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维护和实现政治安全,是当今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然而,网络社会的发展则给政治安全增加了新的变数,特别是网络技术变革促进网络政治传播自由不断扩展,在给国家政治安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空前挑战,所以对其施以有效规制是应对这种挑战并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现实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任何网络政治传播活动都进行严格规制,就国家政治安全来说,这种规制有其特定的对象和内容,也需要确定合理的规制边界,而这尤其需要法治的作用。其要旨,就在于通过完备的法律来保障和规范网络空间政治信息有序自由流动,并使各行为主体在网络空间的权利范围和法律责任都有明确界定,以便在公民自由表达和参与与政府规制之间实现适度平衡。将网络政治传播自由规制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样有助于逐步走出网络安全治理中自由与规制的困境,从而既能保障公民权利,又能巩固政治秩序、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相似文献
2.
刘远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201-207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必须以确保国家政治安全为根本保障,政治安全治理于是面临着艰巨任务。在当今网络时代,基于网络技术和政治体系的深度交融和互动,国家政治安全治理所处的环境、面临的挑战、所需要的条件等方面都不同于前网络时代,具有特殊性。虽然在政治安全治理中要注重防范各种网络政治风险,把实现网络安全作为重要考量,但更应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人本安全的根本诉求,进而完善相关制度和体制。因此,同时注重网络安全与人本安全二者的作用,将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是网络时代推进国家政治安全治理的必然路径。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解决诸多政治安全问题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增强政治体系对于网络技术变革的适应性,进而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政治安全风险和挑战,不断提升国家政治安全能力,保障国家在网络时代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宋德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6)
论述了国际海运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战略安全的重要性,针对我国现行国际海运存在的政出多门、分散管理的现状,提出我国国际海运治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宋德星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8,21(6):822-825
论述了国际海运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战略安全的重要性,针对我国现行国际海运存在的政出多门、分散管理的现状,提出我国国际海运治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英国网络管制的内容及其手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山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16-20
轰动世界的“谷歌退出中国”事件发生后,网络自由和网络监管成了人们频繁讨论的话题。以此事件作为我们思考的起点,剖析西方发达国家网络管制的内容及其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英国作为西方社会自由民主的代表,在网络管制方面具有极其典型的意义。围绕英国网络管制的内容及其手段展开分析,以期给予我国网络管理带来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国家政治安全的外延由现实空间扩展到“网络空间”,网络发展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新的威胁与挑战。社会主义中国在利用网络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有利影响的同时,应当采取相应对策,趋利避害,有效防范其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增长的内部与外部不安全风险,国家的安全行为影响着安全情势的发展走向与可能结果。国家安全逻辑是国家能力对国家安全行为生成的作用机制,国家建制能力在制度设计与执行环节凸显的纠偏能力与协调能力,以及作为国家支配能力核心的军事能力决定着国家安全行为的产生基础、具体成效与可预期的烈度。国家能力的强弱分野和受此影响的国家安全行为的具体呈现构成了国家安全逻辑的不同类型,差异化的国家安全逻辑并不必然意味着冲突。面向未来,应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增强国家能力构筑共生型安全逻辑,实现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8.
曹亚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隐私权作为宪法上的基本权利之一,在网络环境下的保护面临诸多挑战。美国“监控门事件”突出反映了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冲突,以及国际互联网企业在隐私权保护中的责任空缺。实现网络隐私权的充分保护,必须解决网络隐私权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冲突,明确国际互联网企业在网络隐私权保护中的责任,并通过国际合作与国际协调,构建网络世界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其受威胁的主体、威胁因素的特性以及遭受侵害的后果都表现出新的特点,网络恐怖主义、网络犯罪和网络病毒、网络信息战、网络信息霸权构成了国家安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的新威胁.为了应对新的挑战和威胁,就必须采取对策,构建信息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0.
浅析食品卫生安全的政府管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学荣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260-262
食品卫生安全的政府管制是政府社会性管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商家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市场失灵、高昂的交易成本和商家的缺德行为,是施行政府管制的理由。目前我国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应从规范市场准入、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公众舆论监督制度、严格执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肖兴利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7):95-101
为了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一些国家及国际组织先后提出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人类安全等安全理论,这些安全观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新干涉主义”、“新帝国主义”等安全理论与实践,极大地破坏和动摇了当前国际安全体系的基本准则。必须改革和完善国际安全机制,在国际关系中倡导一种“以发展为中心”的可持续安全观。 相似文献
12.
王怡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
2008年6月,瑞典议会通过了"瑞典国防无线局法案"(FRA Forsvarets Radioanstalt Act).这个与传媒相关的反恐法案也被公众称作"监听法"(The Eayesdropping Law),成为瑞典社会一个备受争议的事件.本文围绕这项法案的形成与争论,观察并分析了瑞典社会在处理国家安全与公民表达自由冲突过程中,所遭遇到的主要问题、所依赖的法律监管制度、所把握的最终利益原则等. 相似文献
13.
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中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云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25-30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文化安全形势不断得到改善。但由于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消极腐败行为的影响、以及互联网"双刃剑"效应的影响,我国文化安全始终面临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应尽快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积极构建具有中国因素的国际认同文化,坚持在包容的基础上敢于进行文化斗争,切实掌握互联网舆论主导权,积极推动国际文化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陈小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1):42-48
执政安全是指政党执政不存在危险或受到内外执政风险影响下能保持执政地位,它包括积极主动的竞争力和相对被动的抗风险的能力。目前,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都有许多危害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若干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找准巩固执政安全的出发点、确立执政指导思想、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坚实执政基础、攻克执政难题、造就执政保证、优化执政环境等对策来巩固党的执政安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主动网和网络安全的概念,引入了安全主动网环境的模型,对主动网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对主动网安全环境的阐述,以及对目前主动网安全方面的研究情况的介绍,论证了安全性在主动网系统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对主动网安全性问题的研究及解决,是主动网技术进入大规模实用化的一个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国家文化安全观点,可以证明,国家文化本身的安全或说常态的文化竞争并非国家安全问题,而是文化发展问题;国家文化本身的不安全只是说在常态的文化竞争中,中国文化的原创不处于优势,并且从文化"文本""在"的层面讲,不处于优势的中国文化在文化竞争中不会消亡。强化文化竞争,是发展、繁荣中国文化的必然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沈逸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2-30
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在全球范围推行军事反恐的同时,美国行政当局对其国家信息安全政策进行了重要的调整。在反恐战争的背景下,加强国家控制信息流动的能力,成为美国政府保障美国国家信息安全的首要选择。这一变化,改变了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制定过程中“开放”与“控制”之间的对比,以积极控制为主要特色的信息安全战略逐渐成形。为了获得更大的心理安全保障,公众愿意付出相当程度的通信自由作为代价。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政治精英已经开始重新思考是否值得以公民自由为代价来换取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国家保障、单位保障、社区保障三者的关系变迁及功能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32-34
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中,作为宏观层面的国家保障与微观层面的单位保障、社区保障之间关系发生了变化。三者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不同层面和范围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并且进行必要的功能整合,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门洪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3):36-39
中国国际战略的基本布局,应以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为核心,在新安全观的理念指导下,进一步促进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建设性的、可预期的积极建设者。中国崛起必然冲击国际社会固有的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在国际关系中建立和发展利害共同体应视为促进中国顺利崛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控制全国经济的努力和国家资本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世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97-103
抗战爆发前国民党政府在完成全国军事统一以后,企图依靠统制经济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国家资本,加强对全国的经济控制,但效果并不明显,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和币制改革的进行,国民党实现了对金融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国民党的统治并为抗战国民党国家资本的扩张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