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幼斌 《南方论刊》2012,(6):25-26,36
文化强市,重在建设。在实践理性、强势政府为特点的中国模式下,文化强市的建设,关键在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为此,政府主要应做好四大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文化自觉,做好文化强市的鼓动工作;二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做好文化强市蓝图的规划工作;三是打造本地文化品牌,做好文化强市的文化产业引导、发展工作;四是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好文化强市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是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民间口头文学,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青海是《格萨尔》的重要发祥地,有很多民间说唱艺人、传说故事、文物古迹和传统习俗。本文对青海格萨尔文化资源进行了初步归类和分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保护和利用格萨尔文化资源、进一步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珠江有西江、东江和北江,没听说过有南江。“南江”在哪儿?它跟山城信宜有什么关系?近年来,围绕着如何解决粤西一带长期以来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文化定位,而导致该地带的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各自为政,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文化滞后而相对落后的问题,珠江文化研究会的  相似文献   

4.
高校坐落于城市,是城市的文化精英单位,其文化是所在城市的先进文化,对目前各个城市纷纷提出的“文化强市”战略,是必须依重的对象。因“强市”主要包括振兴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建设和扩大城市影响三个方面,故高校投身“文化强市”,首先应以高校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水平,为“文化强市”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用文化来振兴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建设、扩大城市影响。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这足以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而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以格局定高下、以文化论输赢的发展趋势。以文化强市,当是提升城市品位和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素质、全面构建和谐幸福社会、促进城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冼夫人文化是茂名市的一大品牌,在茂名地区保存着许多与冼夫人有关的丰富历史文化遗迹。作为茂名人,我们曾于2004年7月带队回家乡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和调研了茂名冼夫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时隔两年,我们借今年暑假回家乡的机会再次参观了冼夫人  相似文献   

7.
在相关文献回顾和借鉴各地加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文化资源整合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关联机制的分析框架。推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需要把城市经营和文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城市定位、文化品牌塑造、城市文化行销等一系列运作流程,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形成政府、市场、市民三者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态势,从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辽宁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品牌建设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萌 《理论界》2008,(10):142-146
辽宁文化资源整合的可实施“四四战略”,即以四条河为平台、以四座城为基地而进行整合。四条河是从西向东排列的大凌河、辽河、浑河、太子河;四座城是由大到小排列的沈阳、大连、锦州、丹东。四条河分别聚集或凝聚出辽宁省文化的主要分板块:大凌河集结出辽西文化板块、辽河集结出辽北、辽中文化板块、浑河集结了辽东北板块、太子河凝聚出辽东南文化板块;四城的文化资源整合则按主题进行优化组合。整合辽宁省内不同区域、不同主题、不同层次、不同系统的文化资源,使其处于优化配置与协调发展的态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和实现除政治、经济的必要性因素外,还必须立足特定的体制基础,依据创新性政策环境和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健全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等环境需求。文化资源整合一旦实现,其整合环境需求一旦满足,辽宁文化品牌建设即可实施。文化品牌建方面的“三名一艺”战略,即名人牌、名地牌、名产牌和艺术牌因此产生。  相似文献   

9.
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已经成为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而且是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齐鲁文化品牌首先要分析自身文化资源,确立文化品牌打造的重点;其次要采取以下具体对策:研究确定齐鲁文化品牌的整体定位;重点打造齐鲁优势文化产业品牌;多措并举做大齐鲁文化企业品牌;持续开展文化品牌宣传促销活动;实施齐鲁文化品牌"走出去"战略;高度重视齐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化伦理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伦理”具有两种意味:作为存在,文化伦理意味着文化与伦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作为价值,文化伦理意味着人类的理性在把握了文化与伦理的必然联系的前提下,将伦理的价值,作为文化价值的核心,并以此引导人类文化的价值方向。物质文化是伦理的必然性基础;制度文化是伦理现实化的可能条件;精神文化则是伦理的相对自由。20世纪是人类文化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开始将伦理价值作为文化发展目标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品牌建设:一个文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强 《兰州学刊》2007,(7):152-153,206
品牌建设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个越来越文化的构成,并从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协同、构建关系型品牌文化和品牌接触点管理三个方面对品牌文化建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一个品牌,对内表现为核心价值,对外表现为品牌形象.品牌打造得好,就是品牌形象塑造得出色.品牌形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由许多的其他形象罗列起来的.旅游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创造鲜明的个性和树立独特的形象,最终赢得市场客源.本文以佳木斯市为例打造城市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3.
逻辑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诸文化要素中的特殊意义,使逻辑与文化成为应予关注的一个课题.逻辑与文化的关系既表现为逻辑对文化的影响,又表现为文化对逻辑的制约.这要求我们对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应给予逻辑的关怀,对逻辑的研究与分析应注意文化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基于品牌理论的高校品牌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现代营销学的品牌理论,探讨了高校品牌的塑造:通过品牌理念审视了教育理念中教和学的视角的转变:通过品牌理论的实际应用,探讨了高校品牌的具体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品牌培育与企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牌培育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如何把企业文化与品牌培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品牌培育工作,以品牌培育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必须对品牌培育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深刻的认识,进而提升国产品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新农村工作的重点;要求加快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村发展的全面性、可持续性,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宁德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及环境污染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机制体制缺失、科技力量薄弱、生态农业发展缓慢、农民主体意识薄弱。针对以上问题,宁德市应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真抓好完善机制体制,强化生态文明效能;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确立正确生态观,培育新型农民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教师文化成为学校管理和教师教育研究的一门重要课题。对学者们的研究进行追溯,会发现此研究的脉络呈现出从文化现象领域到学校管理领域,再到课程领域和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宏观或中观层次,最后到教师言语行为的微观层次研究,体现了教师文化的多样性、群体性、发展性等特征,表明了该研究领域要不断加深基本理论研究、要扩展微观层次的实证性研究、严格区分研究对象以及发挥新时期不同类型教师文化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议发展图书馆文化与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文化就是图书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是图书馆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其核心是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价值观。发展图书馆文化,关键在于把传播和发展人类先进文化作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构筑文化安全屏障,维护农村文化安全,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主旨所在。基于此重要战略意义,各级政府和农村两委(村民自治委员会和农村党支部委员会)必须树立文化安全意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并维护其在农村社会的思想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