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解决中国经济失衡的路径——缩小贫富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逐渐过渡为以美欧为中心替外需服务的经济体,中国成为替世界提供廉价加工品的"世界加工厂"。而当中国成为严重依赖"外需"的依赖型经济体时,世界打冷颤,中国怎么能不跟着感冒呢!中国经济——失衡而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权威观点全球经济再平衡须有中国参与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不久前在关于"全球再平衡:中国的角色"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全球经济再平衡必须有中国参与"。他说:"全球经济需要再平衡,而此进程将涉及世界上主要的一些国家,包括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当然,也需要中国的参与。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没有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再平衡不能实现。"罗奇表示,"在美元贬值的大环境中,如何调整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世界财经     
《经营管理者》2008,(1):6-7
<正>亚洲将成全球经济发动机"2008年亚洲新兴市场将领先世界,现在是‘燃烧的中国’、‘火热的印度’,而东盟几乎和中国印度一样热。"英国《经济学人》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罗宾·比尤谈及2008年全球经济时表示。他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动机"。不过2008年世界经济在高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原油价格持续攀升、部分资产泡沫可能破裂、通货膨胀等风险,比尤向记者解释道:"这些问题约占60%,另外还有40%的问题是经济学界所难以预测的。"国际投行瑞银集团则预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3%,较2007年的4.8%减少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经济     
《领导文萃》2010,(8):6-7
<正>中国应警惕经济刺激计划负面影响中国2009年取得的GDP增幅(8.7%)是一项惊人的成就。可如今,北京不得不应付它为了在"大萧条"时期实现这一增幅而采取的措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去年经济滑坡期间,各省市从银行大肆贷款,用于基础  相似文献   

5.
世界贸易环境自GATT及WTO等建置后,从降低关税、促进贸易,到形成全球局部自由贸易市场的过程中,两岸经济都深受影响。一方面,中国大陆是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市场,另一方面,台湾是贸易导向型经济,贸易占GDP极高的比例;因此,两岸已在新的贸易环境下,面向"赚全世界的钱"的贸易经济中。回顾过去,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台商曾致力于中国大陆的经济建设,而台湾在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中也维持着经济的增长与稳定。展望未来,"一带一路"的发展,两岸可在沿线基础建设、文创服务世界化与服务业携手化等领域建立战略联盟,互补互惠合作,以巩固和深化"一带一路"之丰硕具体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17年上半年,如火如荼的共享经济引人注目。一边是共享经济引发各路资本竞相追逐,不断有追赶"风口"的企业加入;另一边则因部分企业退市和相伴生的社会管理问题而引发争议。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说,共享经济往往瞄准痛点,解决短板问题。中国拥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业的严重"失血"已非一日之寒,世界经济的持续低靡也绝非日短.随着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迫在眉睫,中国的经济导向又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恶性交易"带来产业繁荣假象 随着2011年第五届"达沃斯论坛"会议在大连落下帷幕,温家宝总理在会中明确了中国新的对外经济态度,使得那些盼望着中国伸出援手进行经济救援的"欧美大佬"们,无不倍感失望.但其实,最应该感到失望的却并不应该是"欧美大佬"们,而应该是中国本土的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8.
许纪霖 《领导文萃》2014,(22):32-33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GDP总量已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当很多国家为流动性不足发愁的时候,中国到处一掷千金,一副"不差钱"的富阔样子,全世界都在惊呼"中国世纪"的到来。于是我们也就不奇怪,《当中国统治世界》由马丁·雅克在2009年推出后,立即在英美读书界成为畅销奇书。中国的崛起当然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问题在于,中国的崛起与文明有关吗,抑或仅仅是一种"富强的崛起"?"富强的崛起"是只以GDP为核心的一组统计数据,即所谓"民富国强",是综合国力的展现;而"文明的崛起"则是一种普世价值与  相似文献   

9.
《经理人》2021,(2):40-42
以国际认证为抓手,全面提升MBA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以"经法管融通"为特色,全面培养更适应商业实践的人才;以"德才兼备"为基础,全面培养有贡献、有责任、有担当的中高级管理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正在打造一个"全球化2.0版"商科教育模式。市场经济一定是法治经济,而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应该是法治经济。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在既考虑"好"产出、又考虑"坏"产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好"产出划分为"实物"产出和"服务"产出。测算1995~2010年中国各省区在不同程度产业结构调控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成份,并尝试解释中国现实产业结构调控程度的选择原因。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控出发点应该侧重于经济稳定增长;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控对经济增长率的促进作用;较之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较低,但经济增长稳定性较强;中国现实产业结构调控程度是两方面力量的博弈结果。  相似文献   

11.
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帅  张可  豆建民 《管理世界》2019,35(1):36-60
经济集聚和节能减排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两类政策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就中国城市群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经济集聚现象对节能和减排两个维度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考察。本文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作为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经济集聚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规范阐释,进而利用由1995~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N"型曲线关系,而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经济集聚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其可能同时表现出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应;能源强度可以成为经济集聚影响碳排放的中介变量,即经济集聚可以通过其各种正外部性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通过能源强度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碳排放和能源强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滚雪球"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则具有明显的策略性竞争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在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发挥经济集聚对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集聚与节能减排政策的相互协调,同时还要推动地区间形成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推荐度指数经济日报评出"2014十大国际经济新闻"。1.中国经济保持增长成为稳定世界经济重要因素;2.中国外交活动频密成果丰硕世界瞩目;3.APEC会议成功举行中国力促区域合作;4.阿里巴巴在美上市搅动全球电子商务;5.国际油价连续暴跌大宗商品价格下滑;6.20国  相似文献   

13.
<正>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于1999年依托吉林大学经济管理等学科、重组原吉林大学经济研究所、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所而成立。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以"国有经济"命名并作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知名研究机构。2010年被批准为吉林大学"985工程"中国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16年入选中国  相似文献   

14.
去年12月8-9日,"2007(第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本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主题定为"繁荣时期的领导力"。年会认为,在目前中国商业空前繁荣时期,中国企业界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成就得到了大批量的爆发,多年的企业创造者通过全球资本市场实现了价值,中国商业作为一个整体被重估价值。中国正在经历从制造大国到消费大国再到投资大国的飞跃。然而,这也是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与危机的时期。中国企业市值增长的同时,其全球竞争力令人堪忧;中国企业得到了全球资本市场高溢价,而与之伴随的却是"中国制造"在海外广受质疑;中国经济已被纳入全球商业周期的轨道,繁荣之后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正>重要参考 世行报告:中国内需放缓 世界银行最近出版的"中国季刊"发表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率高于预期,但有明显迹象表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已经开始放缓。 报告的作者,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经济部主任霍夫曼指出,去年下半年中国国内需求增长只比2003年同期上升了8.5%,而去年上半年国内需求上升了大约11%。 报告认为,去年中国经济强劲增长9.5%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减缓,出口则进一步加速。作者霍夫曼指出,中国进口放缓以及国内消费和投资速度下降标志着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趋势,证明中国去年采取的治理经济过热的宏观调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代中国面临什么问题?或者说,是什么问题在倒逼我们改革?一方面,中国在创造35年连续增长的奇迹的同时,要进一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加大了。世界上许多经济体的发展在多年连续增长后,往往出现拐点。盛极而衰,似乎是在劫难逃。纵观一部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连续保持十年、二十年增长的国家有若干,但"三十而立"者寥寥,"四十而惑者"多多,能继续走好"第四个十年"的经济体,当代几乎没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相继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高处不胜寒"。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2005年秋,在首个"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开幕式上,吴仪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则是信用经济的基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经营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这一论断无疑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定下了调子,也为中国的企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经济中国经济面临一些严重问题虽然统计数字令人乐观,但中国经济还是面临一些严重问题。一个名叫"协调性"的分析机构的负责人别列尼卡娅认为,1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是出口导向型,这可能妨碍经济高速增长。因为目前美国和欧洲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的理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秀敏  曾昊  于文波 《管理学报》2011,(9):1269-1274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貌似相同,实则有很大差别。二者在理论来源上,有"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实践"与"中国管理哲学+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差别;在生成根基上,有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及知识经济的差别;在建构前提上,有等级与平等的差别;在核心内容上,有管与理的差别;在表现形式上,有零散与体系的差别;在应用特性上,有灵活机智与可复制性的差别;在追求目标上,有保持组织稳定与促进组织发展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秘书之友》2015,(2):23
"顶层设计"列首位。所谓"顶层设计",原是系统工程学概念,意思是从顶层开始,对工程项目进行统筹规划,现在主要指政府的"战略管理"。"新常态"列第二。"新常态"一词源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而眼下,"新常态"一词在中国走红,已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各行各业都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