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的旅游文本翻译研究往往局限于个别词句、篇章段落的个案分析.而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则能使我们利用真实自然的旅游语料客观描述旅游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语篇功能,在现代语言学和翻译学理论指导下,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旅游文本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完整系统地描写出汉语旅游文本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为此,我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研究旅游文本本质入手,得出建立英汉旅游文本可比语料库、英语旅游文本可比语料库和汉英旅游文本平行语料库有利于旅游文本翻译的确当,从而能有效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定量研究的兴起是当代汉语语言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定量分析方法在汉语词汇学中推广运用的历史背景及使用特点是汉语研究史中“例不十,不立法”传统的继承与光大;以专书研究为计量研究崛起的主要标志;以词量为定量研究的主要内容;由手工统计向语料库使用过渡。词汇计量研究要注意选材的典型性、标注的多角度与普遍性,切入语料的角度要准,要以理论指导定量分析。定量研究方法不全等同于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法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对语言作出描述,而计量语言学采用统计方法,利用(经过句法标注的)语料库对语言进行定量分析,是对语言进行精确研究的有效途径。以俄罗斯科学院编制的STR树库为数据来源,通过从树库中提取由名词充当支配词构成的名词性结构的相关数据,对名词性结构的基本类型、词序特征及其句法功能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三个研究结果:一是验证了传统语法中已有的定论;二是使这些定论得到了更为精确的阐释;三是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难以发现的一些俄语名词的结构规律。由此可见,采用计量方法对词类的句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从定量的角度对传统语法中的有关论述加以补充与完善,而且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Shu,Zhang&Zhang主编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2019)是对认知语言学在中国30余年来研究现状的全面评述,突出了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3大转向,指出了语言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性。该书全面梳理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议题、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导向作用。文章对该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前沿性与应用性、本土性和导向性、批判反思性与主动求变性、交叉融合性与双向互动性”等特色进行了评述,并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导从科学哲学研究范式、跨学科深度融合发展模型、跨语言对比验证研究及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4个维度展望了基于汉语事实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研究路向。基于《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汉语特异性的语言事实研究将成为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的重要路向之一。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与汉语语法理论体系创建是一个生态系统,二者形成一种有机、双向互动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给养,汉语语法研究反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创新。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的不断深入,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备、健壮。文章对中国认知语言学界及其他语言学流派进一步深入研究汉语事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始对汉语情态展开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然而,汉语情态研究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从研究路径上来看,从传统语法以及从历时语法化学角度对情态语义系统以及情态主要表达形式的语义与句法特征进行描写的研究较多;从认知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角度对情态进行的阐释性系统研究较少。从研究内容上来看,汉语学界在情态定义和类型、情态与语气的关系、情态动词划界等方面尚未达成较统一的认识。未来汉语情态研究可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研究路径的多元化、研究内容的深化和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复量”一词是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里提出的概念。“复量”概念先于巴赫金的复调小说并与后者异曲同工。诗歌语言的“复量”观蕴含着三个重要论点:唯有诗歌语言具有编码的不确定性 文学文本的双重性质:书写文本和阅读文本 文学文本是一张连接网络。书写量值可以从三个子量值层面给予考察:语音子量值、义素子量值和意群子量值。阅读量值可以从两个子量值角度分析:作为模糊回忆和作为引语的陌生文本。从类型学角度可以确立复量符号学的地位,并将其公理化。  相似文献   

7.
试运用语篇互文性分析理论,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春香传》。从宏观角度考察《春香传》与前文本的互文关系,发现内源性前文本为春香故事的完成提供了素材来源,是《春香传》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外源性前文本主要来源于中国,起到了充实作品内容和增强艺术效果的作用。从微观角度分析《春香传》存在的具体互文、体裁互文和文化互文等互文现象,力求全面阐释《春香传》的互文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考察了“妇女解放运动”对英语称呼、词汇及语法诸方面的影响 ,同时还就相关问题与汉语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关于希腊语动词eimi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不同意将希腊文的系词eimi和aletheia都译为“是”与“真” ,认为这不仅混淆了语言和逻辑上的being和truth与哲学范畴的Being与Truth ,而且忽视了希腊文eimi本身的多词义功能。文章主张回溯到巴门尼德的“hodos”(求真之路 ,学问之途 )上 ,首先弄清前巴门尼德时期语言层面上的eimi,einai,toon ,ousa,然后研究从语言框架中的being到哲学范畴的Being的过渡 ,为此还要同时研究体现希腊哲学演化的相关范畴 ,如arche(本原 )、logos、physis、nous(心灵 )、noema(思想 )、arete(德性 )等 ,最后还要历史地考察阿拉伯学者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从语言学层面考察 ,汉语中的“是”无法显示eimi本身拥有的“有”、“在”、“存在”、“能”等词义 ,也无法在汉语语法中表现它的不定式、动名词及各种时态、语态的特征 :从哲学层面考察 ,译为“是者”虽然照顾到了同希腊系词的关系 ,但无法表示巴门尼德以来Being的本体化趋势。同样 ,也不可用语言和逻辑上的“真”取代哲学上的“真理”。哲学上的aletheia ,truth以“真”为前提 ,同时要求内涵深层的哲理。  相似文献   

10.
语用学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语言学新兴学科,本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语用学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解释了语言符号的功能化过程。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符号的功能化过程应包括三个因素:符号工具、所指、解释因子。借用里奇(Leech)的例子(转引自胡壮麟《语用学》,载《国外语言学》1980年第3期)来说明,当某人说:“Butter, please.”(牛油)是指“Pass me butter, please.”(给我牛油),还是指“I want to buy some butter, please.”(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