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就业体制改革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鉴西方有关劳动经济理论与劳动市场经验研究的新成果 ,强调指出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制度安排的多样性 ,结合一个交易成本模型论证了劳动供给行为与就业制度模式选择的关系 ,进而重新审视了我们以往的就业体制改革思路 ,提出了重塑稳定性就业体制的新观点。旨在为我国就业制度的建构提出一种更优的选择 ,同时为今后更有效地实施人力开发进而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寻找一种可行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2.
同其它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相比,我国的就业制度改革已经严重滞后。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劳动力的商品性和失业等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就业制度的改革将直接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其社会影响和波动性很大。然而,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已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寻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开放性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涉及面很宽,包括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及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概括地说,我国原有的高教管理体制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高校;二是国家包揽办学,包学生上学和就业。也就是说是“统”和“包”的体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尽快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前,我国建立以城乡分割户籍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劳动力计划管理体制,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就业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但目前全国各地仍然存在约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体制性因素,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农村劳动力市场化改革问题,全面深化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5.
失业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中国的失业是伴随着改革由社会主义的充分就业转化而来的,因此,要弄清楚目前的失业问题,必须联系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和我国就业体制的变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分析,进而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就业体制的特征,以说明我国目前失业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1)依据现代制度分析理论,以是否包含所有权关系为标准而将“制度”与“体制”区别开来是不恰当的。现代制度分析理论的特点及其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一致性。(2)制度均衡分析的不同方法及其问题。以制度均衡分析理论为基础,加深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问题的认识。(3)制度变迁的自然历史过程;制度变迁的两个阶段;降低制度变迁成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西方金融监管体制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因素日益积聚,社会各界对金融监管问题的理论研究随之深入,我国金融监管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长足发展。简要回顾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和特点,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现状及其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借鉴意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金融监管制度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议高等学校改革与办学效益杨莲卫高等学校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相适应,受它们的制约和影响。它涉及到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教育和教学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于“体制”一词的涵义作了历史的、理论的探讨,认为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的一定具体制度而言,它同社会的根本制度既相统一又有区别;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各种具体制度同社会根本制度不相适应的矛盾。文章指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我们党真正把握了体制问题的本质,因而对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越来越明确,行动也越来越自觉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建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的许多企业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这在我国是一种新的尝试,遇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在新的体制下如何更深层次地理解现代企业制度以及解决所遇到问题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
提出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是为了划清两种改革观的界限,反击推行“全盘西化”与“和平演变”阴谋、妄图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逆流,以保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由传统体制向新体制的飞跃过程中,一个关系全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大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一方面,任何社会制度都有一个完善、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改革就是要改掉传统体制中偏离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质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部分和环节。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此,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尤其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就业体制的变革尤为引人瞩目。由过去的“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分配制度过渡到“供需见面”,进行“双向选择”,最终走向“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学生就业市场”伴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孕育和发展起来。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与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所需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措施不具备或不成熟,…  相似文献   

13.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同时,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也暴露出了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本文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传统体制下的工资与就业制度是为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服务的.这一制度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影响所留下的痕迹.基于此,试图通过对传统体制下的工资-就业机制与工业化道路关系的分析,为我国现阶段工资与就业制度的变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一场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必将引起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变革.其中,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就成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研究市场经济机制在国家公务员制度推行中的运用,一方面是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进行必要的理论探讨,另一方面也是把我国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而后  相似文献   

16.
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一项牵动全局的带有根本性的改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所必须经历的阶段.招生制度的改革,将促使学校教育更好的面向社会,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真正接受人才市场的检验.这对于更新观念,适应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改变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科专业的更新改造,优化师资队伍,以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国家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建立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从而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一、我国原有的招生体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实行严格的国家计划招生,毕业生按国家计划分配的体制.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高校招生计划制度,即改变高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体制,具体实行三种办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机制,积极培育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本文就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应采取的完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就业指导体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是高校搞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动机”。纵观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几乎都是由西方人发起并逐渐完善的。我国在就业指导理论建立的最初,一直是嫁接西方的理论成果,因此在指导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存在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也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本文针对我国就业指导的实际情况与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两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指导体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O后 ,对劳动就业制度而言 ,既是良好的机遇 ,又是严峻的挑战。在机遇方面 ,WTO所确立的自由贸易原则有利于我国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有利于我国向外输出劳务 ;从而有利于我国扩大和改善就业。在挑战方面 ,加入WTO后一段时期的经济调整 ,会对我国现行的劳动就业体系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如何针对这种影响来改变我国的就业体制 ,以迎接挑战 ,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司法体制改革的概念,是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本文综观相关研究的认识与主张,科学界定司法、司法体制特别是司法体制改革三个概念,具体深入分析各自的内涵(要素),对其内涵扼要地分解,揭示出司法体制改革的规律与特点(特征),明确科学配置司法职权的指导思想,为系统探讨和透彻了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开创了基本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