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3年7月25-28日,由四川省苏轼研究学会主办、乐山师范学院承办的第18届苏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眉山、乐山两地举行。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全国各地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苏学爱好者,此次研讨会还吸引了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韩国东国大学校和台湾东华大学、东吴大学等学者共襄盛会,充分展示了三苏研究的活力和三苏文化的影响力。此次研讨会以“三苏文化传承创新与地方文化研究”为主题,进行广泛交流与探讨,进一步开发“三苏”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资源,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弘扬苏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爱民爱物思想,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次研讨会共收到90篇论文,涉及“三苏”文化精神与地方文化建设;“三苏”文化传承创新的现代价值意义;苏轼成才与地域文化环境关系;苏轼生平、思想、创作、影响;“三苏”政治、军事、经济、文学和文化思想比较;“三苏”在北宋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的再认识等诸多方面。会议期间,召开了四川省苏轼研究学会理事会,就苏轼文化名片打造、人事安排、会刊质量提升进行了商讨。与会专家学者还分别参观了眉山三苏祠和沙湾郭沫若故居。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以苏洵、苏轼、苏辙为代表的“三苏蜀学”的基本思想内涵,并通过对《东坡易传》的分析阐述了蜀学的几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陈友冰 《学术界》2023,(11):133-146
苏轼豪放词风和当时宋与西夏的西北战事,以及苏轼对此战事的态度密切关联。熙宁六年的“熙河大捷”促使苏轼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形成;元丰六年“永乐之败”又促使苏轼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豪放词风由豪放雄壮向清壮深沉、多内心反省转变。  相似文献   

4.
清扬 《天府新论》2001,(6):94-95
为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苏轼逝世 90 0周年 ,中国苏轼学会于 2 0 0 1年 8月2 1—2 3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并同时召开了中国第 1 3届苏轼学术研讨论会。此次会议由眉山市委、市政府和中国苏轼研究会联合主办 ,海内外学者 1 2 1人出席 ,大会收到论文 90篇 ,丛书一部 (1 2册 )。兹将代表们的口头发言和论文的主要观点作如下概述 :一、对苏轼生平事迹和思想的研究本届学术研讨中 ,涉及苏轼生平及思想的文章不少 ,开掘更深细一些。有代表从封建社会极为重视的君臣关系入手 ,指出苏轼在儒家君臣观念和伦理道德体系中 ,强调…  相似文献   

5.
围绕苏轼词作的本质内核,第一部分分析了苏轼人生体验的三个层次:对人生自由的表层体验,以入世法寻求自由,现实中无法实现;在矛盾中寻求自由的精神家园,展示了苏轼对人生自由的探索过程;只有做到物我双忘,才能实现心灵超越和精神自由.文章分析了追求人生自由调的意义,它来自时代又超越时代,反映了人类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第二部分从对“以诗为调”和苏词风格的辨析中,阐述了苏轼词的基本艺术特征:自由.从而将“人”、“文”统一于“自由”这一基点。  相似文献   

6.
杨罗生 《云梦学刊》2004,25(4):76-80
追求自由,是东坡词的本质内核。首先表现于追求“适情”人生。其次表现于艺术上追求“天然”。苏轼将“人”、“文”统一于“自由”这一基点。  相似文献   

7.
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代诗坛代表人物,黄庭坚师从于苏轼,按常理说二人的诗歌创作应是相似的,但通过两人流传下来的诗可以看出,他们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二人的诗歌特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也有其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信息传递     
2006年8月16—18日,由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办的“中唐以来思想文化与社会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举行,《学术月刊》编辑部应邀派代表出席。2006年8月16—17日,由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主办的“中国文学与文化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学术月刊》编辑部应邀派代表出席。2006年8月18—20日,由中国明代文学学会、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年会暨2006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学术月刊》编辑部应邀派代表出席。2006年8月…  相似文献   

9.
学海短波     
由《哲学研究》、《世界哲学》、《人文杂志》、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哲学界的学术走向与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理论研讨会”于 2 0 0 4年 5月 10— 1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 ,来自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四川、陕西、吉林、黑龙江、广东等省市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河北学刊》编辑部应邀派代表参加。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文艺理论的边界’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5月 1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河北等省市的三十…  相似文献   

10.
刘锋焘 《文史哲》2006,(5):82-87
李煜后期的词作“感慨遂深”,与前期词作的绮靡香艳绝不类同,在词史上第一次“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这一开创性的贡献直到苏轼的出现才真正得到了自觉的继承。从李煜突变性的开创,到宋初诸人有意无意地渐变,再到苏轼明确地自觉,“士大夫之词”在各种内因外因的作用下完成了它演进确立的过程。而李煜和苏轼,则是千年词史上两个重要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1.
学海短波     
20 0 4年 9月 6日 ,由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主办、石家庄三鹿集团协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六十周年座谈会”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举行 ,来自省会相关单位的三十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河北学刊》编辑部应邀派代表参加。2 0 0 4年 10月 7— 9日 ,由东南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江苏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道德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河北、广东、湖北、湖南、江苏以及美国、英国、瑞典等地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河北学刊》编辑部应邀派代表参加20 0 4年 9月 17— 19…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诗化词是词学观念和词学意识的改变,这种变化改变了词的柔媚纤弱传统面貌,使词摆脱了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词的健康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13.
北宋初期词人张先以其丰富而颇具革新意义的词体创作成为一代名家,影响了当时和其后的词坛,尤其是其词作中表现出来的“以诗为词”倾向,直接影响了苏轼的词体创作。从环境、组织、创作、个性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张先对苏轼词创作产生影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苏轼对儒、佛两家理论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性的会通是其思想中值得关注的一面,也是其文学风格的基石之一。本文旨在从《南华长老题名记》一文出发,探讨苏轼得出“儒释不谋而同”这一论断的思路历程和思想根源。同时也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发展史的角度,以儒、佛两家的理论为依据,对苏轼融合儒释的观点做出一定的分析和评判。  相似文献   

15.
《人文杂志》1984年第4期载《“三苏”到过耀县》一文,读后颇有疑义,兹提出商榷。 “三苏”在文学史上系“北宋蜀学”的简称,源于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不能用“三苏”来指代苏氏父子中某一个具体的人。早在南宋时代的邵博就说过:“苏轼、苏辙无一字及简夫。”(《闻见后录》卷十五)说明与雷简夫订交的只是苏洵,而不是苏氏父子三人。  相似文献   

16.
唐代国家选用宰相的数量之多,在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作用之显著,为历代所罕见。近年来学者对唐代宰相群体的研究日益关注,以其为对象来考察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民族关系,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邓昭祺 《中州学刊》2007,16(4):192-196
不少评论家把柳永和苏轼分别看做“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对立词派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苏轼很不满意格调日趋卑下的婉约词,而不少柳词正是格调不高、“浅近卑俗”,因此,苏轼就应被视为起来对抗柳词的健将。这些评论家的依据,是历代词话、诗话、笔记里的记载。其实,这些古代词话之类中的说法并不可靠,因为它们的作者的创作态度并不太严谨,以致经常出现张冠李戴或颠倒黑白的情况。如果只依这些不太可靠的二手资料,推断苏轼贬抑柳词,说服力并不强;但如果只根据苏轼本人的著作来判定他对柳词的态度,就看不出他有鄙薄柳词的意思。苏轼所谓词的“柳七郎风味”,其实并没有包含柳永词格调鄙俗这层意思。  相似文献   

18.
孙康宜先生的词学研究专著《词与文类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学研究的实际出发,采用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重新审视词学发展历程,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北美文学研究界流行的"文体研究"的新方向。在对柳永词和苏轼词的研究中,孙康宜先生"透过语言分析来探索作品的意义",从措辞、语法、句法、文体出发,通过对零落的词语和段落进行非常谨慎、细致而感性的分析,破解研究对象的内涵,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都给后来的词学研究者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由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和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华伏羲文化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8月 2 0日至 2 3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有“羲皇故里”之称的甘肃省天水市召开 ,来自中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大家围绕伏羲氏和伏羲文化 ,本着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结合实地考察 ,广泛深入地进行了研讨 ,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现将研讨会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伏羲文化与中华民族本源文化关系问题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 ,伏羲氏的时代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 ,把…  相似文献   

20.
孟祥凯 《快乐青春》2014,(10):24-26
苏东坡,即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充满天真烂漫的趣味,喜画枯木怪石。苏轼的父亲苏洵志在科举,由于做学问的时间太晚了,大约是在苏轼出生之后,那时已过而立之年,结果屡试不中,只能感叹自己怀才不遇。苏轼出生后不久,苏洵便到京都去游学,所以苏轼一直到8岁都没有受到过父亲的教诲。母亲成了他最早的启蒙老师,母亲程氏出身书香门第,人品、学识都相当好,对儿子的教育也非常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