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目前东亚货币合作格局下人民币所处的不利地位为分析的起点 ,探讨了东亚货币危机“传染性贬值”的自我实现性:当区域内某一货币贬值后 ,特别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的日元贬值后 ,人民币继续保持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会损害国内经济的增长与稳定 ,而现行的东亚双边货币互换合作机制的自身缺陷 ,易于陷中国于窘境;论文为东亚货币合作设定了一个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合作方案 ,即建立“东亚汇率合作基金”及“钉住混合驻锚的货币篮制” ,以寻求汇率的稳定 ,规避金融危机的风险 ,平衡各国在货币合作中的成本与收益;在此基础上 ,从东亚货币合作的角度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关性 ,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提高出口产业水平是高质量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关键,汇率是重要的考量要素。本文从汇率波动与产业发展的理论关联切入,结合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汇率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进而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人民币汇率分别贬值1%~10%的情景,着重分析人民币汇率贬值5%时对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对产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3%~5%的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对中国出口产业发展而言最有利。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厘清人民币汇率波动如何影响中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中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结果把握人民币汇率波动方向和幅度的合理范围,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汇率机制及出口产业汇率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风险管理(VaR)中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的思想与方法,研究日元贬值对中国大陆2002年出口形势造成的影响,在我们构造的中国出口的AR(2)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设定压力情景,进行敏感性分析,我们发现;日元贬值对2002年中国出口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国出口可以承受的日元贬值的幅度是相当大的,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世界经济的逐渐恢复。中国无需为抵消日元人为暂时的贬值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亚洲金融风暴后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国内和国际上关注的一个热点。最近日元大幅度贬值又弓没人们对人民币汇率的各种猜测和争论,焦点是汇率对出口竟争力的影响。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林毅夫教授在《人民币有贬值的必要吗?》’‘’一文中分析了在当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与出口竞争力的关系,并得出了人民币贬值弊大利小,应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政策的结论。对于这个结论我基本赞同,但我认为对此还需要做更充分的论证。在当前关于汇率问题的讨论中(包括林毅夫文)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把出口做为影响汇率的唯一或主要因素,这是不准确、不完…  相似文献   

5.
王琎青 《经理人》2014,(8):24-24
如果欧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会压缩国内出口企业利润,但也将有助于国内出口行业的产业调整,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此外,欧元贬值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到欧洲进行并购。在金融领域,欧元区"开闸放水",增加全球流动性,新兴市场资本进出压力加大,如果导致全球新一轮汇率博弈,中国将面临更复杂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可以改变一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我国出口企业目前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民币贬值可以促进商品出口进而增加就业。本文通过VAR模型探讨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就业的影响,发现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就长期而言会对我国劳动力就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短期内会对就业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自此以后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附加值的中小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提出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汇率风险意识等方法来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政策: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趋势 ,从1994年汇率并轨时即确立 ,只不过由于连续15年贬值造成的思维定势 ,国内出口利益集团的利益动机 ,国际金融风暴造成的贬值预期和新自由主义教条以为外汇管制必然造成汇率高估等原因 ,使人们不敢相信而已。今后数年人民币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国家可以通过扩大汇率浮动范围、放松外汇管制、调整国内经济政策 ,一方面消化升值压力 ,一方面逐步实现“浮动升值”。本文通过历史和理论分析 ,论证了人民币升值期的根据和影响 ,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以汇率为中心调整国内外经济不平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民币汇率变动而导致的风险就是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本文针对汇率市场变化、人民币升值的潜在风险、国际金融风险等因素可能给出口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提出了建立多元化市场结构、利用外汇市场规避外币贬值等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经济动荡主要是通过贸易流和资本流两个渠道影响中国经济的。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中,贸易流的影响主要通过四个环节传递:·需求减少。危机导致亚洲国家国内需求锐减,进而使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下降。·汇率贬值。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使中国出口商品在亚洲危机国和第三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倾销。由于急于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一些亚洲危机国家完全不顾成本和价格竭力扩大出口,从而造成中国出口的困难。·初级产品价格。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  相似文献   

11.
一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初,普遍的观点认为,美国对亚洲的出口将急剧萎缩,而自亚洲的进口则将大幅窜升。在1998年初、甚至1998年上半年,当这一想法没有成为现实时,中国国内又出现了一种观点认为,货币贬值并不一定促进出口。对于货币贬值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出口,目前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国际经济理论中的马歇尔一勒纳条件。该理论认为,只有在外国对本国商品的进口需求弹性和该商品的本国出口供给弹性之和大于1的情况下,本币贬值才能真正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同时,本币贬值对改善本国贸易状况有一个时滞,即通货贬值后的时间跨度越长,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测算2001—2019年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基础上,利用PSTR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当汇率较低时汇率贬值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当汇率较高时该作用较强。(2)实际有效汇率贬值通过国际贸易、FDI和居民消费三种主要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其中,国际贸易和居民消费发挥正向中介效应,而FDI表现为负向效应。相较于低汇率水平而言,高汇率水平下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而FDI和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较弱。(3)从区域差异性来看,汇率贬值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中西部地区;从具体影响渠道来看,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国际贸易在汇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具有更强的中介效应,而FDI和消费的中介效应则较弱。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0月3日,美国参议院程序性投票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并于11日在参议院通过。该法案将操纵汇率与贸易补贴绑定,要求美国政府调查主要贸易伙伴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压低本币币值,以及为本国出口提供补贴的行为。一旦主要贸易伙伴汇率被认定低估。美国将对其征收惩罚性关税。该议案被普遍解读为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香港非交割远期人民币汇率(NDF)本来预期人民币贬值,该法案立项消息一出,立刻由预期人民币贬值转为升值。虽然该法案获得最终通过并得到落实的可能性不大,但显然已再次点燃人民币升值的战火。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2%和1.6%,导致人民币汇率跌至2011年来新低。对此中国央行发言人表示,中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波动是正常的,对此应客观看待。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维护汇率的正常浮动,保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强调"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解析人民币钉住美元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994年中国实行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确立了最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目标。直到亚洲金融危机前 ,中国的汇率政策是以实际目标为导向的 (realtargetsapproach) ,汇率政策目标是促进出口和获得外汇 ,这种汇率制度在汇率安排上是浮动汇率制度。学术界认为 ,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和金融危机之后 ,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实际目标法转向名义锚钉住 (nominalanchorapproach) ,即 ,事实上的单一钉住美元制 ,这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巨大转变。那么 ,在亚洲…  相似文献   

16.
汇率在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分析汇率变动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本文综合分析了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外汇储备、贸易顺差等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出口总额负相关,而与进口总额、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外汇储备等呈正相关,最后,本文还从贸易顺差、扩大消费内需、国际巨额游资、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探讨了对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生存分析技术对盯住汇率制度的持续期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收集了23个国家48个样本数据。考虑到不同退出模式下经济体的不同表现,将样本国家分成了两类:贬值性退出模式的国家和非贬值性退出模式的国家,然后使用非参数方法和半参数方法,对这两类样本群体分别估计了危险率、基线危险函数和影响因素的系数。实证结果表明。两种退出模式下的决定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盯住汇率的持续期是决定退出模式和退出可能性的重要决定因素:贬值性退出的可能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增加,而非贬值性退出更容易发生在盯住汇率制度的早期;此外,某些决定因素在两类退出中表现迥异,比如,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会增加贬值性退出的可能性,但却降低了非贬值性退出盯住汇率制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Buffer Stock模型,建立中国外储增长与汇率关系的初始模型,借鉴RS模型,考虑汇率升/贬对储备增长的两种不同信号效应,通过协整检验和导入误差修正项,进一步改进初始模型.实证表明,贸易波动率对储备需求的影响,较外储持有机会成本的影响要大得多,这揭示了中国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的负面效应;研究还发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外储规模的抑制效应远大于卢比升值对印度外储规模的抑制效应,反映了人民银行面对本币升值时会更积极地干预汇市;与印度卢比贬值能够增加外储不同,人民币贬值却对中国外储规模没有显著影响.在中国提出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形势下,没有必要继续对汇率变动进行不对称干预.  相似文献   

19.
美元的弱势变相地加速了人民币升值,并将给中国国家利益带来新的风险,面对新形势,刚刚躲过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国,在管好自身货币人民币汇率的前提下,有必要采取其他的内政和外交手段,抵消弱势的美元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汇率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国内居民消价格指数也在不断上涨,出现了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的现象。本文将采用VAR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我国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