》援引2006年一项对17个省区市900名县处级官员的调查显示.“很相信”和“有些相信”、“相信”风水的官员,  相似文献   

10.
段延林 《领导文萃》2014,(22):68-70
正×年×月×日,陈教授因公到某市出差,见到了多年的老同学唐经理,晚上唐经理为老同学接风洗尘,并邀请了李科长、曾主任、王秘书、张局长、李局长五人于晚上6:30在×市×酒店×包厢吃饭。品味这场官场饭局,不难看出官员的到场顺序反映出官员权力的大小;称呼后面玩的是面子游戏;酒是官场饭局的精华所在;吃腻了山珍海味反而觉得土豆好吃则是对官员的一种绝妙讽刺。到场顺序:权力大小的反映官员迟到:看似无意实则是摆官谱。官员迟到,司空见惯、习  相似文献   

11.
正早年做过秘书的冀文林、郭永祥和李华林等高官的相继落马一时引起人们对于秘书一职的热议。说起来秘书一职,在古今官场上的功能主要是辅佐主要官员,它与官员相生相伴。从历史演变来看,秘书诞生于民国现代行政机构的产生。但是,它与古代幕僚一脉相承。师爷,也称西席,就是清代对官署幕宾的尊称与俗称,其实也就是清朝官吏的秘书。众所周知的"绍兴师爷"就是明末清初以来的一个重要的秘书群体。他们身处权力中心,虽  相似文献   

12.
好官的标准     
徐怀谦 《领导文萃》2007,(10):165-167
从历史上看,对于官员,大致有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来自官场,另一套则来自民众。有那么一部分官员,老百姓亦称道,这是真正的好官:还有一种在官场上被认为是好官,在老百姓眼中却是十足的贪官、昏官、庸官。评价体系的不同,造成了对好官认定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正>官场哲学,一度被解读为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生存哲学。自古以来,中国官场上就有很多不成文潜规则。这些潜规则,经过千年沉淀而形成的人身依附、裙带政治、唯"上"是从等官场糟粕,在当下官场仍然有大批拥趸。局外人看官场,似乎总会戴上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官员群体行为。十八大以来,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官风好转,整个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一些官场"明规则"逐渐发挥净化政治生态的功能,并对污染  相似文献   

14.
听过很多官员朋友抱怨官场之累,其累在心,其中有一个高度共识便是没完没了的应酬挤占了他们几乎全部的个人时间。无法否认的是,当今官场已经形成了独特而强大的"应酬文化",尽管政府禁,官员怨,家人烦,但仍愈演愈烈;尽管应酬频繁导致  相似文献   

15.
《决策探索》2008,(19):32-33
“最近系列官员被免职,都是由公共事故频发造成,从而出现了个问责高峰。”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说,系列的官员问责,对目前中国官场冲击相当大。  相似文献   

16.
官员自杀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在,官员自杀已成为一种不再陌生的社会现象,不断引发人们对其原因的探究,尤其是公众对官场生态、官员心理辅导以及案后黑幕的关注、忧虑与质疑。而位高权重的官员自杀,显然不能混同于普通人的自杀,应该说他们的自杀行为与整个社会反腐败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官员选任制度改革提速 “70后”“80后”官员涌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歆 《决策探索》2011,(1):24-26
年轻一代官员容易遭到公众的"习惯性质疑",这是中国官场"潜规则"使然,实质是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法制有效作为、政务信息公开透明的质朴渴求。年轻点不要怕,能力本事是关键。公众的质疑对新任官员是好事,有助于公开官员任用的细节,把官员的选拔置于阳光下,也可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信任危机,以及如何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8.
<正>腐败首先产生在官场。在清朝,由于官员俸禄偏低,官场腐败习以为常。"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种现象的生动写照。收入长期偏低,容易诱发贪污受贿、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腐败现象。此外,机构臃肿、人员冗杂也是产生腐败的温床。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场腐败  相似文献   

19.
官话试读     
老愚 《领导文萃》2010,(3):82-85
做官的人说的话叫官话,但官员们之间说的话,却难以归于一宗。本文所论及的官话,指的是官员们对官场之外的人说的话,有三个要素:经常说,随口说,一定会说。  相似文献   

20.
<正>经常听到一些党政官员感叹,现在送礼之风太盛,拒贿成了一门"必修课"。闲时翻阅古代典籍,发现自古以来官吏就饱受行贿之困扰。那些才情四溢的官场中人,竟在拒贿的同时写下了无数经典篇章,留下了众多关于拒贿的有益故事。在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今天,重温一些古代廉吏的拒贿之法,对于我们弘扬为官清廉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推进廉政建设,不失为一剂良药。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