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朝前期虽然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稳定,但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对山地和洞庭湖的过度围垦,降低了洞庭湖对洪水的调蓄作用,加之吏治腐败、清初的战乱及奸商囤积居奇、操纵粮价等社会原因,致使湖南地区灾荒频仍,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2.
阿昌族习惯法的传承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南大学跨世纪民族调查——阿昌族社会调查资料,探讨了阿昌族习惯法的传承形式,分析了阿昌族习惯法的现实社会功能及其存在并产生作用的根源。文章指出,正确处理处于现代社会转型期的阿昌族社会秩序问题,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阿昌族习惯法,二是要正确处理国家制定法与阿昌族习惯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彝族法文化是中国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自然形成和智慧累积的成果,是彝族习惯法观念、习惯法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法规范、习惯法行为和习惯法的实物形态的总和。受彝族社会的封闭性、习惯法不成文特点、强烈的敬老观念和传统教育方式等的影响,彝族法文化主要通过口头和行为两种方式进行传播、继承,具有前塑文化的特点。在彝族法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德古和毕摩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之后,女真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原有的女真习惯法已不能调整当时的民事法律关系。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尔哈赤通过颁布谕令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汉族传统法律的基础上,对女真习惯法予以改良,取得了比较积极的作用。通过考析努尔哈赤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到少数民族习惯法和汉族传统法律逐渐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习惯法发挥作用的鼎盛时期在中华人民共国和成立前.后来,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的变迁和国家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民族习惯法已经逐步被国家制定法所取代,丧失了以前的强大功能.我们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民族习惯法的历史状态,当前存在的形式、发挥的作用,社会各界对民族习惯法的态度,以及民族习惯法的未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企图揭示民族习惯法在国家制定法的强大压力下的生存状态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清代前期的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期的乡约段自成在清朝前期,乡约在全国普遍建立,并在乡村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迄今史学界对此未见专文论述。本文拟对清朝前期的乡约作一初步探讨。讲读乡约源于周代之读法。周代之制:正月之吉,"州长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1其德行道艺而功之,以纠...  相似文献   

7.
北洋政府时期的币制和纸币的流通李育安本文是笔者研究《中国纸币史论》的第五篇文章。前四篇刊登在《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3期、1991年第2期、1993年第1期、1994年第6期,分别对宋、元、明、清朝代纸币产生、发行、流通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构建侗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解决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民事纠纷,有必要在司法实践中对侗族婚姻习惯法的宽容和合理利用,以此改善民族地区司法的纠纷解决能力及社会效果,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和亲合力。结合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和林溪两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就实现国家法和侗族婚姻习惯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良性互动作了探讨,期以促进侗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族民事习惯法的民法适用现状呈现出腹心地区依然适用习惯法;过渡区优先适用习惯法;边缘区习惯法与国家法博弈和竞争的三种样态。前两种样态我们可以称之为错位,最后一种可以称之为断裂。这种错位和断裂的原因主要在于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因此,文章通过对这些样态和原因的深入分析,以期为找到一条适合于民族地区法治现代化的“路径”提供参照和依据,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国家统一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在理论层次上对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内涵和外延做了明确界定,并区分了习惯法与习惯、与国家制定法的差异,进而深入分析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相融合的一面,指出习惯法是国家制定法的渊源,两者互相配合,共同维护社会整体秩序。同时,习惯法由于其与现代法制精神存在严重的文化差异,故又表现出与国家制定法相冲突的一面。文章深入挖掘了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及消解的方法,以求为转型期的中国法制建设提出一些可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地区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并存交融之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南地区苗族习惯法是该地区苗族社会民间维护社会秩序进行社会管理的强制性准法律规范。承认苗族习惯法在黔东南地区苗族社会的存在,说明我国在思想多元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是并存与交融的。因此,正确对待黔东南地区苗族习惯法的精华和存在问题,力图寻找苗族习惯法传统与现代法治进程的结合点,从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处理好国家制定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关系。是我国现代法治建设中应引起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清朝及民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鄂伦春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萌芽形态的宗法制度,表现在继承制度、婚姻缔结、宗教信仰、丧葬祭祀、族谱、习惯法等方面。鄂伦春族萌芽形态的宗法制度产生的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具有特殊性,其产生经过、存在状况及在当今社会的残留形态都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少数民族谚语有一部分是民族习惯法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体现阶级专政本质,各阶级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和政权对习惯法的强制施行,具有社会调整功能、社会规范作用,不同于仅受社会舆论力量制约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在南非法律传统中,南非习惯法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南非习惯法有官方习惯法和土著人习惯法两种,通常所说的南非习惯法就是指南非土著人习惯法。在前殖民时期、殖民时期和独立以后新宪政时期,习惯法在南非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特点、适用的范围和条件都是不同的。在新宪政框架内,南非习惯法与普通法基本处于同等地位.但在司法实践中,南非法院在如何适用习惯法等问题上仍遇到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清朝前期 ,湖南境内普遍建立了以储粮备荒为目的的常平仓、社仓和义仓。此期 ,封建国家制定了严格而全面的仓储管理章程 ,湖南的官民也重视修建仓储。因而 ,各地的仓储在缓解社会灾荒危机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实际上也是地方封建势力有效控制社会的一种微观反映  相似文献   

16.
国家法的实效性并不简单的取决于其强制力,而与民族地区所处社会的和谐度有关。国家法是一个有缺失的社会规范,它在民族地区要发挥社会实效,必须借助民族习惯法实现本土化。国家法应确认民族习惯法的基本正义,承认民族习惯法必要的生存空间与司法适用效力,实现与习惯法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习惯法应借助国家法实现规范化。国家法与习惯法彼此应从"制度认同"到"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7.
瑶族习惯法研究玉时阶世界各民族都曾有过习惯法,而且都曾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瑶族不仅历史上有过习惯法,而且一直残存至今,并同当代农村的乡规民约相互渗透、结合,规范瑶族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活动。事实上,习惯法已成为我国现行法律的一种补充内容在瑶族社会中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习惯法作为习惯法的一种 ,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 ,是“活的法律”。少数民族习惯法在维持社会秩序、培养社会角色、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存在及特点 ,继而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 ,最后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清朝前期(1644~1839年)湖南境内发生的生物灾害主要为虫灾和疫灾。虫灾以危及稻麦的蝗灾为主,疫灾既有危及人体的瘟疫也有危害耕畜的牛瘟,对社会生产生活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游牧社会家庭财产的分配继承习惯法初探参普拉敖力布我国蒙古、藏、哈萨克、鄂温克、裕固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习惯法,一直具有非常高的社会效力。习惯法是游牧社会全体成员所共有的,是每一位游牧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在人烟稀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