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国际分工理论,强调某国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竞争地位.探讨在相对竞争条件下的国际合作生产以及国别贸易利益的实现和互惠双赢机制,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实践会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参与西部大开发要有大参照系的思维在西部大开发中谁能够抓住这一机遇,有所作为,在西部大市场争得一席之地,不仅仅取决于一个地方和企业自身的实力,更取决于人们的思维。谈到参与西部大开发,人们提及最多的是要树立比较优势观念。对此,有相当多的人又多是将河北与西部两地间的产业和产品及市场加以比较。“比较优势”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200年前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如果每一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贸易对两个国家都有利。比较优势规定了不同地区或国家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结构和贸易方向。即…  相似文献   

3.
一、缔结关贸总协定的背景 早在1821年,著名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就证明了比较优势理论。其结论是:当每一个国家专业化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换回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时,则适合需要的每种产品的世界总产量将会增加,所有国家的经济状况都会改善。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比其它国家更强的优势(即成本低),那也应集中资源生产那些最具优势的产品,并与其它国家进行贸易。这就是自由贸易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李嘉图的论证给重商主义以有力的打击。重商主义学说认为,在国际贸易中一方获得的利益等于另一方受到的损失,贸易不可能使从事贸易的每一方都得到好处。当然,李嘉图是在不变成本假设基础上进行这一论证的,但后来一些经济学者放宽这一假设,在成本递增或递减的情况下,并来推翻比较优势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世界的商品贸易、资本投资和技术转让等各种国际经济活动中,虽然有各国政府政策干预的影响,但总的说来,某商品之所以会从甲国流向乙国,另一商品之所以又会从乙国流向甲国,是“比较成本”的经济规律在发生作用,它象一只无形的手,在指挥着国际分工、商品生产和国际贸易的流向和规模。 “比较成本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来的,认为参加交换的国家只要各自用自己生产  相似文献   

5.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对外经济发展是国内市场和交换的延伸,国际分工是由比较利益决定的。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相对利益学说奠定了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中,又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联系在一起。赫克歇尔(E.Heckscher,1919)和俄林(B.Ohlin,1933)将比较优势建立在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之上,从而创立了比较优势理论。整个看来,"赫克歇尔-俄林-萨缨尔森定理"服从于国际分工体系和专业化生产的要求。新古典贸易理论增加了外部性、规模经济和不完全信息等条件,提出动态比较成本论(Krugman,19…  相似文献   

6.
比较优势原理包括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俄林的要素禀赋差异说以及新近工业部门内贸易理论新发展,本来是指导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之间以及它们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目前尽管各国保护主义思潮有强化之势,但是,只要还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经济发展的实践要求在理论上对于下列问题作出回答,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具体的贸易政策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图作一粗浅探讨。 一、国际价值论基础上的比较利益学说是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 1817年,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这一学说是对斯密绝对利益理论的修正。斯密认为,国际贸易以生产成本的绝对优势为基础,即一个国家只应输出生产成本绝对量低于其他国家的产品,输入生产成本绝对量高于其他国家的产品。但是,在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生产等量商品所耗费的带动国量不同的两个国家之间,有没有必要和可能进行商品交换?如果可能,这种交换将依什么比例进行呢?斯密不能对此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8.
规模报酬递增视角下的国际贸易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报酬递增视角出发,对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做了梳理,包括规模经济(包括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工和专业化、正反馈等对国际贸易及其模式的形成的影响做了相关文献的回顾和评论,另外还将经济地理纳入到我们的视线中,我们发现分工和专业化理论在解释如生产全球化和垂直专业化引起的中间产品贸易等新现象时,比规模经济概念更具有解释力,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对现实的分工和贸易模式现象的解释能力比较弱,基于规模经济的经济地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曾经赞扬李嘉图把他的地租理论同劳动价值论“直接地、有意识地联系起来”,并且肯定“这是他的理论贡献”.大概就是由于这一点,人们往往容易把劳动价值论作为地租学说的唯一理论基础,而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其实地租学说特别是科学的地租学说,除了要有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础外,还必须有剩余价值论作为其理论基础,而且这两大理论都是从广义上来讲的,即指广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广义的剩余价值论.没有这两大理论作基础,便不能建立科学的地租学说.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上的一系列重大错误概都导源于此.它不仅没有广义的剩余价  相似文献   

10.
分工和交换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但对其起源的研究仍是一个尚未得到科学阐释的问题。利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 ,构建广义价值论模型 ,从而揭示分工和交换的起源及价值决定的一般规律 ,对我国改革开放及理论经济学的研究意义重大。实际上 ,分工和交换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它们共同产生于对比较利益的追求 ,而比较利益又产生于相对生产力的差别。在供求一致的情况下 ,商品的交换是按照比较利益率相等的原则进行的 ,因而是平等互利的 ;由这种平均比较利益率决定的交换价值就是广义价值 ,它是调节价格运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仅仅根据绝对优势原理的局限性就对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做出过低评价是极为不公的。在批判重商主义体系的基础上,斯密对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做了多方面的理论开拓,这不仅为李嘉图等人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是战后新贸易理论以及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逻辑起点。斯密的贸易理论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学术贡献和学术地位应得到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外贸部门和经济理论界中,过去在左倾思潮影响下,对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国际贸易上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予以全盘否定,甚至被批判为“伪科学”,于是这一理论便成一个“禁区”。影响所及,在理论上不敢面对现实,在经济工作上片面强调“自给自足”,搞闭关自守的封闭经济;在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上,不计成本盈亏,不讲经济效果,严重影响我国国民  相似文献   

13.
对李嘉图的级差地租量的三种表述和评论在英国古典经济学中,李嘉图系统地阐述了级差地租。但是,在一些论著中,对李嘉图的级差地租量存在不同的表述和评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1.级差地租是劣等地所调节的价值和中上等地的个别价值之间的差额。苏联有的论著认为:“在李嘉图的解释下,……凡是比劣等地稍为优良一些的土地,都应该产生额外利润,这个额外利润是劣等地所调节的价值租中上等地的个别价值之间的差额。”我国有的论著认为:“李嘉图指出,……劣等地上所耗费的劳动即所谓最不利条件下的劳动,就成为决定全部农产品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理论分析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的关注和思考,一开始就不只是局限在贸易本身,而是始终都关心国际贸易对国民经济会产生什么作用。无论是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还是战后D·R·纳克斯、劳尔·普雷维什等现代经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模型中...  相似文献   

15.
商品是市场经济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商品定义是否科学,对理论与实践的影响甚大。在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多数教本把商品表述为:“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我认为,这一定义存在三个问题:一、未能揭示出商品本身具有的属性。“劳动产品”前的“为交换而生产”限制词是说明这一劳动产品具有不同于其它劳动产品的“特有属性”,但并非这类劳动产品所“固有”,而是这类劳动产品以外的生产者的思想动机。二、生产者具有“为交换而生产”的思想动机时,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商品,否则称为产品。而生产者的这一思想动机是属于意识范畴的。三、由于“为交换而生产”的思想动机往往产生于产品形成之前,按常规,先有“为交换面生产”的动机,后建  相似文献   

16.
改革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调整那些与之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中以及上层建筑中的某些部分。不过,现在需要改革的方面很多,涉及到生产、交换、分配以至消费各方面。从理论上,需要抓住整个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换句话说,必须找到理论的主线,捉住了它,便可一通百通。我认为,这个关键环节,这条主线,应当是利用好生产和交换的“交互作用”,尤其要充分发挥交换的反作用。这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明的“经济座标”原理。他说,生产和交换,“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  相似文献   

17.
人权是历史的产物,与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资产阶级人权的出现,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恩格斯已在《反杜林论》中深刻地分析了这一过程。早先的资产阶级人权观之所以以“自由”、“平等”为主要内容,正是由于体现了商品所有者要求贸易自由和按商品价值进行交换的平等的愿望。然而,一种思想理论,除了它最根本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完整把握,分析“市民社会”观念产生的社会现实根源,剖析“资产阶级社会”的结构,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57-58手稿》)中.其实,《57-58手稿》里以“kapitalistisch/capitalistisch”作为定语出现的概念极少,更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表达,马克思使用的基本是“资产阶级社会”(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但这并不妨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揭示,因为这种揭示建立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之上.在《57-58手稿》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最重要成就,即价值理论以及在此之上的剩余价值理论已经得到创立.价值理论是理解资产阶级社会结构的关键且科学的入口.通过对蒲鲁东主义者和李嘉图社会主义者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商品交换需要价值作为一般性的中介,而在交换之中,价值最终采取货币形式.在价值理论之上蕴含了资产阶级社会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劳动一般成为商品的价值,是以充分发展的资产阶级社会为前提的;而资产阶级社会的前提则是建立在资本和劳动的交换之上,对象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交换之上.  相似文献   

19.
全球范围内出口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国际贸易呈现出非线性增长的趋势。“贸易成本说”认为这种现象与关税减让等贸易成本的下降有关;“经济规模趋同论”认为与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有关;“垂直专业化说”认为国际贸易的非线性增长是“垂直专业化”与加工贸易迅猛发展的直接结果。本文认为,关税减让、经济增长和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也是中国对外贸易非线性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年的改革,原先居于主流地位的价格结构缺陷型不等价交换问题已经基本上化解,而居于非主流地位的生产效率差距型不等价交换问题则被凸显出来,成为今后影响东西部带际贸易利益关系的主要因素。然而数学分析证明,即便是在生产效率差距型不等价交换条件下,东西部间无论是以具有抑或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或生产要素进行带际贸易,(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或生产要素进行带际贸易,其交换比例为K,只要满足条件:Q·MP·N<K<F·ME·N)其结果总是互利的。且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还能从带际贸易中获得“追赶效应”,加快自发展。因此,对于发展带际贸易,国家权力机关应当通过加强立法和司法监督予以保护,各级政府应大力加以倡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