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门立雪     
杨时是北宋时人。他聪明好学,曾在颖(yǐng)昌(地名)拜著名学者程颢(hào)为师,后来程颢病逝。为掌握理学精髓(suǐ),杨时决定奔赴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yí)为师,继续求知。当时,他的好友游酢(zuò)与他结伴同行。路上,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到程颐家时,正巧程颐在案头打盹儿,于是,杨时和游酢便恭(gōng)恭敬敬在站在窗下,静候先生醒来。程颐醒来后,见到窗外雪人似的杨时和游酢,感动不已,忙将他们请进屋内,倾力相授。后来,杨时和游酢终于都成了厚学之士。出处宋《二程全书·外书十二》含义意指尊师重道。程:程颐,宋朝著名的学者。立:侍立。…  相似文献   

2.
《龟山集》四十二卷中多论及《春秋》,卷八《经解·春秋义》尤为集中。李明复《春秋集义》、胡安国《胡氏春秋传》、程公说《春秋分记》等书称引杨时《春秋》说,其中多有不见《龟山集》及新近出版《全宋文》之《杨时集》者,乃杨时《春秋》佚说。杨时对宋世《春秋》学非常关注,其说与宋世学者渊源颇深。杨时对胡安国“元即仁”说和“夏时冠周月”说进行了最早的批评。杨时曾多向程颢请教问疑。杨时与程颐都重义理而轻训诂,但程颐明显将传统《春秋》学纳入到其理学体系,刘绚、胡安国也沿此路数推而广之,而杨时立论衍说却甚少见此以“天理”、“人欲”为范畴的程门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3.
杨时,是我国宋代著名理学家,福建将乐人。晚年隐居故乡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他是二程的得意门生,与谢良佐、游酢、吕大临并称程门四大弟子。他二十九岁先拜程颢为师,别时有“吾道南矣”的传说,成为理学家们的美谈。四十一岁又拜程颐为师,所传“程门立雪”的故事,足见其求学之诚心。杨时浸淫六经,推广师说,是北宋末南宋初传播“伊洛之学”的首要人物。他的学生有一千多人,著名的有王萍、吕本中、关治、陈渊、  相似文献   

4.
杨时以故里龟山自号,而北宋将乐县境内有两座龟山,其故里龟山究竟地处县北龙池,还是县南龙湖,说法不一。明成化六年,析龙湖属汀州府归化县,又引发杨时故里属地是延平府将乐县,还是汀州府归化县两府两县之异。根据文献记载的龟山地处特征与现实龟山地处特征相对照,龙湖龟山更适宜为杨时故里龟山。  相似文献   

5.
现存最早有关杨时著作的"原始目录",见载于吕本中和胡安国的两篇《杨龟山先生行状》中。通过对此所录和所遗的考察,厘清杨时著作在宋代的流传、明清时期《龟山集》的刊刻与传播、杨时著作的存佚及其版本源流等基本史实,以此弥补学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短缺。  相似文献   

6.
1987年徐远和《洛学源流》与刘象彬《二程理学基本范畴研究》面世。次年潘富恩、徐余庆师生合著《程颢、程颐理学思想研究》及庐连章《二程学谱》也出版了。两年间四本书探讨洛学,可谓丰收。徐远和《源流》注意洛学与关学、王安石新学、象数学和蜀学的关系,第七至十一章谈二程传人谢良佐、杨时、游酢、吕大临、尹焞、张九成、罗从彦、李侗、赵复、郝经及许衡。至于洛学的心学化,仅介绍张九成与陆九渊。对二程本身的钻研,以潘、徐《研究》最全面和精详。英国伦敦大学汉学教授葛瑞汉(A.C.Graham)在  相似文献   

7.
杨时是两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理一分殊”是杨时学术思想中的重要范畴,相对于张载、程颢、程颐对“理一分殊”侧重于文化和道德修养层次的理解,“理一分殊”在杨时的学术体系中已被落实到具体的人伦规范。杨时的“理一分殊”所体现的是儒学的仁道精神及现实社会人伦规范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8.
杨时是宋代洛学派的重要人物,他坚定地秉承并进一步阐扬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其<龟山集>所体现出的文学思想无不打上理学思想的烙印,主要表现为特别强调作者的正心无邪、作品的温柔敦厚和冲淡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从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游酢、杨时立雪程门故事的发生,到"程门立雪"这一成语的最终形成,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文献来源来说,既有记录这一史实的若干史籍,也有将此作为典故入诗的宋明时期的一批诗人,还有对这一成语的形成和普及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通俗类书。文章对这个故事的最早出处,最早出现这个成语的典籍及其历史演变作了具体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胡安国是宋明时期的著名经学家和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其治学理念上承二程,下接谢良佐、杨时、游酢,在理学发展史上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胡安国对于心、理、性等理学范畴的研究虽尚未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但其以心为本、心与理一的思想却对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王安石《淮南杂说》中的“异志”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淮南杂说》中提出臣可用非常之礼、君可取而代之的“异志”思想 ,受到杨绘、程颐、杨时等人的攻讦。其实 ,王安石的思想根源于儒家经典 ,又为其改革服务 ,具有进步意义。理学家的批评既有反对变法的因素 ,更有强化封建纲常的时代要求在里边  相似文献   

12.
理学家杨时先后师从程颢、程颐兄弟,其最为后人所熟知与称道的是"程门立雪"的修行美谈,近代学者认为其间蕴含着禅宗面壁工夫的内涵。二程去世后其学说面临失传的境地,杨时不遗余力地收集和校订二程的遗稿,通过聚众讲学的方式传播二程理学思想。杨时生逢南北宋之交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由于他的审时度势和积极努力促使二程思想成为理学正宗。杨时在理学道统传续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程朱理学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游酢作为当时与杨时齐名的理学家,由于遗书不传、传承乏力以及所谓"后更学禅"等诸多原因,被襄上了厚重的墨尘.长期以来在理论上被视为无所见树、在学派上被视为程门罪人,从而形成了杨盛游弱的定论,游酢思想的研究也几乎不受学界所重.本文将其放置在当时哲学转型的历史背景下重新透视,发现他所开掘的入禅求道、以禅证儒思维路向,其理论创造足以使其鼎足谢杨而成为程朱之间哲学过渡的逻辑中介.  相似文献   

14.
胡安国与程门弟子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问题,它既关系到程氏之学的流传,又关系到湖湘学派的思想来源,澄清这一问题是有重要的学理意义的。胡安国不仅与谢良佐、杨时、游酢、侯仲良、王萍等关系非常密切,同时又与他们的弟子有相当密切的往来。他们互相切磋,互相勉励,不仅对南宋理学的兴盛,而且对推进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服部四郎是日本著名的语言学家。1908年5月29日出生于日本三重县铃鹿郡龟山町(现在的龟山市)。1931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语言学系,并当了该文学部副手。1933~36年,在伪满洲国留学。留学期间从事阿尔泰诸语言的调查和  相似文献   

16.
杨时儒学思想承二程,认为儒家有着孔孟宗传的道统,儒家圣学是求道、行道的学问。他以"无适而非道"来阐发程颢的道论,突出求道不离"洒扫应对"的生活伦常、行道即是"行止疾徐"的生活日用;在求道的工夫上,他综合程颐"格物"说、程颢"反身"说,而最终以"体验未发"的内向反身的直觉体验作为工夫要诀;他强调知止而至,在知的基础上须作行的工夫,他阐发程颢"诚敬"和"廓然大公"的工夫,强调"执中"的"精一"之功,其主要诉诸"尽其诚心而无伪"、"公天下之好恶而不为一己之好恶"的"直"的工夫。杨时等程门弟子阐扬洛学的努力,至其三传朱熹乃集其大成而为影响近世东亚文化甚大的朱子学。  相似文献   

17.
正杨简(1141-1226),字敬仲,号慈湖,慈溪人。他是南宋学者,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进士,南宋嘉定年间任温州知府。杨简是位心学家,他是继张九成之后温州知府中又一位心学大家,但他们到温州为官的时间相隔了近百年。张九成是杨时的学生,而杨简是陆九渊的学生。杨简的学习经历值得一提,他任富阳主簿时,陆九渊恰好经过富阳,杨简拜陆为师,成为陆九渊的大弟子。  相似文献   

18.
[提要]朱熹解《论语》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言“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只是分别对“义”与“利”作出界定,并没有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之意,同时又通过进一步引述程颐、杨时所言,表明君子和小人对于义利的所喻、所好以及取舍之完全不同,讲的是“喻于义”与“喻于利”的相互对立。尤其是,朱熹多讲义与利的相互联系,继承程颐讲“君子未尝不欲利”、“仁义未尝不利”,讲“利不是不好”,不仅没有完全否定利,而且包含了对于利的一定程度的肯定。遗憾的是,朱熹门人后学将朱熹所言与胡安国所言“义者,天理之公;利者,人欲之私”相混淆,强调义与利的相互对立,实际上误读了朱熹的思想,掩盖了其中对于利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杨时诗歌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既有理学家的哲人之思,亦有文学诗人的一般情怀,这二者或表现为“诗冶与“思冶的较为完满的圆融性,亦表现为“道德相冶与“物象相冶的并峙两分,作为理学家诗人情怀发抒的作品则展示了理学诗人杨时多层次的心灵现实。杨时诗风主以中正平和、雅澹从容,亦不乏昂扬豪迈、雄肆苍健之风。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期,围绕变法问题,王安石(公元1019—1087年)和程颢(公元1032—1085年)、程颐(公元1033—1107年)的激烈论战,是在封建社会走向下坡路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这场论战,集中地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中革新派与顽固派之间两条思想政治路线的尖锐对立和斗争。列宁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宋神宗时,王安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