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灾后受灾群众生活安置问题,国家集中建立了众多安置社区,其中Q安置社区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内,是5·12地震后都江堰市乃至四川省最大的城市灾后居民安置社区,安置居民近一万两千人,Q安置社区主要特点有:人口来源复杂、老年人口比例大、失业者多、房屋倒塌或成为危房户多、疾病及伤残人员较多,贫困问题成为安置点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7月24日开始,笔者率复旦大学社工服务队在都江堰市开展服务。通过访问居民、与干部交流、团队分享及自我反思,笔者发现社会工作在灾后安置点社区重建有其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3.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笔者曾与十余位同事和学生共同在四川都江堰"勤俭人家"社区开展灾后援建工作.我们以"安置社区"为核心概念,以社会关系的恢复与重建为主题,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受灾群众提供了系统的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服务结束后的一次会议上,一位领导曾经问我:是否可以把都江堰的经验运用到上海的社区建设中?我当时回答:"那要看你理想中的社区是怎样的社区."确实,无论是社区建设的实践者们还是社区建设的研究者们,都有一个关于社区建设的图式,这个社区建设的图式构成了他们社区建设实践和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思想. 从已有社区建设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情况看,特别值得关注的社区建设图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从社区居民自治的角度主张社区应是一个高参与度的社区,希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参与度高、具有自治能力,进而能够对国家行为进行监督的社区;二是从社区功能的视角主张社区应是一个居民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社区,追求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出入相扶、守望相助的社区.  相似文献   

4.
在都江堰的日子里,“勤俭人家”给了我参与社区重建的实践机会,让我可以和都江堰人民一起尽情描绘爱心家园的五彩图案。将社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都江堰人民在巨灾面前表现出来的善良.淳朴和知恩图报的心,更是足以让我感动一生。  相似文献   

5.
督导答疑     
《中国社会导刊》2012,(1):56-57
如何开展社工服务的前期宣传工作 社工A问: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展社工服务,要让老百姓了解、认知社工这一职业,如何开展前期服务宣传工作? 答:这位读者提出的其实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如何让老百姓了解服务,另一个是如何让老百姓了解社工。让人了解服务,首先服务要有清晰具体的内容及细致的运作流程。例如一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老人服务是少不了的,但具体包括什么服务内容呢?很多中心会写上“有空来坐坐”的标语,但是,中心仅仅是社区居民“来坐坐”为主的场地吗?那他们“有事”去哪里呢?  相似文献   

6.
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实现此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至终都要强调和贯彻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7.
安置社区是为了解决灾难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居住及生活问题,由政府采取的一种安置措施.安置社区按其功能及存在的时间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灾难发生后,为安置受灾群众而紧急搭建的安置社区.这种安置社区一般具有依托公共设施而建、帐篷安置、临时性等特征,因而笔者将之称为临时性安置社区.另一种是在救灾工作完成后,为了完成灾后重建而设置的一种安置社区.一般而言,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多需要2~3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在都江堰的日子里,勤俭人家给了我参与社区重建的实践机会,让我可以和都江堰人民一起尽情描绘爱心家园的五彩图案,将社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都江堰人民在巨灾面前表现出来的善良、淳朴和知恩图报的心,更是足以让我感动一生。  相似文献   

9.
5·12大地震给都江堰带来了重大损失,全市有33万余间房屋倒塌,94万余间房屋受损,40万余人无家可归。都江堰市直面灾情,截至2008年8月初,城乡已设集中安置点207个,入住居民17万余人。  相似文献   

10.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都江堰“勤俭人家”安置点时,高度评价了上海社工的灾后重建服务,指出社会工作对和谐社会建设作用重大。按照中央和上海的要求和部署,上海社工正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助干部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努力将安置点建成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和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我们于10月30日至11月13日赴河北省、江西省,深入6市8区的20个社区,开展了社区服务专项督察调研。通过听取省市区工作情况介绍,召开座谈会,与社区老年入谈话,查阅各地社区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会议记录、照片材料等方式,初步了解了两省社区服务工作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协助四川灾区进行社会恢复和重建,“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组建了四支服务队,前往都江堰市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逾200日的专业服务,协助居民与其外在环境重趋“适应性平衡”。实践显示,专业智慧在具体工作中得以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3.
胡守勇 《城市观察》2013,27(5):139-149
征地拆迁是城市扩容面临的重要课题。常德市采取的公寓楼安置模式在城市扩容和保护耕地红线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创新了拆迁安置模式,达到了城市发展集约节约用地的目的。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模式不仅关系到征地拆迁工作本身的成效,更关系到安置户的民生福祉和城市的科学发展。要直面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的突出问题,明确主要任务,创新理念,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业主选择+社区整合"的公共管理格局,按照统筹推进、健全体制、整合资源、责任考评的路径,使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成为推进安置居民城市融入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4.
我在社区内设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中心刚刚启动,目前只是做一些服务对象登记管理的工作,具体的服务开展得很少,且服务参与人数少,服务设施使用率低,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中心的工作需要与原有的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开展,但社区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的认识不多,我应该如何与他们一起开展工作呢?  相似文献   

15.
督导答疑     
《中国社会导刊》2010,(31):56-57
确立及肯定居民的主体性,是运用社区工作模式的一个前提 社工A问:做社区活动时,如何促使社区居民自己组织策划活动,而不仅仅是参加由社工事先策划好的活动呢? 答:你能问这个问题,可以说你已经掌握了“社区活动”的一个要点,那就是把举办活动的主体重归居民,而不是让居民被动地只参加社工策划的活动。确立及肯定居民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社区自治管理协会成立于2009年3月,到目前为止,仍是全市乃至全省第一家服务于社区居民自治工作的社会组织。3年多来,协会围绕“构建交流协作平台,探索社区自治模式”这一指导思想,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带领会员围绕协会宗旨,依法理性开展自治活动,在北塘区的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到2011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司法社工就满两周岁了。 从2009年10月寮步镇司法所向正阳社工服务中心购买了首个司法社工岗位后,司法社工在东莞的历史正式开启。目前全市一共有35名司法社工,两年来他们帮助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很多社区服刑人员在司法社工的疏导帮助下,找到了人生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雷世睿 《公关世界》2023,(12):28-30
在新时代中,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新形势对社区的管理产生了新的挑战。社区感能够大大提高居民和社区的情感粘连性,从而提高社区的凝聚力,使社区工作开展起来事半功倍。因此运用好社区感来进行社区营造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将从社区心理学和社区感理论出发,结合中国社区感的发展和研究情况,以及参考中国台湾社区营造的发展经验,探讨社区营造中社区感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至今,北师大一港大剑南社区服务中心在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剑南镇开展灾后社区社会工作已有近三个年头。在2010年7月之前,我们的工作主要聚焦于非常态社工服务,即为灾后重建临时安置阶段(板房区)的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包括各类社区活动、弱势群体个案、社区组织发育、基层干部赋能、社区领袖赋能等。  相似文献   

20.
为支持四川都江堰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由上海市民政局牵头,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组织上海的社会工作者成立“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并纳入上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的专业团队管理范畴。该服务团自2008年6月25日开始进驻对口支援灾区——都江堰市的活动板房安置点,配合当地政府和群众,以“社区重建”为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重建支持网络等手段,抚慰灾民情绪,重建社会关系,协助灾区人民开展自救和自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