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比,分析了典型的人工植被、三维植被防护、客土喷播、网袋工程等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重点介绍一种新型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植被毯技术,阐述了植被毯生态防护技术的防护原理。结合六潜高速公路植被毯边坡防护工程实例,分析了这种防护措施的可行性,对其生物防护的机理、特点、设计原则、施工工艺进行探讨。为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的生态防护,尤其是劣性土质和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伏牛山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条件,分析了伏牛山旅游区自驾游的特色,建议完善伏牛山旅游区的高端网络通信设施,以便给自驾游顾客带来安全保障,并结合全国其他地区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等综合休闲区的建设经验,提出伏牛山旅游区自驾游开发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2日-4日,首届伏牛山文化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平顶山学院隆重召开.研讨会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市科技局、平顶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同各地的11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围绕"伏牛山文化圈的地域范围"、"伏牛山文化圈与中华文明起源"、"伏牛山文化圈的文化特征"、"伏牛山文化圈的自然环境、战略地位"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4.
豫西伏牛山的名称由来有因形状、传说、传讹得名之说,后者最为可信。成名时间在魏晋南北朝后期至唐朝初期之间,最有可能在隋代,晚至清末已成为专名。伏牛山地区佛教的发展、传播在山名的确定和专称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崩塌是豫西伏牛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本文分析了本区崩塌地形的形成机制和时空分布特征,并阐明了其危害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豫西地区有大量人口涌入,西部山区得到深入开发。在开发同时,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主要表现为森林植被资源的破坏和动物多样性的减少。由此而引发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环境回归与重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黄慧玲 《南都学坛》2015,(2):113-116
伏牛山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著名山脉之一。伏牛山区面积广阔,涉及两省四市,区内有众多小城镇,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该区域具有通过发展旅游业、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发展第三产业来促进小城镇建设的优势。根据当前伏牛山旅游小城镇的发展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山地型旅游小城镇的发展措施:设计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为辅,拉长拉宽旅游业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品牌旅游景区,实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着力改善小城镇硬件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东老区大多地处山区,山地多,植被好,土壤肥,农业资源丰富,历史上创出不少名闻遐迩的“土特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久负盛名的“土特产”先后式微失传了。挖掘这些传统特色产品,按市场需求,加以改革创新,从传统的小农生产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向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非洲西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区,跋涉着一支考察队。他们正在对这里进行自然植被及野生动物的考察及研究。一天,队员们穿行于一片茂密的树丛,忽然,他们看见在树上的缝隙中有几个人影一闪而过。  相似文献   

10.
秦巴山区历史上森林覆盖面积较大 ,野生珍稀动植物较多。但自 1 8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人口的大量迁入和增殖 ,乱垦滥伐 ,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秦巴山区生态重建 ,恢复植被是前提 ,重点是生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恢复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基础 ,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天然生物种质“基因库”的作用 ;山川兼治是重要途径 ,山川结合 ,综合治理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是生态重建的有力保证。秦巴山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课题组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 ,分别提出了“林 -草 -牧”、“粮 -果 -牧”和高效农业型模式及相应的配套技术 ,并且在试验区取得成功 ,同时辐射和带动了所在县及周边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秸秆制炭     
看似无用的秸杆、木屑、酒渣等废料,经过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台头崖村韩克礼的手,就像是变魔术一般,变成了规整的机制无烟木炭。这手艺是他的一项发明——秸杆制木炭。韩克礼这一发明是怎样产生的呢?他的答案是:“俺这里地处山区,树木少,大量的木炭是用木材烧成的,破坏了植被,木屑、秸  相似文献   

12.
<正> 《土壤地理学》是一门实习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深化对土壤认识,山大师院地理系土壤一植被实习队,自6月26日—30日,对管涔山的地带土壤(亚高山草甸土,山地棕壤、褐土)和非地带性土壤(隐域土)进行了综合调查。实习目的:通过对管涔山区的土壤调查,了解土壤形成的类型,基本性状,地理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土壤的利用改良问题。  相似文献   

13.
明清流民与川陕鄂豫交界地区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主要论述明清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因自然和社会的原因,大批失去土地或逃避赋役的流民向豫鄂川陕交界的秦岭、大巴山区迁徙的规模和过程。自明中叶美洲耐旱作物的传入,流民规模更趋庞大,并长期定居在山区之中,进行开山种植、伐木造纸、冶炼烧炭等作业,造成秦岭、大巴山区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明显加剧,严重影响了渭河、汉江流域的灌溉和航运,使我国西部地区环境日趋恶化,应从中取吸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初创期,地处中原大地西南部的伏牛山地区,曾诞生了一个独特的伏牛山文化圈作家群。它由徐玉诺、曹靖华、于庚虞、冯沅君、姚雪垠领衔,引领河南现代文学新潮走向全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章节。从地域文化视角审视这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集成,既是该地域明清以降启蒙传统的现代延续,得益于此地积极吸纳"面海的中国""小传统"后所形成的"新传统";也与地域人文精神的驱动密不可分。惟其如此,才使徐玉诺、曹靖华等能在中国新文学产生初期即可大有作为,分别在新诗、小说创作、翻译文学和新诗批评等领域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5.
本区原是全国首建的人民公社,现为遂平卫星人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位于该县的西部,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人口43,000余人,共有生产大队八个。 区内西部为伏牛山余脉所盘据,中等山脉的占全境35%,低山丘陵约占45%,地质构造复杂,岩层以震量系石英岩为主。山区矿藏多种多样,有铁矿、锰矿,铜矿、方铅矿,以及稀有金属铀、钛等矿,外,还有磷、云母、石膏、水晶等非金属矿物。平原约占全境20%左右,均在东部,与坡度平缓的低此山丘陵合计,面积达到全境三分之二,适于农耕地带不能算少。气候温和,平均温度16℃,年雨量750  相似文献   

16.
六盘山     
小魏 《山西老年》2011,(8):43-43
六盘山古称大陇山、鹿盘山,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交界地带,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曲折险峻。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得名。这里峰高川多,山道盘旋,雨量丰富、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是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其重要的生态功能是对贫瘠干旱的宁夏南部山区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山区民族历史上的传统生态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双版纳山区诸民族,经过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他们将森林资源划分为六种林区,即寨神林、坟林、村寨防风防火林、山箐水源林、山梁隔火林、轮歇耕作林。前五种林区是绝不允许刀耕火种的,只有轮歇地林区才能砍伐耕种;传统刀耕火种绝非乱砍滥伐,而是根据不同海拔、土壤、植被、坡度划分为三种类型,进行不同的耕作方式,最终达到调适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北塔山是译名,在汉文史籍上曾被译为拜塔克山、拜山、巴他克山等名称。北塔山的位置约在北纬45.3°,东径91.1°。建国后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中蒙边界条约后,现划入中国境内的北塔山归属奇台县管辖,距离奇台二百多公里。北塔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势由北向南逐步倾斜,海拔在1200--3287.2米之间。地表多被风化和半风化黑褐色或黄红色岩石所覆盖。由于北塔山区受到非地带性生境条件的限制,土壤为淡棕钙土、淡栗钙土、生草灰化土,因周围多为荒漠环境,它区别于天山山区的植被分布规律,以荒漠和草原植被为主。  相似文献   

19.
战争与环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都学坛》2016,(5):23-29
战争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因为军事需要在淮河中下游屯田,部分地区人口密度高,土地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西晋初年淮河中下游水质比较浑浊,人口在短时期内对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得屯田人口大为减少,南北朝时期,战争导致淮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减少,土地荒芜,淮河中下游水质又变得非常清澈,生态环境恢复。长江流域中上游也发生类似变化,西晋末年,战乱导致人口向山区迁徙,加之獠人农业快速发展,蜀地山区土壤垦殖率增高,水土流失严重;随着社会安定,迁往山区的汉人回到平原地区,獠人也大量外迁,蜀地山区森林植被恢复,江水又比较清澈。十六国时期,为满足扩张和屯兵的需要,统万城地区遭到过度开发,再加上战争频仍,致使原来河流纵横的草原地区逐渐沦为流沙满目的荒凉沙地。由此可见,传统时代的战争对环境的影响深远。在长期的军事对峙中,由于在某一区域集中了大量的军队,从而使自然资源负荷过重,而恶化了当地的环境。而且为躲避战争,使得人口向丘陵地区聚集。这些地区虽然得到了开发,但破坏了人与自然缓冲的丘陵地带,从长远来看,往往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0.
秦岭太白山植被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样方法和海拔50m垂直高度法对秦岭太白山植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揭示了群落的垂直分布规律,阐明太白山植被可分为6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51个主要群系并对主要森林植被的群落结构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