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参考《墨辩》其余数篇文字,对《小取》关于逻辑推理的思想进行分析,认为:一,《小取》不仅从“明是非”等六个方面概括分析了推理(“辩”)的作用,而且明确提出了推理必须坚持“类”的原则。二,《小取》所列七种推理方法,“或”、“假”、“效”为演绎方法,其中“或”相当于今之选言,“假”相当于今之假言,“效”相当于今之直言;“辟”、“侔”、“援”、“推”四种为类比方法。三,《小取》分析了类推中产生谬误的原因,提出了“类同”、“齐等”等类比原则。由于《小取》作者受“兼爱”主张的偏见,也提出了“杀盗非杀人”等不合逻辑因而与其他分析相抵忤的命题及其论证。但是它仍不失为一篇杰出的古代逻辑学论著,值得我们今天从事逻辑学研究的人吸取借鉴。  相似文献   

2.
拜读任本命同志的《〈天问〉试译》得益颇多,首先是对原文顺序作了一些调整后,读起来确实感到连贯不少;其次是译文尽量做到通畅自然,忠实于原文。当然,见仁见智,译文也就不无商榷处。笔者不揣冒昧,对某些译句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此就教于任本命同志及大方之家。一、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任译:女歧没有丈夫,生了九个儿子是何缘故?”)何谓“女歧无合”?首先得弄清“无”字,诸家皆以否定词视之,误矣。“无”当为疑问词,《古书虚字集释》云:“无,犹何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何常之有”?注:无常位也。则“何”可训“无”也。《诗·小雅·谷风》:“无草不死,无木不萎”,《中  相似文献   

3.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全盛时期,礼作为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统治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一、周公确为周礼作者 周公在周王朝创立时,的确曾“制礼作乐”。《左传·文公十八年》记:“先君周公制周礼。”《尚书大传·周传·雒诰》亦记:“周公摄致,一年救乱,……六年制礼作乐。”《礼记·明堂》也记载:“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位,以制天下。……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国语·鲁语》说:“若使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这些材料可以充分说明,周公在周初确曾“制礼”。 《论语·八…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与周道通答问书张立文整理张立文按:日本天理图书馆藏《王阳明先生小像附尺犊》一卷,纸墨较好。卷首有“阳明教言”四字和阳明遗像写真,为明代文微明(公元1470—1559年)所书画。次为《与周道通答问书》[1],又次为《与道通书(五通)》,再次为吴昌...  相似文献   

5.
《社会》1988年第12期刊载的朱通华写的《〈沿海六行〉序》,介绍了费孝通先生的道德文章,很有文采,很有感情,令人对费先生十分敬佩。但是,我对费先生那句“著书耻为稻粱谋”的诗句却颇有看法此言豪则豪矣,壮则壮矣,惜乎不太切合实际,用一句俗话来表达,就是“饱汉不知饿当饥”如今,物价不断上涨,知识分子待遇微薄,靠一些稿费贴补家用的大有人在,写书写  相似文献   

6.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背枕内蒙古大漠,前临辽西走廊,东接辽河平原,西连华北平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朝阳之名源自《诗经》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取其“凤鸣朝阳”之意。历史上前燕、后燕、北燕三个朝代曾定都朝阳,史称龙城,故朝阳又有“三燕故都”之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古生物化石、佛教文化的重大发现一再带给世人惊奇,这不仅昭示了朝阳的神奇,更暗示着这片土地充满了等待挖掘的未知的神秘。中华民族的“共祖”之地被誉为“中华民族史前圣地,东方文…  相似文献   

7.
前日读到一篇题为《关于毛泽东简朴生活情况的通信一刘斌珍同志给海外读者的一封复信》的文章(《了望》97年第42期),心中颇有感触。刘斌珍是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发表过《毛泽东同志的发票和日常开支在》一文。可是,《开支在》一文中所达某些内容若常人“用一般的推理”却无法理解,引起海内外一些读者纷纷写信,询问《开支表》中有些细节是否属实?这些细节包括:毛泽东生前的“毛巾被打了53个补丁”,睡衣“打有73个补丁”,毛泽东的装进中常常见到制。“红薯、芋头、红米、玉米等杂粮”,甚至还有“马齿觉”。于是又引发出刘…  相似文献   

8.
许春樵同志在今年第六期《文艺报》上发表题为“一部有严重缺陷的影片”的评论,完全否定了电影《人到中年》,对照电影,细读许文,发现许文才是一篇有严重缺陷的评论。许文认为,电影《人到中年》里的人物和环境都是不真实、不典型的。“作者在创作中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根据主题需要去编造生活”,“只局限于一时一地,而忽视了整个历史和社会环境。”“因而不符合历史真实,也没有反映出生活本质”。最后,他把这一切归结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上走向一条片面、孤立、静止的形  相似文献   

9.
作者的《平等效率的同步增长的经济数学分析》一文发表在《学习与探索》1987的第3期。 一、规范的说明 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平等与效率不存在一种函数关系,我不同意这种意见。事实上,它们都是生产关系的函数。用X表效率、用Y表平等、用Z表生产关系,则X=f(z);Y=φ(z)。这是因为,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会有什么样的效率与平等的存在是明显不待言的。从数学的含义说,并不是有确定的函数表达式或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才是函数,而是变量间只要有对应,哪怕存在多值对应关系,都是函数关系。正因为社会主义经济首先是效率提高之后才导致平等,还…  相似文献   

10.
也谈用人     
也谈用人郭爱兰清唐甄《潜书·主进篇》有云:“为政亦多务矣,唯用贤为国之大事。治乱必于斯,兴亡必于斯,人也更无所由也,一于斯而已矣。”说明人才与治国兴邦的重要,同时也道出用贤、进贤之不易。今天,旧话重提,亦有相当的现实意义,诚如小平同志所言:“我们并不...  相似文献   

11.
关于李白第一次赴长安,一般都认为是开元十八年。为什么是开元十八年?郭沫若氏《李白与杜甫》依据太白《与韩荆州书》中有“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推算得出的。安旗同志复据太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的“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玉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作为补充。不过《与韩荆州书》作于开元22年,这时太白34岁。郭氏所引,乃言将33岁以前写成的文章”历抵卿相”,不一定指33岁这一年历抵了卿相。至“卿相”一词,似泛指一般  相似文献   

12.
顶着"海岩女郎"的名号出道,在《平淡生活》里,她在小巷口等着爱人,铅华不染,长发如海藻,她有一个单薄清秀的长相,不是大美女,没有那种耀眼的漂亮,但是却能让见过她的人过目不忘。像个邻家的女孩,并不是演艺圈的style。  相似文献   

13.
仁、德、礼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孔子说仁,以人为本;讲德,以政为主;谈礼,以国为归。它们各有不同的内涵而又互相联系,由此构成了他的道德政治模式理论。一、仁、德、礼与人、政、国孔子生当“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面对“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动荡而多变的社会现实,孔子是相当地不满。对此,他说过一句颇为典型的话:“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以下只注篇名)孔子是社会等级秩序论者,认为社会的安定有赖等级秩序的井然。因而,在孔子看来,政权下移,僭越成风,宗法贵族等级统治秩序的解体,会酿成社会的动乱,是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4.
两百多年前.郑板桥写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时,他表达更多的是无奈和困惑。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为人民服务》一文,以纪念因公殉职的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为郑板桥的困惑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朱元璋的智囊、明朝的开国元勋刘伯温在《郁离子·蜀贾》篇中讲了一种怪现象:“昔楚鄙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支也无以依舟,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于官卒而实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给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文中的意思是说:从前楚国边远的三县有三个县官,其中一个为官清廉但不讨上级喜欢,离任时连一叶小舟都在不起,人们都讥笑他是痴子。另一个则瞄准时机索取钱财,人们不但不责怪他贪赃反而称赞他贤能。还有一个则无所不贪,并用索取的钱财交结上司,像…  相似文献   

16.
关于周密的年谱,迄今只有三种:一是清人顾文彬所撰之《周草窗年谱》(清光绪二年刊,《过云楼书画记》卷二附见);一是冯沅君所撰之《草窗年谱拟稿》(1927年1月刊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第一卷第四号);一是当代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所撰之《周草窗年谱》(收入《唐宋词人年谱》,1955年6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夏谱初稿完成于1935年3月,以后又与有关学者反覆商榷,几经修改,历时数十载才正式付梓,故内容充实,考订精审,足以成为后人撰写年谱之范例,其学术价值之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词语与避讳研究》是史式、吴良祚两位同志新的科研成果,史式同志撰写《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吴良祚同志撰写《太平天国避讳研究》。研究太平天国的语言文字不是一件易事。十年前我给史式同志所撰《太平天国词语汇释》写的序就说过:“要了解太平天国词语不是一件易事,曾有一位研究过的人说是与甲骨文有同样的困难。这话虽然夸大了,但却说明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近来又听说“史学界也有人认为研究太平天国的语言文字是蚂蚁啃骨头,费力多而收获小。”但是,这两位作者却长期埋头于这种不起眼的工作,乐此不疲。史式同志在十年前就撰成了四十余万字的《太平天国词语汇释》一书;吴良祚同志十多年来发表了数十篇很有学术价值的有关太平天国词语  相似文献   

18.
天宝年间,唐玄宗外宠骄将,内倚权相,倦于朝政,把主要精力用于宠幸杨贵妃,荒淫享乐上。《新唐书·李林甫传》:“时帝春秋高,听断稍怠,厌绳检,重接对大臣,及得林甫,任之不移。自是帝深居燕适,主德衰矣。”由于宠幸杨贵妃,国内政治局面日见恶化。《新唐书·杨贵妃传》:“妃每从游幸,乘马则力士(高力士)授鞭策。凡充锦绣官及治琢金玉者,大抵千人。奉须索,奇服秘玩,变化若神。四方争为怪珍入贡,动骇耳目。于是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以所献最,进九章银青阶, 翼户部侍郎,天下风靡。妇嗜荔枝,必欲生置之、乃置骑传送,味未变已至京师。”因…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七年夏天,我在《光明日报》《文学》副刊发表了一篇短文,题为《“秦王”辨》,批判“四人帮”。“四人帮”把李贺归到“法家”,论证之一,即《秦王饮酒》歌颂了秦始皇。文章主要驳这一点,并提出“秦王”当指唐太宗李世民。一位同志看了以后说,《秦王饮酒》是否写秦始皇,这是学术问题,可以讨论。文章却把它和“四人帮”挂在一起,作为批判文章来写,这不是商讨问题的态度,弄得不好,就流于简单化和主观武断。我听了觉得说得对。但文  相似文献   

20.
崇祯亡国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崇祯何以亡国,历来众说不一。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王朝后有一种观点认为崇祯亡国于取士之弊。据《明季北略》记载:“献策既奏疏,出朝,遇李岩,散步偕行,适见二僧设两案,供养崇祯灵位,从旁诵经礼忏。降臣绣衣乘马,呵道而过,竟无惨戚意。岩曰:‘何以纱帽反不如和尚’?献策曰:‘此等纱帽原是陋品,非和尚之品能超于若辈也。’岩曰:‘明朝选士,由乡试而会试,由会试而廷试,然后观政候选,可谓严核之至矣,何以国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