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江苏地区农户调研资料,归纳总结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行为及主要特征,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剖析资本类型对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以职业规划能力和受教育程度为主的个体资本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但作用程度低于其它资本。其它资本中以社会资源衡量的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尤其显著。资本类型对非农就业区域的影响远高于非农就业行业。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提升群体受教育水平和职业规划能力、构建多维度非农就业权益保障机制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与发挥城市集聚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尚海洋 《西北人口》2014,(5):125-128
新型城镇化应该强化产业支撑作用,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动力。本文在宏观比较西部地区主要省份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现状之后,分析了甘肃省内各市州,特别是临夏州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产业支撑问题,利用就业弹性系数量化了经济发展对于就业人口的拉动作用。通过细分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系数,建立预测模型,并利用临夏州2016年、2020年的经济发展预期,估算了三种情景下产业发展对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就业人口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运用WIOD数据计算各行业的就业创造指数和劳动增加值带动指数,研究国内消费的就业带动效率.结果表明,制造业行业的就业人数和劳动收入带动效率均高于服务业;制造业的就业带动效率总体上升,服务业的就业带动效率总体下降;服务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带动效率高于制造业,制造业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收入出现分化.现阶段,中国各行业的劳动力技能水平偏低,促进制造业发展仍是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随着中国劳动力禀赋发生变化,服务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就业带动作用,应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关于拓宽就业渠道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渠道是劳动者就业的职业、行业的可能去向和国家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的统一。正确判断就业形势 ,适当降低劳动力参与率 ,推进就业的金融支撑体系的建设是拓宽就业渠道 ,缓解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5.
利用湖北、河南两省845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值无序选择回归模型分析了禀赋依赖、能力水平以及控制变量对农民夫妻联合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禀赋依赖与能力水平均对农民夫妻联合迁移或夫妻单方迁移具有显著影响,农民夫妻联合迁移或夫妻单方迁移依赖于人力资本禀赋、社会资本禀赋和自然资本禀赋,而经济资本禀赋对农民夫妻迁移行为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农民夫妻联合迁移预期和自身能力水平、与其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不匹配路径,促进农民夫妻联合迁移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其就业能力与放宽行业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章使用2001~2007年微观企业数据分析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与要素市场扭曲对就业的影响,发现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和要素市场扭曲共同导致资本密集型产业超常发展,并诱发有偏的技术进步,形成资本要素对劳动力要素的替代,最终造成经济快速增长而就业吸纳能力下降。检验结果显示,赶超行为和要素市场扭曲是抑制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对不同规模企业就业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作者认为,应纠正经济发展中的赶超行为、缓解要素市场扭曲,以逐步实现符合地区资源禀赋的技术进步,最终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作用从而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7.
从2004年开始,随着"民工荒"的出现,中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劳动力短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覆盖面越来越广。因此,需要对过去的有关学术观点、政府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本研究认为,从长期趋势看,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影响程度最大,吸纳就业能力最强,但第二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和就业弹性指标快速上升,甚至超过第三产业,"民工荒"在第二产业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虽然第一产业目前仍是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但由于农村人口结构中青壮年及新生人口比例的不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供给不足将成为长期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潜力已经不大。对此,应优先满足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通过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第二产业的发展,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适度控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盲目扩张的趋势,缓解用工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相似文献   

8.
1998—2000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乘数理论估计了近几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在财政提高就业效率的问题上,我们有以下建议:改变国债投资的方向;采取适当的财税措施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加大财政对第三产业和小企业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国外促进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总体上说,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是,大学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过程并不稳定,特别是考虑到大学生的高人力资本存量,国外都积极采取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的就业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更多地刺激创业精神,创造就业岗位;激励大学生到艰苦的地区与艰苦的行业从事艰苦的职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改进大学生就业的效率,以期通过在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干预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这些政策无疑对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个高校的第一手调查资料,从工资水平、就业单位类型和主观满意度等三个方面测量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把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分解为学术性人力资本和实践性人力资本,他们的社会资本分解为家庭经济性资本和家庭社会性资本,具体考察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他们工资水平和就业单位类型产生正向作用,但对就业的满意度则呈负面影响;另外,与社会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更显著,结合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本文也讨论了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不是就业数量问题,而是就业质量问题。大学生就业与生产效率关系密切,因此文章将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产业升级3个效率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引入大学生就业模型,并对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比重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及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性;(2)技术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效应在时间轴的表现强于省级截面轴;(3)大学生就业对提高资本深化产出效率意义重大,但资本深化拉动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效果不够显著;(4)产业升级带动大学生就业不能独立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并且与区域生产效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女性就业状况是衡量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渠道多元化、行业的逐步拓宽为女性就业提供了新的领域,但是女性就业目前仍然存在着众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出现抱怨女性就业人数和比例下降,女性职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层次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为科学论证性格决定命运这一备受关注的观点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沿用"大五人格"量表和欧洲基金会的做法分别对农民工的非认知能力和就业质量进行测量,探讨非认知能力对农民工的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对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宜人性特征影响作用最大,并且上述影响在性别之间和代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从而进一步利用中介模型识别非认知能力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发现非认知能力不仅对就业质量有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对就业质量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中的IT企业,以其独特的脑力劳动型企业所具有的独立性、扩展性和渗透性,既创造出IT行业的充分就业,又拉动各个IT相关产业的就业迅速增长.在整个就业结构调整基本上完成以后,IT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是失业率的连续下降和低位运行.中国的应对策略为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上的静态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国际分工;加大科技投入和发展具有科技超前性产业,以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加快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解除科技发明、企业创新、市场完善、社会文明等方面发展的制度"瓶颈".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中的IT企业,以其独特的脑力劳动型企业所具有的独立性、扩展性和渗透性,既创造出IT行业的充分就业,又拉动各个IT相关产业的就业迅速增长。在整个就业结构调整基本上完成以后,IT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是失业率的连续下降和低位运行。中国的应对策略为: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上的静态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国际分工;加大 科技投入和发展具有科技超前性产业,以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加快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 以解除科技发明、企业创新、市场完善、社会文明等方面发展的制度“瓶颈”。  相似文献   

16.
自然失业率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自由流动、实现优化配置和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的劳动就业体制正在由“低工资、高就业”数量型体制向“高增长、高投资、低就业”效益型体制转变。这一方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将使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只有实施效益型就业战略,有效地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通过产业结构高度化,资本大众化,工资增长低度化,就业观念市场化等,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才能创造有效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7.
个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和Heckman两步法,估计了个人社会资本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概率和初始工资的影响,并与非社会资本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尽管部分社会资本的"质"和"量"对就业有一定的显著正影响,但从总体来看,学生个人社会资本因素无助于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改进;相反,非社会资本因素,包括个人人力资本和公共信息等,是影响就业和初始工资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促进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值和就业在增长的同时,就业弹性出现了下降,就业结构调整落后于产业结构升级,经过研究上海市就业结构出现了明显好转,就业偏离度明显缩小,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同时本文还构建了三次产业生产要素投入模型,分析了当前资本和劳动投入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指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原则是:全面统筹就业和产业发展,逐步打破流动障碍,实现产业规模效应,发挥区域优势。具体做法是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服务、淡化制造业、淘汰落后产业、明确中心城区和周边各区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山东省最近7年国民经济行业人才需求总体呈下降趋势,2007年对人才需求增速明显低于近7年的平均增速。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学科人才增量转换矩阵"表明,近年GDP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行业人才的高就业,相反出现人才就业有效需求不足;2000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口率日趋走低,由2000年前的70.9%降至2007年的55.6%。解决人才就业有效需求不足和大学教育"学"与"用"的脱节,政府应用积极的姿态。在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人才就业有效需求方面,政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理顺大学教育体制、加强"学"与"用"链接的政策调整方面,政府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就业稳定性差异的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就业稳定性差异的视角,基于不同就业特征农民工群体进入自雇创业因果机制的差异,对人力与社会资本在稳定就业与不稳定就业农民工自雇创业中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利用实地调查数据的检验,发现人力与社会资本对不同就业特征农民工群体自雇创业的作用方式不同:不稳定就业群体人力资本中的教育程度越低,社会资本桥梁性越高,越可能进入自雇创业;稳定就业群体人力资本中的城市工作时间越长,社会资本内聚性特征越强,越有可能进入自雇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