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慧思大师是南北朝梁陈时期的一位高僧,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初唐道宣《续高僧传》的记载.而此后尤其是在宋代,出现了各种新的慧思故事和传说,并且往往充满神话色彩.这些故事有些来源于《续高僧传》,而具体内容变化很大,如三生故事以及该故事与唐代三生石故事的混融;有的出自宋代的增衍,如卓锡泉和虎跑泉故事;有的祖袭其他佛教故事而形成,如方广寺故事乃是受到竹林寺故事的影响.在这些故事中,以锁子黄金骨作为对慧思神异性的想象,以惠海、海印之避地突出慧思之重要,均表现出后来僧俗对慧思故事及形象的接受和改造.在宋代天台宗僧人的史籍中,慧思的种种神异故事均被记述和渲染,而在禅宗灯录中,慧思又变成了一位禅宗祖师的形象.慧思故事在宋代社会的广泛流传和接受,其故事和南岳衡山的地理、名胜的紧密结合,表明其故事和形象已成为世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没有任何一种宗教思想像禅宗这样深入中国士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禅宗与中国绘画发生关系的更重要方面,是禅宗对文人人生观的广泛渗透和影响,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内容、风格、流派的形成以及绘画艺术的批评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不将禅宗对山水画的影响考虑进去,就无法勾画出唐宋以后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恽寿平美学理论的研究和提炼,发现并揭示出他思想中所受到的禅宗美学的影响;这种深具禅学慧思的美学思想,不仅成为清代杰出艺术思想的典范,更是深广地影响着后世中国绘画的风尚.为了从本质上来了解中国画的荒寒意境美学观念的形成,恽寿平的艺术思想无疑具有了极高且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禅宗思想的主要内涵有“自性论”、“顿悟说”以及它的语言观。在本质上禅宗不是宗教。在18、19世纪抵制西方宗教在东方尤其是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东方文化的精髓,对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后期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深层次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禅宗美学是佛教禅宗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美学思想.以中唐柳宗元为代表的山水散文、诗的创作,正是禅宗美学影响于文人创作的产物.禅的定慧双修确立了柳宗元山水散文、诗的禅悦境界,突出了柳宗元啸傲山林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五代至宋初的禅宗文献中逐渐出现了"五家"的说法,指的是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这五支宗派。禅宗宗派之被称为"家",与历史上其他思想流派有所不同,因为它代表了一种以法脉为核心、类似于家系的新的组织形式。这种新的现象根源于禅宗对法脉的重视,同时也是受唐宋变革时期的宗族制度和史学发展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宋人吴幵的《优古堂诗话》借鉴禅宗心性理论、法眼思维以及二道相因的思维方式,以禅喻诗,彰显出禅宗美学思想基因。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上,从历时性还是共时性上看,《优古堂诗话》在两宋以禅喻诗的诗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对其他诗话类著作均有一定的影响。当然,除了共性,《优古堂诗话》更彰显出鲜明的个性。探究《优古堂诗话》的禅宗美学基因对于探究宋代诗学生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对于探赜宋代禅宗与诗学的关系均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对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的重新体认,因而具有诗学与美学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慧思末法思想是南北朝时期佛教三时说中最系统的一种。此一思想的形成,有多种机缘。中土文化对佛经说法有选择的继承,形成了慧思三时跨度说;北朝社会普遍存在的末法观念,是慧思末法说形成的思想背景;北魏灭佛,则为慧思末法时代起始时间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德山缘密禅师为云门下一世,禅法精湛,门徒众多。缘密“三句”及抽“顾”对于云门宗风之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通过对禅宗早期史料中关于缘密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及推理,对包括其生卒、参谒文偃时间、经历朝代等生平作详细考证;对其禅法思想之于云门宗风的定型与发展,云门宗在宋初的兴盛所起之重大作用作相关阐释,为了解、研究缘密以及宋初云门宗发展状况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宋初社会还没有稳定的时期,在宗教和文学上,受到晚唐五代的影响.禅宗继承晚唐五代禅宗的馀绪,加上帝王对禅宗采取了复兴和支持的政策,带来禅宗的发展.禅宗思想与文学融合起来,对宋初文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禅宗的引向内心的追求,改变了封建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念和思维方式.禅宗思想使宋初文人们产生了恬淡宁静的心境追求和感伤低沉的情绪两个方面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作为佛法的一个重要流派,禅宗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参悟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尤其是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后来禅宗又在日本孕育出风格独特的徘句。19世纪末,禅宗被介绍到西方,对英美“意象主义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禅宗随美国“垮掉派运动”的兴起开始进入美国文化主流,一时成为时尚,至今影响不衰。探讨禅宗对东西方诗歌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既相融汇贯通又各具特质的东西方禅诗,对于研究两种文化的互通与交流应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相当长时期以来 ,以“天人合一”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和以“主客二分”为代表的西方思维模式一直在进行互相间的影响和渗透。这种哲学现象体现了中国和西方国家正好相反的文化转型 ,它对于正在经历现代化洗礼的中国文化来说 ,可以起到激励与警醒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幽默和滑稽作为基本审美范畴,自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喜剧电影关学之后,对中国喜剧电影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内地的喜剧电影以葛优为代表,其喜剧电影以幽默见长;中国香港的喜剧电影则以周星驰为代表,其喜剧风格则以滑稽为主。  相似文献   

14.
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印度瑜伽行中观宗自续派和汉地禅宗同时传入吐蕃。二者经历了从和睦共处到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阶段。最终,因为见地和修持方法的差异而引发了一场争论,史称"顿渐之争"。汉地禅宗本是吐蕃佛教的滥觞,但以摩诃衍那为代表的汉地禅宗在"顿渐之争"中失利后,汉地禅宗在吐蕃逐渐销声匿迹,对后期的藏传佛教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思想的记录。以《坛经》为基点,可以清楚的呈现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对中观学的继承,即在“性”上联接了中观学的“性空”与禅宗的“见性”,而慧能的改革之所以在中观学的框架中更为清晰,因为他在继承性空的基础上实现了向内在“心”的转向。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作为中唐诗人的代表人物其风格多以讽喻著称,但除此之外白居易的诗歌中还有另一类风格,即受当时洪州禅的禅思影响而形成具有淡薄平易的无事情思的诗歌。本文简要分析了白居易禅思合一的诗歌受禅宗影响的几点因素,从唐代禅宗发展的大方向及白居易个人人生机遇的小方向及其禅思合一的诗歌分类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17.
行端禅师现存禅诗百余首,作为元代临济宗南方之善系的代表之一,他继承了临济宗的诗学传统,所创作的禅诗体现了禅宗与文学相交融的特征.其写景诗继承了陶、谢、韦、柳之风,深沉高旷;禅理诗通俗晓畅,以朴素语言道出佛教传统教义和禅宗本心的玄机;讽喻诗反映民生疾苦,讽刺社会矛盾,又是儒家爱民思想与佛教普救观念共同作用下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绘画史上,禅画《寒山拾得图》是非常重要的禅宗题材。寒山、拾得的审美形象源自禅宗典籍,到宋代确立了其基本的审美特征,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禅宗美学思想。宋元时期此类题材及其美学思想传播到日本,对日本绘画审美风格的形成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随着20世纪日本禅宗美学在美国的传播,《寒山拾得图》对美国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旨趣也发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语录体形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语录体的产生,至今仍然存在着盲点或误区,且多将诸子语录、禅宗语录和宋儒语录混淆。实际上,三种语录的出现原因各不相同:春秋末期私学兴起,受巫史记录传统和“述而不作”观念影响,孔门弟子遂将教学内容形诸文本,是为《论语》;唐代禅宗沿袭印度佛教教学方法,以语言文字为方便法门,故而模仿结集,采用散文、韵文相间的佛经体裁以总结禅师生平言说;宋代理学家受禅宗启发,兴建书院以论道,再仿照诸子语录而记录师徒问答。语录体乃中印文化传统既分头独立发展、又最终撞击融合的结晶,体现出中印不同的语言文字观念。  相似文献   

20.
宋诗人提倡的“以俗为雅”,一是指题材的世俗化,与禅宗多举日用事的宗教实践观有关;二是指语言的通俗化,俚词俗语人诗,其根源来自禅籍俗语言风格的启示。宋诗受禅籍俗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用禅宗语录中常见的俗语词汇,仿拟禅宗偈颂的语言风格,并由此而推崇摹仿王梵志和寒山类似偈颂的白话诗。禅籍俗语开拓了宋诗的语言材料,使诗歌产生谐谑的趣味和陌生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