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波提切利的名画《春》,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绘画代表作之一,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对人、神及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些理解加以探讨,试图找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解这些关系的"完美"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当前学术界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主体的观点进行反拨辨正的基础上,从宪政维度对民族区域自治主体进行解读。在现代宪政意义上,民族区域自治是宪政的基本要素之一;自治机关难以完成作为民族区域自治主体的自我解证;人的自治性、民主的结构性缺陷以及人权保障的最终指向确证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部个体成员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李二仕 《中国民族》2012,(Z1):18-23
"十七年"电影关于女性的主题实际上是阶级的、革命的主题,而不是性别的主题。任何女性的爱情经历或者转变成英雄的主题,其最终的指向是政治命题。☉女性性别与身份新中国成立之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在政治生活领域由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各类书体异彩纷呈,形神兼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件之一。本文以书法艺术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为视点,认为,书法在传达美学信息的同时,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书法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被赋予了一种责任,一种厚重的社会道德关怀,从而使得人文主义价值诉求成为中国书法的一种境界,一种特征。  相似文献   

5.
徐其超 《民族学刊》2011,2(4):74-84,95-96
少数民族文化与文论经典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与文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彼特拉克开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之端,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明代回族思想家、文学理论批评家李贽首倡"童心说",喊出中国近代哲学、美学、文学第一声,似也堪称中国启蒙思想之父。人文主义和"童心说"在哲学上构建了自然人性论,并以之为武器批判天主教神学和宋明"新理学"——"新神学"中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和专制主义。人文主义和"童心说"的文艺思想都是其哲学思想的延伸,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和本质内涵,都主张把觉醒后的人作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主张从市民中找诗,都主张作家要具有人文主义思想或"童心"并彰扬人文主义思想或"童心"等。欧洲人文主义者打着"回到古希腊"的旗号,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文学;李贽推崇、尊重孔孟开创的先秦儒学,猛烈批判程朱理学,其非孔反孔言论主要针对道学家把孔子思想神化为亘古不变的教条而发。欧洲人文主义者秉承模仿说,更突出社会生活对作家创作的决定作用,更强调文学的反映功能;李贽秉承"言志"、"缘情"说,更突出创作主体的作用,更强调文学的表现功能,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自然人性表现观。李贽的"童心说"与欧洲人文主义无"贸易关系",但与人文主义文心相通,并体现着中华文化与文论的传统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合唱交响曲《人文颂》是一部使用西方交响形式来阐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音乐作品,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以及新人文主义,宣扬一种高尚的人格和追求真理的智慧.本文主要分析《人文颂》中的序曲,分析序曲中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  相似文献   

7.
合唱交响曲《人文颂》是一部使用西方交响形式来阐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音乐作品,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以及新人文主义,宣扬一种高尚的人格和追求真理的智慧。本文主要分析《人文颂》中的序曲,分析序曲中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  相似文献   

8.
刘雅 《中国民族》2020,(1):83-85
1996年初,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白石桥路口竖起一个巨大的广告牌,吸引着来往行人的目光,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前方向北1500米,指向一家名为瀛海威的网络公司。它曾是中关村的先锋企业,也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浪潮的标志之一。从那时起,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计算机,这些概念开始慢慢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这块大广告牌,也成为很多人对早期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经典记忆。  相似文献   

9.
1932年9月,《南华文艺》刊登了一篇民俗学文章,由于包含对回教带有侮辱性质的文字,先后引起上海和北平两地回教徒的抗议。上海方面较为平和的应对方式并未得到北平回教徒的认可,后者采取了更为激烈的举措,并将矛头指向主编曾仲鸣。华北回教徒的激愤应对,与其正统观念、历史遭遇和现实境况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和辛亥革命以来回教徒日益增长的争取民族平等的自觉意识、日本威胁下愈发增强的反对民族分裂的国家意识结合在一起,在内忧与外患的交织影响下,华北回教徒产生了较上海方面更为强烈的诉求,期望国民政府能够正视回教徒的力量,提升回教徒的地位,并给予相应的待遇。最终国民党中央作出决议,强调"民族平等,信教自由"。  相似文献   

10.
地震及灾后重建等"非自然"因素的推动,使得本应循序渐进推进的羌族文化的"现代性"发展,出现了短期加速发展的趋势,并表现出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的倾向。实证考查发现:家庭、族源文化根基等指向"传统性"的先赋性因素,与生活环境急剧变迁背景下通过教育等方式获得的指向"现代性"的获致性因素,在对个体职业价值观的影响上,发生了高低排序的变化,进而导致羌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地震前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应在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从羌族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羌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代性"嬗变。  相似文献   

11.
圆悟克勤是宋代中期的一位著名禅师,他在继承其师傅五祖法演禅师的参禅思想基础上,弘扬公案禅,强调在行住坐卧的现实生活中参公案,并提出参透一个公案就是参透所有公案的观点,将纷繁复杂的公案简单化,这样有利于禅的修行,有利于明心见性,让禅从生活出发而最终又指向生活。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是最终将人引向何处的精神指引。"以文化人"核心再"化",最终归宿是精神的滋养,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今天我们重视"以文化人",是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渗透到我们每一个生命机体的每一个细胞,真正让文化落地生根,让人们的精神有所寄托,形成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繁荣。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开展好"以文化人"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中,始终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意味着从人出发,最后回到人;包含的是尊重他者,尊重自身.这是一种富含批判和深刻反思的精神,也是人类不断前行,最终解放自己的理性光辉.其实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在人类学产生之前,就在人类学学科之外一直存在着;它贯穿于人类与愚昧、专制、暴力和不平等斗争的全部历史过程,蕴藏在每一颗理性的、良知的、智慧的心灵里;它并非是一种以人类学家身份可以独享的资源.然而作为一门以目光投向"他者"开始自己探索之路的学科,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并非来自于对异文化的展览,而恰恰是来源于其自觉地以这种精神为其内核与支柱.而这最终将内化为学者尤其是人类学家的一种素养;他将接受前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者的人文关照的浸濡,并在田野中将它锻炼成熟,成为建构其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根据非洲人的传统,土地并不归个人所有,而是各族体的公有财产,欧洲殖民者将非洲人的土地视为"无主土地"并开始侵占这些土地。对于津巴布韦而言,英国南非公司开始占领其土地,责任政府逐步完成对其土地的剥夺,并进而将以种族隔离为基础的土地隔离合法化,而罗德西亚阵线党政府最终确立了种族主义土地政策。殖民当局的土地剥夺与种族隔离引起津巴布韦人民的反抗,并最终导致民族解放运动的爆发。英国为解决罗得西亚问题而召集兰开斯特大厦会议,津巴布韦根据会议达成的《兰开斯特大厦协议》在1980年取得独立。但《兰开斯特大厦协议》确立的"愿买愿卖"的土地分配方案,对津巴布韦独立后的土地改革、种族和解与政治发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法国殖民主义者1883年8月强迫越南当局签订<顺化条约>以后,便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面对法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野心,身为云贵总督的岑毓英坚定地支持刘永福,最终成就了刘永福抗法民族英雄的威名.在国家遭受侵略的危险关头,岑毓英挺身而出,率部出关,抗击侵略者,发明"地营"战法,克敌制胜.血战宣光,重创敌军,逐鹿山西牵制敌军主力,取得临洮大捷,和镇南关大捷一起铸成中法战争胜利的丰碑.岑毓英是中国近代史上英名不朽的爱国将领,是广西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人文关怀之所在.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全面领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并以此指导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需要工作人员把握三个要点,首先需要帮助游客在旅游过程满足"求知、求新、求奇、求乐"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其次对于部分文化水平较高或旅游经验较为丰富的游客,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规划,帮助游客对"宗教信仰""民俗文化""艺术艺术""制度思想""高新科技"等非物质文化景观蕴藏文化内核和精神述求进行深度理解,最后需要根据景观特点来开发文化区背后蕴藏的文化精神,打造具有人文主义特色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8.
正武汉女孩倩倩,父母都感染了,哥哥也感染了。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一张纸条:"你的做蛋糕面粉过期了,我给拿走了,食品有保质期的。""你一个人生活以后要买小包装的;东西要归类好,免得不记得。"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论述中国校园歌曲的三个历史阶段、歌曲风格与人文主义的关系。所谓校园歌曲,亦称校园民谣或校园歌谣。它的内容与校园情景相关,既夸张又真实。民谣或谣传,泛指在某群体中间流传的"事情"或"故事"。校园歌曲主要在学生、毕业生或青年人当中流行;无论从歌调或语调其旋律风格都具有青春、活泼、浪漫和理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这个词像一个时髦的标签,在今天广泛流行。然而,到底什么是"全球化"?它具体指向何种事象?就概念本身来说,"全球化"是一个空洞的术语,或者至少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由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著名人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