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目标定位,在理论渗透中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在道德渗透中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选择,在价值渗透中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取向,在实践渗透中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机制教育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行动的复杂系统工程。在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必须重视当代大学生"第一课堂"的理论灌输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教育,引领当代大学生"第三课堂"价值取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兼顾多用中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前提和关键在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深入剖析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层次动因,摸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脉搏",才能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要包括价值认同与利益认同,而其中利益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基础,价值认同是利益认同的目标。因此,从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二者的关系出发,积极探索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路径,不失为一项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文化传承具有密切联系。为此应当从文化传承视阈来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路,把“文化育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理念,把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促进大学生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创新作为新目标,把培养大学生对文化的理性认识能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作为新内容,把新媒体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把高校全过程教育作为新方法,以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关注价值取向已经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的素质教育基本理念,将培养与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实现理论灌输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遵循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机地渗透到高校课程与教学中,形成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同时,着力培养造就一代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者,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入学生的心田,进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冬玲 《南方论刊》2023,(5):110-112
价值认同是我国面对复杂国际局面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提出的新要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推行价值认同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提升价值认同的重要路径。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实现的继承者,更应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首先基于价值认同视角分析当前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境,接下来有针对性地从培育意识创新、培育队伍构建、培育协同加强和培育实践养成这几方面提出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的纵深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娜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2):193-19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是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发展变化过程。仪式是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各种象征符号的反复操演,仪式能够将抽象的、处于意识形态最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纪念英烈仪式,具有构建集体记忆、凝聚社会共识、巩固政治信仰、形成价值认同的教育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的生动载体,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现有路径是将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同时以文化传播与思想教育为实践机制,由于这样的路径忽视了价值观多元化背后的利益动因,因而存在局限性.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基础,借鉴中外价值认同的成功经验,建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制度性、体制性与政策性利益机制,才能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大众的主流价值认同危机在当下已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充分重视大众认同机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地位,其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不言而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长期实践、反复操演实现的,尤其是对认同主体、认同客体、认同环境、认同路径等方面的认识和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塑造,除了要结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领域的时代特征之外,还必须在教育与认同机制、研究与引领机制、实践与内化机制、监测与保障机制、考核与激励机制上有所创新,才能有的放矢,形成综合效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为当代大学生认同并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11.
当代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引领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应打造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主阵地作用;创建高品位大学校园文化,强化载体功能;拓展多维实践方式,彰显实践平台功效等.  相似文献   

12.
孙巍 《理论界》2014,(7):179-181
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的根本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本文提出了大学生价值观内化培育路径的三个目标层次,指出了其形成的三个规律,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出发,确定其内化培育路径为“理论认知——情感认同——知行合一——显隐并举”,并通过理论教学、管理服务、实践锻炼、网络占领等具体有效的引领和培育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信念培育和外化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3.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从政治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人生价值观、公民意识、民族认同意识几方面总结论述民族地区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及其特点,并从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设价值观教育新阵地、积极参加实践,巩固价值观念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8):227-232
高校肩负着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和践行者,承担着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培育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理论为指导,以日常生活为中心,并把日常生活新常态作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新视角。日常生活新常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然要求;融入日常生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树立榜样是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点;日常生活新常态是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的抓手。只有实现日常生活新常态,大学生才能牢牢掌握好核心价值观这把总钥匙。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价值观认同是科学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的关键环节。以利益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着力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形成价值观认同、务实自觉认同的物质基础、约束价值观分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承接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深层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表达。作为认同的基本向度,民族文化的价值观认同为我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方法。民族成员价值观认同的可塑、其政治动物的本性以及共同体权威与价值观认同的互动,是我们理解强化认同何以可能的基础和条件。在现实性上,个体成员社会性表征的固化和民族性内涵的表达,养成与共同体推崇相一致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以便生成理解认同的群体视域,是强化认同实现的要求和标的。就此意义而言,所谓价值观的强化认同,无非是民族国家在特定的场阈中对个体成员所进行的教育引导和强制推崇。  相似文献   

17.
李养民 《学术探索》2012,(10):17-19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实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变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社会实践以及大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必须遵循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大学生价值认同、从自发到自觉促进大学生价值内化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同困境的分析,提出了在文化认同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希望能够为我国大学生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观念梳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构建起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常态",旨在多元化文化冲突的时代背景下为我国当代大学生教育工作提出良好的指导建议和对策,以满足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欲成才先成人,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必须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解决好,才能更好地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处理好这一关系,最根本的是要确保高校立德树人. 一是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夯实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 从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着手,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点滴"相对接,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把成长、成才和成人相结合,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从日常生活视角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明确的现实诉求?从学理层面分析,马恩的日常生活理论,奠定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现实角度审视,大学生主体的价值观认知问题和高校价值观教育问题,构成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诉求?围绕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路向,从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目标?内容和机制上着手,探索建构一套从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教育体系,即完善发展大学生日常生活需要的教育目标?深化吸收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教育内容?创新符合大学生网络话语表达的教育形式和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