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投入与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联合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化趋势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使用世代交叠模型研究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教育通过作用于教育投资、社会保障通过作用于有效家庭时间共同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影响收入。一方面,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的增加能够显著地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结合中国城乡实际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本应该起到调节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发挥其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反而形成了"逆向调节"的负效应,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此,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证得出,缩小我国城乡人均教育投资和社会保障税率差距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CGSS2006的数据,本文对我国城乡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偏弱,城镇家庭代际收入向上的流动性总体而言要高于农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差异客观上加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新生代城镇家庭子女收入向上流动的能力相对他们的前辈有所减弱,而新生代农村家庭子女收入向上流动的能力要超过他们的前辈,在与城镇同龄人的比较中也处于优势;人力资本是影响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因素,虽然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教育并没有显著地提高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概率,但随着子女职业生涯的发展,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逐渐增强。此外,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关系等家庭背景因素对代际收入流动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乡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  王芳 《人口学刊》2014,(2):64-73
基于CGSS2006的数据,本文对我国城乡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偏弱,城镇家庭代际收入向上的流动性总体而言要高于农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差异客观上加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新生代城镇家庭子女收入向上流动的能力相对他们的前辈有所减弱,而新生代农村家庭子女收入向上流动的能力要超过他们的前辈,在与城镇同龄人的比较中也处于优势;人力资本是影响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因素,虽然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教育并没有显著地提高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概率,但随着子女职业生涯的发展,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逐渐增强。此外,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关系等家庭背景因素对代际收入流动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20年后相对贫困治理成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缩小农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代际流动是重要施策点。而教育公平作为起点公平,是打破社会阶层固化、促进底层向上流动的重要工具,农村教育的机会平等更是后扶贫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基本方略。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运用反事实视角检验教育机会不平等对农村子女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变化。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家庭子女存在教育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即教育代际传递过程中儿子与女儿的教育机会存在差距,女性子女教育机会受到父母教育程度的约束性影响;农村子女教育代际流动与其收入水平存在相关性,且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对收入具有正向影响,而性别间也存在教育代际流动方向上的差异;教育因素对农村子女收入性别差距的贡献表现为特征效应而非系数效应,教育分布扩大了收入性别差距,而教育回报率缩小了收入性别差距;在反事实视角下,当消除女性子女教育代际传递的劣势后,子女收入性别差距减小约10%且教育禀赋不再对收入性别差距产生正向影响。相关教育政策一方面应该加强劣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改善相对贫困家庭的教育投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子女上学问题;另一方面应该改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及教育机会分配。同时继续加强农村地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改善女性地位,发挥女性优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4,当基尼系数小于0.4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0.4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居住在城市、非农业户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其幸福感更低。居民自认为收入所得不合理也会显著降低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考察养老金收入、人力资本与家庭照料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收入对退休后再就业行为并不是简单的负向激励作用,而是呈现“N”型关系,老年群体劳动价值观出现经济驱动向价值驱动的转向;老年人个体的人力资本对再就业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只有存在再就业动机时发挥辅助性作用,再就业动机比再就业能力对老年人再就业行为更具有解释力;退休老年人的家庭照料责任总体上会阻碍其再就业动机的实现,但会促进有家庭经济负担的男性退休人员再就业,家庭-工作平衡问题延续到女性老年时期,且从性别视角扩展到年龄视角。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从养老金供给、老年健康服务、老年职业培训、社会照料服务等方面着手,鼓励和帮助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实现个体、家庭、社会的多赢格局。  相似文献   

7.
"福利依赖"现象与社会救助制度几乎是如影随形,所以世界上不同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建立了以"就业福利"为主的社会救助模式,影响救助群体就业意愿的因素十分复杂。鉴于此,笔者以中国16省37县市的社会救助对象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t模型对社会救助群体再就业意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性别、年龄、享受社会救助前所从事的职业、享受社会救助前年家庭人均收入、年人均社会救助收入和是否享受了社会救助配套项目等个体特征变量对社会救助群体的再就业意愿存在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②,基于断点回归方法评估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收入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发现扩招政策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不同,对低收入群体并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说明扩招促使高收入群体的高等教育收益高于低收入群体,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并不利于社会公平,可能会造成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4年和2006年中国9个省份的家庭调查面板数据,研究收入、相对收入和农村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发现健康状况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改善,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收入差距对健康的滞后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此外,当基尼系数在0.387以下时,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将会随着基尼系数的扩大而改善,当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时,健康水平将受到损害。而数据显示68%的农村居民在倒U右侧,健康正受到扩大的收入差距侵蚀。  相似文献   

10.
刘新  刘伟 《西北人口》2013,(4):78-82
利用我国东、中、西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采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考察教育投入、社会保障支出及其联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全国而言,教育投入、社会保障支出及其联合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教育投入有利于缩小东、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加剧了西部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扩大了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东、中部的差距,但对东部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扩大了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东、中部收入差距,但对中部的影响不及东部影响大。  相似文献   

11.
梁超 《人口与经济》2017,(1):116-123
使用微观数据研究生育政策与子代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发现生育政策可以部分抑制子代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实证发现,计划生育政策对不同教育水平阶层和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作用是异质性的,对于低人力资本家庭政策作用更大,这与家庭所面临的收入约束有关,低收入阶层生育选择时的数量质量替代效应更大;在距省会较远的偏远乡村地区政策作用更大,这与这些地区的公共教育资源供给较为落后有关.本文为生育政策作用的评估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在关注政策整体影响的同时,也应关注政策的结构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梁宏 《南方人口》2011,26(2):24-30,23
本文在描述广州市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及其差异的同时发现,受教育程度、地区因素和职业背景对老年人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都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强调城乡分布和职业背景对老年人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建议将其作为解决老年人经济供养问题政策制订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担忧,同时对收入分配领域中不公平的现象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满,可以说这对我们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以重视.笔者在这里想谈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当前收入分配的几个特点;二是对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基本判断;三是收入分配不公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这些后果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经济支持、再就业支持和感情支持三个指标 ,分析了在我国体制转型时期 ,政府、企业和家庭在下岗女工的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成都市的实际情况 ,每个指标采用几个变量进行比较分析。这些指标和变量较准确地反映了成都市下岗女工的社会支持网络及下岗女工在寻求社会支援时的社会关系选择意向。文章研究结果表明 ,政府和企业在下岗女工的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作用很低 ,家庭网络的作用较大 ,并且 ,在家庭网络中 ,亲缘关系的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5.
韩家彬  于鸿君 《西北人口》2009,30(3):71-75,79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维族居民的收入差距变动趋势。并通过实证发现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城乡维族居民的绝对和相对收入差距都在扩大。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利用计量模型分析了劳动力负担系数、教育和收入构成等因素对新疆城乡维族居民收入的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增加其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重庆直辖市3000失业劳动力家庭人户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排序选择logit模型估计了失业劳动力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背景和社会政策.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其就业渴望强烈程度的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在健全失业保险的前提下,对失业劳动力适当的取消直接货币补偿而代之以非货币的扶持,可能更有利于刺激失业劳动力积极寻找工作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17.
朱镜德 《南方人口》2001,16(3):30-34
防止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不仅是公平问题 ,更是国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在工业化进程中 ,农业增长率大大低于非农业部门的增长率 ,防止城乡收入差距的急剧扩大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迁移 ,因此未来一个时期为乡 -城迁移扫除障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吉林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吉林省流动人口的规模也日益壮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吉林省流动人口在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相应地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但是吉林省流动人口收入水平也存在差距。吉林省流入人口与流出人口不仅收入状况上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影响收入水平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本文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的分析法,分别对吉林省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收入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别从流动人口的自身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比较影响因素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人口学刊》2018,(1):66-78
养老金制度是政府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工具,发挥着重要的收入再分配作用。以往的研究更多关注养老金的代际收入再分配作用,但是其代内收入再分配对个体参保行为的影响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本文采用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家庭金融数据,运用养老金收益的精算模型对城镇个体职工未来养老金收益及收益率进行估计,探讨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代内再分配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非收入因素如个体年龄、性别及婚姻等特征对养老金收入再分配结果的影响超过收入因素。通过使用交互项分析方法发现非收入因素的影响作用显著受到收入因素的调节。收入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年职工、男性职工及已婚职工的负向转移程度。另外,在所有人群中年轻的高收入群体受益最大,中年男性高收入群体出现负向转移。研究还显示非国有经济单位养老金在分配作用中的受益明显低于国有经济单位,建议政府采取一定的补贴政策以促进其参保的积极性。最后,利率水平与工资增长率对养老金的再分配作用也具有极大的影响,政府需要考虑将二者设定在合理范围内以激发员工的参保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家庭内部结构会对夫妻双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本文利用CGSS2013数据检验了夫妻相对收入地位和年龄差别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家庭总收入的情况下,妻子收入比重提高会显著降低丈夫幸福感,丈夫本人收入增长会显著提高自身幸福感,但妻子收入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之间相对收入地位对妻子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丈夫收入增长能够显著提高妻子幸福感,妻子本人收入对幸福感也存在显著正面影响,但影响程度和显著度较低.年龄差别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年龄差距对妻子幸福感有负面影响,传统上认为"男大女小"家庭关系更幸福可能这类家庭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进一步研究认为,妻子相对收入提高对丈夫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取决于主观观念,越认同"男主内、 女主外"观念的男性,妻子收入比重提高对其幸福感的负面影响越大.研究采用OLS和有序probit模型,通过增减变量观察回归系数和显著程度变化,发现结果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