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吉玲 《人力资本》2008,(5):18-21
平安保险老总马明哲6600多万年薪,为保险业这个是非之地又增添了新的话题。培育了国内上市公司老总第一高薪的保险行业,其人才薪情如何?这个行业有多少职业机会?  相似文献   

2.
结构和人物是戏剧剧作的关键元素,而结构的严谨性和人物刻画的深度则成为优秀剧作的重要特征。本文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同为历史题材并同被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搬上舞台的《曹操与杨修》和《廉吏于成龙》进行一番比较分析,以此揭示出它们"狼的理想"和"超人传说"的不同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3.
2003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湖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国家基地2000级全体同学,在中国戏曲研究课任课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认真查阅了《三国志》、《三国演义》及其他有关资料;复印并阅读了陈亚先编剧、马科总导演的京剧《曹操与杨修》(1988年12月参加京剧新剧目汇演演出本,见《文学报》第408期);在课上、课下,反复观看了京剧《曹操与杨修》的完整光盘(1999年演出版);有的同学还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正好在此段时间播放的京剧《曹操与杨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次课堂讨论,还将精彩的几段分角色吟唱、吟诵即兴融入讨论中,课堂气氛热烈而活泼,…  相似文献   

4.
曹操与济南     
曹操与济南有很深的缘分:做济南国相,在政治上得到了历炼,树立了名声,可谓是事缘;在济南附近收编黄巾军,势力大增,初步奠定了王霸之业的基础,可算是地缘;纳济南人卞氏为其贤内助,得以全身心地致力于戎机政务而罕有后顾之忧,这便是所谓的人缘了。因此说曹操是济南历史上的名士,自无不可。  相似文献   

5.
王石口中的“害群之马”顺驰依靠自己创立的游戏规则,让王石的万科模式成为明日黄花,而正是王石和孙宏斌这场无休止的口水战和商场恩怨,给了这个时代的房地产营销业做了一个注解。  相似文献   

6.
曹操与曹植的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的游仙诗多基于自己宏大抱负难以实现,抒发的是一种时不我待的感情;曹植的游仙诗多基于不堪忍受其兄、侄的迫害,抒发的是一种慷慨悲凉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上的所谓“建安时代”大致是指汉末魏初。这段时间不算长,但在文学上,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首先,是文学观念的变化和文学社会地位的提高。其次,是名家辈出,创作繁荣,开了一代新风;尤其是诗歌,它以被后世誉之为具有“风骨”的大量作品,打破了两汉近四百年来文坛诗歌的沉寂状态,出现了百花争艳的盛况。建安文学获得很大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汉末的黄巾大起义冲垮了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的思想藩篱,作家们经历了“世积乱离”的生活磨炼,都是重要的原因。然而,如果当时没有曹操那样一个思想解放、重视文学事业的强有力人物的倡导和支持,也是不可能取得那样巨大的成就的。曹操对建安文学作出了哪些贡献呢?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谬误之处,期望获得指正。  相似文献   

8.
历来评价曹操重才轻德的用人制度,多着眼于其在当时封建割据形势下所体现的定国安邦的政治作用,但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没有揭示出重才轻德的全部意义,因为“才”和“德”的关系自古都是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范畴,而不是曹操一人一时之行为。曹操重才轻德实际上对其后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重才轻德使才绝之士有比较优越的条件进行自由的学术思考;曹操的反传统、破常规精神,给魏晋玄学否定汉代经学以直接的勇气和方法启示;魏晋玄学中的才性之辩,吸收了曹操才德认识中的某些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此诗只是一种假设,东风终与周郎便,所以三国时期的大美女大乔小乔,并没有被曹操锁于铜雀台中。事实上,小乔与曹操素未谋面,也没有什么实际瓜葛,纯属莫须有的关系,而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有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建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由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经三国鼎立时期,直至“五马渡江”之后,仍微波尚传。它上承西汉,下开盛唐,独领风骚数十年。也正因为它的发展,打破了汉代几百年来文人诗坛的沉寂,开辟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新时代,成为继《诗经》、《楚辞》之后我国文学的一个新的高峰。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东汉末年文坛的领袖,他统治整个建安文坛,开创了一代诗风、文风,组织、保护了一代文人,给后世的文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位帝王作家,他的功绩是卓著的。一、曹操对改变汉代文…  相似文献   

11.
自从郭老提出对曹操翻案的问题后,最近一个时间,国内报章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讨论曹操的文章,讨论的中心,主要是对曹操的评价问题,目前对这方面各人的意见还不一致,这里只想申述一下个人看法,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指出:"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迄今,学界对"汉音"和"魏响"的内涵和区别仍属不甚了了,因而对曹操诗文的艺术精神及文学史意义和地位也就言之不确.文章认为,就艺术表现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俗"、"虚"、"溢"、"质"与"雅"、"理"、"实"、"丽"的不同,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犹是汉音";就情感特征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又体现在由大众性到文人化、由政治性到抒情性、由客观性到主观性、由社会性到个性的转变上,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又"纯乎魏响"。因此说,曹操的诗文具有徜徉于"汉音"与"魏响"之间的独特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在群雄逐鹿的激烈斗争中,荀彧为了实现维护汉室统治的目的,选择曹操为合作对象。两人的合作相辅相成,荀彧作为士族的代表,协调了曹操与世家大族的关系,同时依靠曹操的军事力量使汉朝统治得以延续。荀彧与曹操的政治理想不同,因反对曹操而被杀,后世对二人合作的评价则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4.
建安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之一。其所以光辉,不仅因为这个时期“俊才云蒸”,作家辈出,而且继承了古诗“婉转附物,惆怅切情”的精神,发扬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把文人五言诗的创作推上了波澜壮阔的高潮,打破了西汉以来“辞赋竞爽,吟咏靡闻”  相似文献   

15.
三国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它的兵家文化.<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年齐人孙武所著的中国兵书经典,曹操是传世诸注家首席.曹操注简明扼要,是研习<孙子兵法>的钥匙.曹操又是取得很大成功的实践家.他身体力行,至老不倦,从"名微而众寡"起步,逐渐统一北方,为缔造三国时代的魏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使他所遭到的赤壁之战等败绩,也可作为反面永鉴.总而言之,曹操对<孙子兵法>的注解和正反两方面的实践,都是值得人类珍视的三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用人之道,实质上讲就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什么人,二是怎样用。曹操正因为深谙此道,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具体讲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作为建安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曹操,不仅文学成就卓著,而且文艺思想也相当突出,影响并推动了当代及后代的文学创作。但对此,很少有人进行探讨。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重视文学艺术;二、文学创作要反映社会现实的创作思想;三、主张改造文章。曹操的文艺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思想,以此来揭示曹操在文艺思想史及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多才多艺的曹操汉魏之际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是一位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人物,他不仅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在文化艺术领域的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并多有建树。首先,曹操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家,一生著述甚丰。明·胡应麟说:“自汉而下,文章之窗,无出魏武...  相似文献   

19.
辛文 《今日南国》2007,(4):56-57
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天下,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搏斗。“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国的创立者都知道人才对他们功业极端重要,他们在争夺人才中争夺天下,在争夺天下中争夺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纵横捭阖,军事较量,也是一场争夺人才的大战。曹操知人善任,宽宏大度,讲求民主,在革新吏制中选贤任能,使用得当,为后来取得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曹操为样本,概述了曹操历史形象的变迁,浅析了这个变迁背后中国社会思潮的转变,并由此引出了对"历史史料"与"历史真相""、史料背后的思想"等一些历史哲学方面的浅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