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义复词是古今汉语里一种重要的词汇现象。加强对同义复词的深入研究,对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新近修订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例,从纠正错误的释义、精简繁复的释义、增补缺失的义项、系联失应的词条、弥补失收的词条等五个方面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同义复词是指意义相同的词语连在一起使用,表示同一概念或事物.它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的修辞现象”.由于一些字词的古义在后代往往隐没不显,加之人们释词时以今律古的思维定势,因此很容易产生望文生训、误解同义复词等错误.表现在辞书编撰上,在“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思想指导下,语文辞书的编撰强调和着眼的是语言单位的“分”,忽略轻视了其“合’,释义时往往将同义复词强为分解,字字落实,务要说出其异,以致扦格错误.目前最大、最权威的《汉语大词典》,由于编撰者的疏忽或误解,对同义复词错误解释的现象时或可见.本文选取八例试加辨正,以期引起词典编纂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语文辞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也是推行国家语言文字标准的重要形式.本文选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多功能词典>、<新华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辞海>四部具有代表性的语文辞书,对它们关于农具这一语义场的收词及释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指出目前辞书在释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辞书编纂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注》分析总结了字(词)典释义与传注训诂释义的异同,并对《说文》释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补充,其训释理论和实践对于辞书学研究和辞书编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是汉语发展演进的重要时期.从<墨子>大量使用同义复词的情况看,当时汉语中已有为数众多的同义复词,同义语素并列组词已成为词汇双音节化的重要构词方式;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同义复词在先秦已经存在,这些古今传承的同义复词在汉语史上有联接古今之作用;<墨子>中的同义复词反映了其形成阶段结构的不稳定性和语素间组合的不定性.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是我国汉语语文辞书古今转型的关键时期,王云五系列语文辞书是现代汉语语文辞书现代化进程中颇具特色的辞书家族.语义标示是现代辞书编纂中逐渐成熟的一种编纂方法,王系辞书采用多种方式对不同词目之间的同义、反义、逆序、辞藻关系;单个词目不同义项之间的引申、比喻、转喻、古今关系;词目某一义项内部的附属义、搭配义、语用义等进...  相似文献   

7.
汉语史的研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以某一体裁为中心的语言研究则往往被人们忽略.体裁语言研究的严重滞后,直接影响了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使其在收词、立项、释义、举证等诸多方面出现疏漏.在研究中以敦煌书仪为例,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从词目收载、义项设立、词义解释、书证列举等方面来探讨体裁语言研究对辞书编纂的意义和作用,对解决这一问题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衡》同义复词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汉王充的《论衡》,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部奇书,在汉语发展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所用同义复词颇多,现有的注本对此或略而不释,或注、译有误。作者对误解的部分同义复词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9.
清代奏折数量众多,日期确定,内容广泛,其中有较多方言词、口语词、行业词、典章制度词,语料价值较高,目前学术界对其语言研究价值措意不够,在语文辞书编纂中对奏折材料的利用有待提升。对语文辞书编纂而言,清代奏折具有增补词目、补充义项、纠正释义、补充书证、提前书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语文辞书兼类词和多义词释义中不宜出现原词,今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例进行说明和分析,并提出三种修改办法,供语文辞书的编纂者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宋元语言词典》为主要对象,分析了目前近代汉语辞书编纂中词目设立的混乱现象,并将这种混乱归纳为三种主要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同义之词多并列,是古人行文的一个重要规律,也是双音节词最为习见的组合方式。同义复词作为古代汉语中一种普遍而又特别重要的的语言现象,可以由同义并列结构中的已知成分的意义推知另一成分的未知意义。本文就《汉语大词典》中的同义复词"贪鄙"、"咨访"予以辨析论证,以供将来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迄今各种语文辞书不下数千种,但经过修订的却很少,究其原因是靠手工修订,学术水平难有大的提高。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语料库已完全能满足语文辞书编纂修订的需要,积极探讨和推进辞书编纂修订手段的现代化,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字典》释义商兑王粤汉释义是辞书的灵魂,是辞书学领域一个至为重要的问题。探讨这一问题,分析重要字典释义方面的实例,对当代字典、词典的编纂,对丰富和完善辞书学理论,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拟对《汉语大字典》的部分释义略陈管见,以此就教于辞书编纂和...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具有收词精当、释义准确、举例典型等优点。经过不断修订,第五版在释义方面更趋完善,但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古词语释义方面。从辞书学的角度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漏立义项;(2)漏释或误释古义;(3)漏释语词来源。要提高《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的质量,一方面,必须不断加强训诂学修养;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吸收历代训诂学的研究成果。辞书的科学性主要是通过准确的释义来体现的,而要保证古词语释义的准确性,训诂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辞书编纂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现汉》应该随时吸收新的材料和成果,不断修订,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明清俗语辞书的范围可以认定为明清时期(兼及民国)编纂的记录并诠释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汉语方言俗语或俗语词的辞书;明清俗语辞书收录的"俗语"可以分为"熟语"和"俗语词"两类,俗语词即比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方言俗语中俚俗性质较重的口语词;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具有口语性与俚俗性、同时代性、丰富性的特点;对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进行研究可以拓宽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领域,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和有益的前期研究成果,对今日权威语文辞书的编纂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先生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膏兰室札记》是其早年在杭州诂经精舍求学时所作的读书札记.该书对传统古籍中的部分字词文义进行考释,见解独到,胜义纷呈.本文从纠正错误释义和增补遗漏义项两个方面论述《膏兰室札记》对《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大型语文辞书修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近年《人民日报》的语例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说明词语的态度色彩义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语文辞书应该密切注意这种变化,并与时俱进,及时修订词语解释中的相应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词典学的角度出发,从辞书编纂史、辞书批评、辞书类型学及词典的应用等四个方面简要阐述了辞书理论研究的形成、发展及其成就,同时就语言学和词典学的关系以及语言学对辞书理论研究的影响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20.
闽南语是跨越地域和国界的汉语方言。探讨明中叶以来欧洲传教士汉语教育之方言取向,描述西方教会闽南-台湾-南洋之"大闽南语区"闽南语研习过程,可以揭示欧洲人汉语辞书编纂始于闽南语辞书的历史事实。欧洲人研习闽南话始于16世纪后期西班牙天主教会,传教士拉达《华语韵编》编于菲律宾,成书时间是1575年,比罗明坚与利马窦完稿于1584-1586年的《葡汉辞典》早约十年。17世纪,西班牙天主教会在菲律宾共编纂十多部班华、华班闽南语词典。19世纪南洋马来语区涌现数十部闽南话荷汉辞典和闽南话汉英辞典等闽南语辞书,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欧洲传教士才将闽南语辞书的出版地推到中国内地和港台。这是闽南语言文化在南洋地区接触西、荷、英三大欧洲语种的特殊语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