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娱乐世界     
民间笑话 一百顶高帽子 有一个人要到外地作官,临行前他去老师家里告别。老师告诫他说: “居官要处处谨慎。”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 “没关系!老师,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有什么事办不成呢?” 老师听了很生气:  相似文献   

2.
当今是个浮浪与利益充斥的高帽子时代。大师、专家、老板、老总、大鳄……一个个称呼如雷贯耳,差不多人人都可以捡一顶高帽子戴戴了!  相似文献   

3.
以前,我很喜欢郑渊洁老师写的童话,他写的作品非常有趣,想象极为丰富。我也一直有个心愿:能见到郑渊洁老师。但有很多人嘲笑我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哪知,老师说:"10月16日,郑渊洁老师要到我们学校来讲座。"顿时,我们班人声鼎沸,有人说:"太棒了!"也有人说:"希望这天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笑     
《华人时刊》2011,(2):69
汉语老师一日,两个法国人来我摊子上买东西。一个可能是教汉语的老师,另一个应该是他学生。老师高兴地指着摊子上的中国日历对学生说:看,这两个字念‘雷锋’。这是雷锋纪念日。他在中国非常有名,因为他生前帮助过很多人。学生佩服地说:啊,你真是见多识广!说完俩人高兴地走了。我凑过去一看,见日历上写的是:"霜降!"大变活人魔术师对台下观众宣称:"没有什么是不能变走的,包括在坐的所有小姐太太们。"大富翁把太太推上台,小声对魔术师说:"你把她水远变走,我奖你100万美元。"魔术师拉下暗门后对富翁的太太说:"跟我私奔吧,下边有地道,我还有100万呢!"  相似文献   

5.
案例放学了,我走进教室,看到她的脸已经拉得很长,但她还在那里背书。我脚步轻轻地走了过去,她看到我,赶忙说:"马上就要背好了,老师你等等我。"可要知道,昨天,她还是我班有名的"刺头":对人很轻蔑、大嗓门说话、举止粗俗,时不时还进出一两句粗话,不像一个女孩子。在初中时,她有逃学不归、任性顶撞老师、经常与父母吵架的"光荣史"。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她的父母对她有求必应,以至管束无效。来到我班后,她动不动就与我顶嘴。  相似文献   

6.
徐小平 《21世纪》2007,(8):14-15
在很多人的工作中,交流方法不仅决定着为人处世的心态,也决定着人际关系的成败在演讲会上"提问"也有讲究有一次,我在广州新东方老师培训会上演讲,结束后接受老师提问。一个老师站起来提问,在他说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打断他说:"我已经知道你要问的问题了,我来回答你,你请坐。"但这个当时还在大学三年级读书,却优秀到可以在新东方教书的老师不肯坐下来,他说:"徐老师,我发现你有一个问题(缺点),你经常打断向你提问的同学的话,我觉得这样子不够礼貌……"  相似文献   

7.
正在伟大的智者哈桑去世之前,他的一名学生问他:"您那么有智慧,请问您的老师是谁?"哈桑回答说:"我有几千个老师,要是把他们的名字全都说出来,恐怕几个月、几年也说不完。但是其中有三位老师,我一定要告诉你。""我的第一位老师是个乞丐,有一次我  相似文献   

8.
正师母曾经对孙老师说:"你的学生神经都不正常!"至少基本如此。比如我就不正常。那一年,还是大学三年生的我被孙老师推荐参加一个笔会,我竟在会上打起架来了。文人相聚,应该流觞曲水、弦歌盈耳,竟然动粗,简直斯文扫地。据说,笔会组织者因此给了孙老师一句评语:"有其师必有其徒!"孙老师至今还喊冤枉,说他再怎么也不至于去动拳头。但据说孙老师跟人辩论,也曾经辩到挽起袖子的。即使不动拳头,他的语言也如子  相似文献   

9.
黄小平 《可乐》2008,(6):24-24
无度不丈夫。一缕阳光照进教室,教光学的老师指着那缕阳光问我们:"阳光中有什么?"阳光是透明的,阳光中会有什么呢?我们说:"什么也没有。""真的什么也没有?你们再仔细看看。"老师说。  相似文献   

10.
正去美国出差,和一群中文老师聊天,说到现在的中文热,别的族裔也都热衷学中文,会讲中文的人特别多,大家在公共场合也要注意隔墙有耳。一位中文老师说,她有一次在中餐馆用餐,看到邻桌几个洋人很会用筷子,便说:"现在会用筷子的老外越来越多了!"有人接着说:"那些老外不但会用筷子,还会点菜呢。你看他们不再只会叫甜酸肉、春卷,还会吃鳝糊韭黄。"她一直盯着人家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只见一个已吃饱喝足的老外慢条斯理地走到桌前来,用极其标准的京片子说:"你有没有弄错啊,你  相似文献   

11.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在80、90后的家长中,这句话可以说是耳熟能详。知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经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的确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有增强的趋势,各种类型的家庭教育讲座也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又活泼,又调皮,又爱捣蛋的女孩。记得那是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课上,老师认真地讲课,同学们都凝神听讲。我突发奇想--如果出现一声怪叫,会如何呢?于是我就在下面学了两声猫叫。老师听到了,厉声问道:"谁把猫带到教室里来了?"突然有人说:"老师,好像是任佳楠。"老师说:"任佳楠,是不是你把猫带来了?"我忙说:"不是,不是我。"老师继续讲课。下课了,老师说:"任佳楠,你到办公室来一趟。"我老老实实地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老师把我狠狠地训了一顿,使我认识到了在课堂上捣乱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轻松一刻     
张天荐 《社区》2008,(19):60-60
回答英语课上,老师正大谈中西方语言差异,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饺子'在英语中怎么说?"教师面有愠色,斥之:"无知至极!人家英国人不吃饺子!"评价上初中的时候,老师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评价一下。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保护着长大的。于是一同学想都没想就说了句:"饭来伸手。"其同桌还赶紧自作聪明地接了句:"衣来张口。"  相似文献   

14.
莽东鸿 《山西老年》2009,(11):11-11
批斗人戴帽子不知是谁的发明,"文化大革命"红卫兵造反派却把它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那特殊的年代,多数情况下,被斗的"牛鬼蛇神"戴的纸制高帽子是圆锥形的,个别为筒形,  相似文献   

15.
大卫 《可乐》2008,(10):59-59
人说:我现在一心想修佛。佛说:佛没坏,修自己吧。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个老师。后来,偶然看到高尔基的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提高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感觉自己原先的理想太小儿科,立即把它格式化了。我的理想不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刻     
《社区》2012,(21):58-58
打标点有一位同学作文的标点有一些问题,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问话。老师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可就是口封不严,唾沫满天飞,小雨点直打在这位同学的脸上,出于礼貌,同学一直未发言。终于雨点太大,同学不能忍耐了,委婉地说了一句:"老师,你光说话,不打标点,好不好?"  相似文献   

17.
斑马老师端起一只玻璃杯,杯底有少许茶叶。"大家注意观察,我要沏一杯茶,你们看看杯子里的茶叶美不美?"说着,他将开水倒入杯中,茶叶开始旋转翻飞。大嘴兔子情不自禁地说:"真美呀!它们像跳舞一样。"斑马老师问:"跳的是什么舞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起来:"新疆舞!""朝鲜舞!""芭蕾舞!"……斑马老师把这杯茶水举得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8.
轻松一刻     
《社区》2012,(24):64
病人有一位病人来找精神科医生。病人:"我一直觉得我是一只鸟。"医生:"哦,那很严重,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觉得的呢?"病人:"从我还是一只小鸟的时候。"学校是你家当开学的时候,老师会对你说:"学校是你家。"当你上课睡觉的时候,老师却说:"你以为学校是你家啊!"  相似文献   

19.
职评中的说课,已成为高级教师资格评审中人人必过的一个门槛儿。如何在有限的几分钟(通常大多数地方规定为十二或十五分钟)里说出新风采呢?以下几点供老师们参考:一、沉着大方、自然、自信张文质老师曾戏言:"一个成年的人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我的理解是,一个成年的人外在的长相虽然无法  相似文献   

20.
文娱生活     
《老友》2008,(7):52-53
吹牛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法国人碰面了。他们都爱吹牛,美国人说:"有一次,我钓到了一条鱼,有小船那么大。"法国人说:"那算什么呀,我有一次钓到了一条鲸鱼。"日本人不屑一顾地说:"我们日本人平时钓鱼都是用鲸鱼做鱼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