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先进入者的原始产品进行模仿创新,后进入者推出了模仿创新产品,这吸引了跨期选择购买时机以及产品类型的战略顾客,从而威胁了先进入者的领导地位。面对这种威胁,文中研究了先进入者采用产品升级策略的有效性,其中,对于整体化升级策略,先进入者能以等性价比、递增性价比、递减性价比等三种路径推出升级产品;而对于模块化升级策略,先进入者只能以递增性价比路径推出显性升级产品。结论表明:对于整体化升级策略,递减性价比升级路径更有助于先进入者在市场份额与利润方面保持持续领导地位;对于模块化升级策略,较高的模块化程度更能维护先进入者在市场份额方面的竞争优势,但对维护利润方面的竞争优势的潜在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由原始设备制造商、竞争供应商与非竞争供应商构成的竞合供应链中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采购决策,并分析了品牌效应、竞争供应商的模仿能力、非竞争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能力对采购模式选择与质量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源采购对原始设备制造商而言是最优的采购策略;竞争供应商模仿能力较小时,原始设备制造商决策的产品质量随竞争供应商模仿能力的增大而提高,而当竞争供应商的模仿能力较大时,其模仿能力的增强会导致原始设备制造商降低产品的质量;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品牌效应可以降低竞争供应商的竞争程度;非竞争供应商提高原材料供应能力并不一定能为自己带来更高的利润。本文考虑品牌效应和竞争供应商模仿能力等对原始设备制造商质量和采购决策的影响,扩展了现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由两个制造商、两个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制造商的最优产品分销渠道策略问题,通过构建Stackelberg主从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制造商在不同渠道选择下的产品质量水平及定价决策,消费者三种不同渠道偏好下渠道竞争和品牌竞争激烈程度对制造商渠道选择均衡结果及帕累托最优选择的影响,以及对产品质量水平、产品价格、制造商及零售商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品牌和渠道双重竞争下,两种竞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共同影响制造商最终渠道选择,制造商通过权衡价格决策的后动优势与消费者渠道偏好对其利润的贡献选择是否开辟双渠道,产品价格与产品质量水平正相关,与产品的替代率负相关,产品质量水平对渠道价格的影响程度等于消费者对该渠道的偏好程度.当消费者偏好某一渠道时,制造商可在该渠道上的产品采取优质高价策略,但渠道上产品性价比降低,当品牌竞争越激烈,产品价格越低,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挤压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顾客策略行为与风险偏好下供应链利润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由1个生产商、1个销售商和具有策略行为与风险偏好的顾客群体所组成的供应链.存在顾客策略行为与风险偏好的情况下,利用理性预期均衡的相关知识,分析销售商定价与库存决策,研究供应链利润分享契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销售商的利润随着顾客风险偏好程度的增加而减少;为了缓解利润削减,销售商需要降低销售价格和订货量,而不是提高销售...  相似文献   

5.
策略型的顾客对于不同质量的产品以及不同时间的产品会有不同的估值和支付意愿,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应当考虑顾客的策略性行为。建立了由一个制造商(即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一个独立的再制造商以及一组策略型顾客组成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利用动态博弈理论分析了当由独立的再制造商负责回收旧产品并进行再制造时顾客策略行为和再制造品的质量水平对闭环供应链的产品价格、利润、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顾客的策略程度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减少,再制造商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增加。当再制造品的质量水平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降低,再制造商的利润先增加后降低,消费者剩余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瑞典国家顾客满意度调查为基础,研究了顾客满意度与利润之间的关联性和关联程度,探讨了感知质量、市场预期和价格对于顾客满意度的影响、顾客满意度对于利润的影响,以及顾客满意度与市场份额之间的关系.对上述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5个假设,利用瑞典国家顾客满意度指数(SCSB),建立假设检验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企业的最优产品创新策略及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通过构建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企业在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两种模式下和策略型消费者之间的定价与购买博弈,以及企业和消费者的策略性程度对于最优产品创新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的最优产品创新策略受到高创新产品相对于低创新产品的创新提升程度、二者成本差异,以及消费者的策略性程度的共同影响。第二,在考虑策略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背景下,当高创新产品的创新程度足够高,或者二者成本差异有限时,突破式创新策略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能提供更高的利润,还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三,消费者与企业策略性程度的增加,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突破式创新相比渐进式创新而言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零售商线上线下销售与消费者退货并存的双渠道供应链,构建考虑退货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模型以及考虑跨渠道退货策略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对比,研究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的零售商最优定价策略以及总利润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在不同退货策略下顾客偏好以及退货率对零售商定价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渠道的最优价格设置与顾客对渠道的偏好成正比,与退货率成正比。当顾客对某一渠道偏好程度高时,分散决策下的利润要高于集中决策,并且随着该渠道退货率的提高,这种利润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因此零售商应实施分散决策的渠道策略,鼓励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行竞争,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的服装产品,提供跨渠道退货服务的零售商总利润更高,在一定条件下跨渠道服务水平的投入会增加零售商的收入,但这种投入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保持服务与顾客回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姜宏  齐二石  霍艳芳  杨道箭 《管理学报》2012,9(10):1531-1535
通过对加入了顾客惰性因素的无理由退货策略建立数学模型,发现当惰性顾客存在时,商家的最优销售价格为只考虑理性顾客时的标准价格与惰性损失之差;最优退货价格为产品的清货价格与边际惰性效用贡献率之和;与只考虑理性顾客的无理由退货策略相比,惰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销量产生负影响,但在相同环境下却能为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创新顾客的公平偏好程度、薪酬合同类型(最优激励系数)与激励机制效果的关系入手,引入公平偏好理论(不公平厌恶和地位追求)、相对绩效评估(RPE)和参与成本要素,构建顾客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激励模型;其次,通过模型求解和分析,探讨分析各类薪酬合同中风险成本、不公平预期损失和激励效果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并确定企业采用的创新顾客最优薪酬合同类型。研究发现:在同一薪酬合同下,创新顾客愈不在意其参与成本的投入,该合同的激励效果愈积极;关于创新顾客最优合同类型的选择,意味着求解一个三方面权衡,包括风险成本、不公平预期损失和公平偏好的激励效果;对于公平偏好程度较低的创新顾客,企业可采用相对绩效合同,例如锦标竞争合同;对于公平偏好程度较高的创新顾客,当其风险规避程度较高时,可采用团队报酬合同,当其风险规避程度较低时,可采用完美团队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