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位影响极为深远的作家。一千多年来,对陶渊明的研究,是逐渐发展的。建国以来粉碎“四人帮”前后,不少报刊又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陶渊明的文章,有的并出版了专著。在这些文章及专著中,虽然有不少人涉及陶渊明的创作方法,但集中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却很少。笔者认为,探讨陶渊明的创作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陶渊明的作品,而且也助于当前关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以下简称“两结合”)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是复杂的,否则不可能造成其诗歌之丰富与深厚。但陶渊明基本性情却是风流飘逸的,多情敏感的。即使于矛盾痛苦中,也常露其本性。所以施德操论云:“人见陶渊明自放于田园诗酒中,谓是一疏赖人耳,不知其平生乐道至苦……”但他“既有会意处,便一时放下。”①是说陶渊明只要一有机会便意驰神往的飘飘然了。鲁迅先生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塔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多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③这里提示给我们两个问题:一是陶渊明先生一直以飘逸的形象活现在后人心目中的;一是鲁迅…  相似文献   

3.
人生如茶     
一只玻璃杯,晶莹剔透,一把茶叶,清香盈鼻。开水冲下,茶叶上下翻腾,浮起的一片片沉下,沉下的又努力浮起。有的匆匆展开,匆匆地沉;有的渐渐舒展,慢慢升腾。小小的茶叶,就像一个大千世界,而每片茶叶则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品茶如品人生,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本无区别,只是融进诸如家庭的、历史的、社会的因素,界定了贫富贵贱。有的为名孜孜以求,不惜“为伊消得人憔悴”;有的为利奔波劳累。其实,人的生存需要极其有限,只不过“一箪食”、“一瓢饮”而已,何必吃着碗里还望着锅里?芸芸众生,生老病死谁都不能躲掉,当离开…  相似文献   

4.
也求甚解     
林振宇 《社区》2010,(23):17-17
读书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求甚解。一种是也求甚解。 有的读书人选择不求甚解,说这是句成语,源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个理由似乎很充足,但却曲解陶渊明的本意。  相似文献   

5.
李德明 《社区》2009,(13):30-30
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方塔管理区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一人,稳定一家;帮扶一户,稳定一方”为指导,努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寻找“饭碗”,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中学语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为谋生”。本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剖析。作认为: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用“因贫寒。为谋生”一语以概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陶渊明集儒家化与道家化于一身,两种化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斗争,不断地起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他凭自己多年从政的政治敏感,看到了东晋政权已日薄西山不会久长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7.
关于陶鹏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术》为诗,笔者主旧木,第三、四句作;“形夭无千岁.猛志周长在,”巳于《试还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术》以本来面目一一驳南宋曾以来“刑天舞干戚”之讹说》考证之,(《鞍山师专学报》1994年1期)尚有情测如兹也。渊明,不会赞颂一个凶恶横道的丑兽。渊明之前,未有诗文赞颂。渊明之后,尤甚即使“刑天舞干戚”讹说乏启,亦未有也。莫非不值得深思乎?传统习惯、民族文化心理深厚积淀是不容忽视的,自觉不自觉人们潜移默化措守不移.譬如,夸父,壮烈也,故为后人领之,共工,豪迈,气盖非凡也,故…  相似文献   

8.
思路与结构思路与句群——文章思路研究之二宋子江一篇章结构那一套,连初中生都非常熟悉。一篇文章,几个部分;一个部分,有的又有几个层次;一个部分一个层次含几段或一段;一段内部,有的又有几个小的层次。我们通常管分析篇章结构叫“划分段落”。依段落在结构上的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中,潜藏着一股“世界主义”思潮,既有打破“国家中心论”的较低层次的世界主义,有打破“区域中心论”的较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也有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最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的各种形态,齐备于中国哲学家的头脑中,这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值得认真发掘。从原有的哲学格局看,西方哲学的视野主体上还是“地球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的,基本上还是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为主。但中国哲学的“世界主义”视野提供给人类一种伟大的智慧:要解决人类的问题,就不能以人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类之外;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就不能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与人的关系之外;要解决地球的问题,就必须突破“地球中心论”,必须置身地球之外。换言之,不突破“地球中心论”,不突破“人类中心论”,恐怕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不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不解决物与物的关系问题,恐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中的“世界主义”视野,是打破各种“中心论”的一把利剑;它使中国哲学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痛苦中心论”、“生命中心论”,更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何怀宏出过一本谓之《底线伦理》的书。他引用雨果《悲惨世界》中的话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即“做一个圣人,这是偶然的现象;做一个好人,却是为人的常规。”就是说,社会道德伦理可以没有上限,但不能没有底线;人可以不高尚,但绝不能恶劣;可以不是君子,但绝不能做小人。这一见解很值得国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铺排史料的基础上,发现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三的“本事”不见于《山海经》,乃出于《尚书》等典籍。由此进一步考释出;一、这是一首被后人误收入《读山海经》组诗的咏史诗;.二、陶渊明对尧禅让舜是一种讽刺态度,而对共、则是同情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时代性、创新性及人类性价值,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构建这一价值体系的灵魂,社会主义性是这一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因此,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反对个人第一;坚持“劳动优先”,反对私有产权崇拜;坚持“共同富裕”,反对市场崇拜;坚持“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的统一”,反对形式平等崇拜;坚持“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反对抽象个性崇拜。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千百年来为广大读者所爱好,为众多批评家所赞扬。建国以来,陶渊明一直是受人注目的“热门”古典作家之一。当前学术界关于陶渊明研究的热潮方兴未艾,十分喜人。在这种大好形势面前,如何把陶渊明研究引向深入、持久,的确是摆在古典文学工作者面前一个极为紧迫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丧失信心,象个别同志所说的那样,陶渊明这种“大家”,前人已经探讨得差不多了,再搞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来了;也不宜盲目乐观,掉以轻心,认为不用费多少气力,就可以拿出新成果,而看不到继续深入发掘的难度。我们应该本着既解放思想又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总结前人研究成就的基础上,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开创陶渊明研究的新局面,这是广大陶渊明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思想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陶渊明与玄学 关于陶渊明与玄学的关系,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他是“服膺‘自然’的玄学信仰者”,他的世界观是“玄学自然观”;一种意见认为他的思想“与魏晋玄是截然不同的”,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持这两种针锋相对意见的人,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认为魏晋玄学是当时门阀士族的官方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因而,持后一种意见的人就将陶渊明思想和玄学严格地区别开来,并以此为基点来论证陶渊明思想的进步意义;持前一种意见的人就判定陶渊明的“《形影神》诗是消了佛道迷信的毒,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与陶渊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弃疾用自己的个性心灵在他的诗词文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陶渊明的新形象,为陶渊明的接受史写下了极有价值的一页。辛弃疾接受陶渊明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心灵历程:从“待学渊明”到推渊明为师,再到引为千古一知己。辛弃疾之所以接受陶渊明,从主观上讲是因他们有相似的个性和思想轨迹,从客观上讲是与大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16.
曼古埃尔在《学习阅读》一章中说:“在文字社会中,学习阅读算是一道入会仪式,一个告别依赖与不成熟沟通的通关仪式。学习阅读的小孩借由书本之途径得以参与集体的记忆,熟稔此一社会的共同过去——每一次阅读,他饨或多或少都会对此共同过去获得新知。”——这个说法很在理,其实我们每一个识字的人,都是通过书本进入知识社会的大门的。只是有的人进大门就停步不前了,有的人入门之后还想深入其堂奥;有的人进入某一房间角落找到了位置就不想动了,有的人到处游览,趣味盎然。我以为,既然进了这一知识的大门,还是到处看看为好,不然的话,枉然来此人世一遭,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17.
九江师专中文系教师徐声扬先生 ,1983年退休后 ,以“平常心” ,做“所想做之事”。用他的话说 ,“我这只伏枥的老马 ,来实行千里之志吧 !”“从今且以余生力 ,了却书城未了缘。”经过十数年的努力与坚持 ,他写了三十篇陶渊明研究的论文 ,学术价值极高 ,被有的学者誉为“二十世纪十大陶学家”之一。同时 ,他的古籍整理研究、楹联创作、古体诗词创作和书法成就等 ,也引人注目。6月 2 8日 ,由《九江师专学报》编辑部、陶渊明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和中文系、联合举行“徐声扬先生学术成就研讨会”。八旬老者徐声扬先生和夫人 ,九江市委宣传…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不佯狂任诞以积极抵触名教”的放达风度,即是东晋儒玄思想相互冲荡融合的结果,亦是重新抬头的儒家礼学对老庄玄学影响的反驳和校正的产物,故不应是陶渊明个人思想的“革新”或“创获”。  相似文献   

19.
语法偏误分析二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法偏误分析二题李大忠(中国人民大学对外汉语中心)一、都副词“都”有好几个意义:有的大致相当于“甚至”,如“我都不知道你姓什么”;有的近似于“已经”,如“太阳都升起很高了,快起床吧”;还有一个意义是表示范围的,即一般语法书所讲的“总括全部”。我们搜集...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各地报刊杂志发表了十几篇有关陶渊明的研究文章,现将要点综述如下: 关于陶渊明的政治倾向高文、何法周《试论陶渊明的政治倾向》(《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七年第四期)认为陶渊明政治倾向的核心问题是“志在扶晋,为晋守节”。而王宽行、张如法《也谈陶渊明的政治倾向》(《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则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陶渊明的真实面貌。”他们认为:“陶渊明对晋室是持批判态度的”,尽管“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