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訏以"马路的喧闹"形容小说通俗的一面,以"书斋的雅静"描述小说高雅的一面,而在具体创作中,他大胆拆除了"马路"与"书斋"之间的樊篱,满足了接受者雅俗共赏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2.
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在90年代既有其极端虚构化的一面,也有其极端信史化的一面。前者以《故乡相处流传》为代表。它抛弃了历史小说通常采用的“再现”型叙述,以人物生死轮回,古今时空杂糅的“油滑”方式表现了变化的历史的不变性因素;后者以《心灵史》为代表。它以对虚构的决然拒斥,退出了传统意义的小说,但又在抒情化上回归了文学。长篇历史小说的这两个极端,标画出90年代长篇历史小说创作所拥有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3.
米兰·昆德拉与中国“新写实”都借小说通过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来“破译自我”,完成对今天人类生存状况的审视与批判,这使得二者在叙事姿态上明显地呈现出趋同的一面,但更为主要或根本的还是异趋,正是这种异趋,导致了二者小说文本意蕴的不同与不等。  相似文献   

4.
何申小说在题材选择、形象刻划、叙述方式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就题材选择看,他的小说多取材于我国比较偏远、落后、荒蛮的农村地区,而且主要取自这些地区的县、乡镇、村的各级各类干部和农村“能人”的生活空间;就形象刻划看,他追求的是“真的人物”,他写了乡镇干部们优秀的一面,也写出了他们的缺陷和不足;就叙述方式看,他总是以生活化、平实化的语言,以“丝线串珠”的结构方式来进行叙述。这些都是何申小说具有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曾号召让哲学走出书斋,成为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邓小平也主张让群众掌握朴实管用的理论,用以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哲学是“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它以高度概括的理论形式,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反映现实,反过来,它也同样以高度概括的理论形式,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服务于现实。所以,哲学是不能离开现实,不能关在书斋里的。让哲学走出书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色。让哲学走出书斋,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两个“深入”,打好两个“功底”。即:深入专业,深人实践;打好理论功底,打好实践功…  相似文献   

6.
何李 《兰州学刊》2009,(4):200-202
“作意好奇”是中唐的一种社会风尚,也是当时文化界标榜的一面旗帜,在散文、诗歌等各种文体中都有明显体现。这种风尚与传奇小说“征异话奇”的先天题材优势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唐代传奇的发展,具体体现在题材、故事情节、叙事手法和文辞这四个方面。“作意好奇”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整体上看是瑕不掩瑜的。  相似文献   

7.
鲁迅当年很为陶潜惋惜,因为论客们只赞赏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面,而把他视为“飘逸”的“田园诗人”的代表,却忘记了他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式的另一面。鲁迅认为,写这两种诗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这种评人评文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现在这里要说的沈从文,似乎也由于他的《边城》之类的小说,在人们印象中,便也是“牧歌”歌手或“田园诗人”的一个代表;然而他也有“金刚怒目”式的东西,却很少被人注意。  相似文献   

8.
五四以后,新文化思潮一面继续辐射着以人为社会核心的人文景观,传递着文明形态交替的社会心理感应。一面因自身内部的不同异质思想的撞击,发生了蜕变和衰退,使文化思想界呈现出与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质相适应的混沌初开式的状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都市社会时空中,资本主义的精神颗粒在不断凝聚起新的能量,并与社会的心灵畸态结合成普遍的心理异化堡垒。文坛上,表现着时代精神的知识群,在以“问题小说”“问题剧”为主要形式的问题文学的热情思索中,先前困惑的“问题”终究无法得到解答,且愈加层出不穷,“到五卅的前夜为止,苦闷彷徨的空气支配了整个文坛”,从探索真理和理想,转向实际生活,特别是最底层的农民群众的生活——乡土小说便在这一文学思潮中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9.
一、英语小说传统教法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小说的教学基本上和其它课程一样,沿用传统教法(traditiondapproach)。此法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上课时教师将所有教学任务一揽全包,从头讲到尾;而学生则自始至终坐在台下听记教师的讲授。无庸讳言, “师中心”用于小说教学有其好的一面:它能全面系统地向学生灌输文学理论知识和作品分析方法。但是,“师中心”在实际教学中也常暴露出其明显的缺憾。教师一方讲授过多,文  相似文献   

10.
才学小说的内涵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学小说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小说类型,它是在清代中叶走向繁荣与成熟的。然而,借小说炫示才学的现象,则是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与发展相伴始终的。才学小说一面展示才学,一面又略以寄慨。是故,其美学特征表现为:1)作者用小说兼营各种文体;2)作者要借小说炫耀个人的才藻辞章之美;3)作者在小说中刻意填塞个人的经史百家学问;4)作者以小说庋藏其生活时代的诸技杂艺之术等;5)作者以展才炫学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来表达其心志情意。  相似文献   

11.
<正> 当代学者常将某些历史现象从文化的视角加以考察,但古代的书斋文化却鲜有论及。通过书斋这一窗口,不仅能够认识和领略文人学者的风采、情操以及处世立身之道,而且可以窥视历史上某一学派乃至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另外,古代文人的书斋又具有美学价值,阅读古代书斋以及士人书斋生活的记述,常令人掩卷遐想,把人们带到那种古色古香,恬淡宁静的意境之中。关于古代的书斋文化,明清时代最具典型意义,因此,本文论述,也就集中在这一时代。上古代儒者倡导的处世立身之道,一则兼济天下,二则独善其身。书斋文化与儒家的这一思想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书斋已不仅仅是文人读书著述的场所,在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书斋又成为文人学者去官隐居,独善其身的寄托。封建社会官场之腐败,政治斗争之险恶,常令士人有林下之思,去官隐居,得遂其初愿成为儒者立身的准则和追求,因此,明清时代以“遂初”名其书斋者,绝非仅有。而退居林下,首先是书斋生活给他们以安慰和乐趣并伴随着他们以享天年。明清时代一些文人在关于书斋的题记中较多地反映了这种退隐思潮。明代大散文家归有光在《遂初堂记》中曾经议论说:“后之君子,非复昔人之遭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的小说,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这是赵树理艺术风格的的一个重要特点,深入研究这一特点,对于正确评价赵树理小说的成就,总结其创作经验,都是很有意义的。(一)喜剧是四种主要美的现象形态之一。它“以纠正为目的,来暴露人类丑恶和可笑的一面”。(哥多尼语)用笑的方式“来启发心灵,提高感情,从而克服野蛮、愚昧,在社  相似文献   

13.
张永军 《阴山学刊》2006,19(4):16-21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体式上可以分为“性格”小说、“人物命运”类小说、“写意”小说、“散文化”的长篇小说。“性格”小说,“人物命运”小说以对某一人物性格的充分展现为结构重点,小说的各组织部分从不同的方面塑造这一人物性格而形成整体的组织关系,人物作为小说叙事内容的展开中心而存在,“写意小说”对于古诗文传统有着明显的继承,“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则出现了一种“絮语化”的倾向。每一种体式都体现了他创作思想、文学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小说“多重叙事”是应“泛叙事”浪潮中文学叙事的机遇与挑战而提出的。小说以“多元化统一”的语言表意方式与“以小见大”的叙事审美特点,在建构方式上形成了以叙事主体与“个体—群体—国家”相关联的“多重叙事”结构。小说“多重叙事”理论的提出,在理论层面,推动了文学领域“双重叙事动力”的深入与细化;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小说文本内外真实性的多重解构与再建构。  相似文献   

15.
“元小说”的叙事手段及其操作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小说”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对小说艺术进行自我反思的结果,它常常以“露迹”、“戏拟”、“拼贴”等手段来颠覆小说艺术原有的模式和规范,并进而消解这些模式和规范背后的意识形态权威。由于这种反中心、反权威、反制度化的解构倾向契合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境,使得“元小说”这种由来已久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众多作家的重视与青睐。  相似文献   

16.
“平民小说”与“士人小说”概念的重新提出和定义,并用以宏观关照宋元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金瓶梅》以前的小说多是“平民小说”,明清之际小说主流转向“士人小说”,直至近代。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明代小说的“平民小说”性质。清代“士人小说”的流变及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浪漫乡土小说作为和以鲁迅为旗帜的写实乡土小说相对的流派,其文本所呈现出的超越文化和超越悲剧的审美意念,既有反文化、反文明的一面,也有从逆向审美应和新文化思潮的另一面;既有日神精神的表象,也有酒神精神的内蕴.他的小说中风景画和风俗画的描写,以及对现代派意识流的化用,都为其"乡土抒情诗"的美学追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有自我意识的并形成潮流的元小说创作始于马原。元小说写作对中国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小说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传统小说叙事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以为,解“叙事性”是“马原式的叙事革命”的意义之所在。它通过叙述的自觉,实现小说从“写什么”向“怎么写”转变;通过写作小说的寓言,实现小说在“写怎么写”上的创新;通过互文性写作,实现小说对虚构本质的哲学反思,创作出“写写写……”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文学期刊刊发了一批加注“侠情小说”“义侠小说”“技击小说”等各类标签的短篇小说,构成了民国武侠小说的早期形态。这些小说包含翻译小说与原创小说两类。小说翻译家通过他们所翻译的作品,强调了以现代国民意识为核心的侠义精神。一部分原创小说在寻求各类现代道德伦理的建构路径中,体现出与译作近似的价值取向。以“技击小说”为代表,另一部分原创小说则对技击功夫和习武者的自我修炼等方面予以较为充分的表现。这些短篇小说的活跃状态,昭示着现代长篇武侠小说的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20.
洋泾浜文化·吴越文化·新兴文化──海派文学的文化背景研究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馆)对于海派小说与上海文化的关联,我已经写过一篇《从四马路到大马路:文化消费的变迁》,是侧重于“史”的线索的 ̄①。最终还是要回到海派文化的“注质”上去。不过我取的是文学──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