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3.
印度安全战略及中印安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印关系是中国周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内建设需要睦邻、安邻,稳定周边。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和我国的重要邻国,其安全战略对中国西部安全环境和中印关系会产生重要影响。从关注中国周边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印度安全战略中对华关系部分,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既有不利的方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中印双方在安全利益上体现出相互依存性,具有共同的需求。和平友好、对话协商应该成为21世纪中印两国关系的主旋律,这不仅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也符合中印两国的安全战略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关系的基本原则与重要法宝,这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指导并促进着中印关系的恢复与全面发展。中印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是:合作的空间与领域更加广阔,在边界问题上双方会达成基本满意的方案,印度新政府将继续推动两国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地发展,两国关系进入成熟与全面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作者篇名期页【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意识从小说创作看美国性伦理与政治意识间互动的演变中国语境下的中国哲学形式文化“送去主义”与和谐世界建设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文明整合与CHINDIA“儒教”还是“儒学”?——关于近年中日两国的“儒教”说儒学的日本化与江户汉诗儒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中西文化差异与儒学的与时俱进西方感知现象学与中国感物说斯塔罗宾斯基:批评的轨迹与阐释的循环【“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笔谈】适应全球融入内地——香港为什么能够保持如此繁荣回归后香…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强。国际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中印关系,这一国际关系格局中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旨在对冷战结束后全球化时代中印关系的新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中印两国顺应全球化潮流,为各自的国家利益使双边的政治、经贸、文化等关系得到新的发展,中印大同(CHINDIA)是中印关系未来发展之走向。  相似文献   

7.
中印两国携手共建共享中印安全共同体,对于缓和两国关系、维护区域安全稳定乃至共创“亚洲世纪”与“世界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安全共同体理论和国际共生思想、中印文明互鉴的价值基础及互惠互利的现实需求和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实践经验等,为新形势下中印安全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思想指导与可行条件。但是,由于印度对中国存有信任缺失与认同危机,并从海陆双向对中国采取了诸多制衡举措,给中印安全共同体构建带来诸多现实挑战。未来,中印两国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凝聚价值共识,以战略互信促进互利共赢,以制度规范制订优化框架设计,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突破口,并逐渐拓展中印安全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丰富中印安全共同体构建的内容,才能为增进中印关系和破解中印安全困境、维护区域安全稳定贡献中印两国的思想智慧与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29日,云南省南亚学会围绕4月5-1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印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发起组织了“温总理访问南亚四国学术研讨会”,围绕中印关系及对世界的影响、21世纪的南亚形势、中国与印度的经贸关系前景、云南与印度在中印关系新形势下加快发  相似文献   

9.
南亚核试验之后中印关系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印度的核试验主要是对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反应,它对中印关系的消极影响是短暂的;第二,印度核试验为中印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的解决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南亚核试验为中印关系中巴基斯坦因素的化解创造了条件;第四,与冷战时代相比,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基本地缘安全形势没有大的改变,中国政府必须首先安定其西南边疆.  相似文献   

10.
中印边界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中印重开边界问题的会谈,两国成立了边界问题联合 工作组,确立了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以及边界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制定了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和框架,逐渐达成 了边界问题不构成两国发展关系障碍的共识。目前,中印边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在边界实控线划定上双方存在分 歧;边境毗邻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给中印边界问题解决带来潜在影响;两国关系中存在的竞争性因素使得在边界问题解 决上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印边界问题的现状,使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持较为谨慎的态度,这对地区 局势的稳定、对中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大国战略关系的动态均衡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出现了喜人的发展势头。这其中,文化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两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亲缘性质,在各自心目中的形象也都比较良好,随着两国交往的不断深入,文化因素的积极作用得到凸显。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韩国方面处于相对较高的“强势”。如何正确看待最近几年兴起的“韩流”与“汉潮”,把握住中韩两国交流的时代脉搏,是关系到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乃至东北亚和平的重大课题,发展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对于民族认同及两国之间全面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友好合作平台,智库合作在其间发挥着润滑剂和推进器的作用。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不可忽视的大国和中国最重要的邻邦之一。中印智库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是大势所趋。中印智库合作面临着重要历史机遇,双方友好往来历史悠久、人文交流迈向深入、智库高端人才集聚、权威意见需求迫切;与此同时,也需应对来自第三方力量和不确定因素冲击、制度化约束和独立性缺乏、国际影响力话语权较弱等带来的挑战。提出通过强化政治互信交流、着力培养智库国际影响力、共建共享学术平台及研究成果等发展对策,推动中印智库合作可持续发展,营造两国智库间的友好合作氛围。  相似文献   

13.
自1871年以来,中日之间的人员往来、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在中日关系的建立和文化交往中,皖人和其他省份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李鸿章与中日建交、驻日使馆里的皖人与日本、皖人与赴日教育考察等内容构成了皖人与日本交往的主线;皖人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代以来中日交往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14.
浅析21世纪以来我国的睦邻外交政策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睦邻友好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了地区经济繁荣;开展安全对话,实现了共同安宁;扩大文化交流,建立了文化共识.事实证明,中国的崛起对周边国家不但不构成威胁,反而是巨大利益和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后半叶起,中日两国开始互派驻外使节,使团人员在促进中日关系与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黎庶昌曾两度出任驻日公使,其间他多次举办和参加中日官僚文士宴饮诗会,接连编辑了多本与之相关的宴会诗集。其使日之饮不但弘扬了东方传统文化,推动了中日间的文化交流,而且将文化与外交相结合,促进了中日两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元代中日两国的关系处于僵持状态,但经济、文化的交往并没有中断。而元代的宁波(庆元)不仅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和枢纽,同时也是对日战略进攻与防御的前沿。这种矛盾的性格特征给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是由当时元日两国复杂的关系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传统农业经济和科技得以迅速发展。加之交通网络的形成和秦汉王朝对岭南地区的移民和开发,中原王朝农业科技文化对外交流逐渐兴盛。这一时期作为古老农业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在作物品种、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以及工艺制品等农业科技文化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两国之间的这种交流是两个对等主体的不同文化类型的相互渗透,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在两国间产生了积极的回应,丰富了各自的农业文化体系;同时,也奠定了历史时期两国之间频繁交流的基本内容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来华留学教育事业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却仍然存在总体思路不明晰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注重人文关怀,但思想文化引领不够;注重形式创新,但内涵价值凝练不够;注重“引进来”,但“走出去”不够三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中的增信释疑、融通互鉴作用,做好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先行者和创新者,就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给北科大学子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始终遵循坚持党的领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及坚持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在筑牢中华文化自信根基、凝聚价值共识和创新载体方式这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