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作欣赏     
《山西老年》2010,(2):37-37
山水画不同于风景写生,它不是具体环境的描绘,而是借景抒情,是心中的一境,为之意境。此画是通过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之景,抒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感受和饮水思源之情。  相似文献   

2.
庄子学说本意不在论审美欣赏,而更多的是政治哲学,但其包含的智慧是丰富而普遍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对艺术美、自然美的欣赏理论和思想。庄子认为,审美欣赏的本体源于“道”,审美欣赏的主体是体道者,审美欣赏的本质是体道之人对“道”之美的世界自然之情的投注,与“道”之美的境界相融与契合,因而庄子对审美欣赏特点的描述和分析具有独特性。庄子关于审美欣赏的理论是“道”之哲学向美学的生发和演化。这种美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寻求美、提升生命的质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第一部作品《智血》中,“眼睛”这一意象贯穿小说始终。奥康纳赋予“眼睛”高度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求知求真的激情,引导主人公认知自我。它也象征着通向超越世界的心灵之眼,照亮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之路。但并不是所有的“眼睛”都能获得心灵之眼的视觉。要想获得心灵之眼就必须牺牲肉体之“眼”。  相似文献   

4.
名作欣赏     
《山西老年》2014,(4):37-37
《雪山初晴》是一张多彩的套色版画,作者以雪后放晴的浩渺西域世界为主题,追求心灵的空静……作品在展示西藏雪域高原的山势之美上,用清澈流动的河水与排阵飞翔的雪雁给予了山的生命诠释,因为凝重与活力的强烈对比,画面的视觉便升华到博大与包容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凡文章,包括古文在内,都有“文眼”。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文眼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牧《阿房宫赋》的文眼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文眼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  相似文献   

6.
文有文眼 ,戏有戏眼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也应有最能吸引学生的闪光点———课眼。抓住它 ,可以纲举目张 ,通过它 ,学生可以窥探全课之精髓 ,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有重点、有条理、有系统地掌握知识。课眼的设置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课文的“文眼”或“诗眼”即可作为课眼“文眼”是作者炼字立意、叙事描景、理线点题之结晶 ;“诗眼”则是诗的意境的浓缩、诗人情感的真实再现。有些课文 ,教师可以直接把“文眼”或“诗眼”作为课眼 ,准确把握作品主旨。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题目中的“记念”即是该文的“文眼” ,教师在讲…  相似文献   

7.
唐诗欣赏     
本文名曰诗歌欣赏,实则是门外说诗。多年来虽对唐诗较为偏爱,但因自己心驽手笨,竟毫无见地。 今年暑期稍得宽余,同邻舍张某“日谈一诗”,加之字推句敲,逐行之成文。月余之后,已积成册。一日李同志来家闲叙,我拿诗向他请教,他指教之余,提字曰:“唐诗欣赏”。又在他的鼓励之下,从中抽出几首,发表于此,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8.
黄彩虹,安徽枞阳人,1951年3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军旅书法家,高级记者,曾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从上世纪50年代上小学时就热爱书法,多年来对书法艺术执著钻研。既研习了晋代书法草圣“二王”(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书法,也吸收了唐代狂草大师怀素书法,并吸收了郑板桥等诸家书法之长。在实践中薄采众长,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书体。其书作遵古求新,书体多变,有的遒劲刚健,有的圆润流畅,有的纵逸奔放,有的严整秀丽。中国书法名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长青曾撰文评论其书法作品,“无论草书还是行书,都有着与其他书法家笔下所不同的古雅和浓郁的书卷气……其楷、隶劲力浑厚,行草笔若游龙。”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老书法家刘艺评价其书法作品“有雄强厚重的风貌,豪放之情跃然纸上。”2014年5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了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写展名的“黄彩虹书法作品展”。出版有《黄彩虹书法作品集》。  相似文献   

9.
英语诗歌以其独特的文体形式充分调动、发挥语言的各种潜能,使之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读来隽永,富有音韵美。  相似文献   

10.
宋词欣赏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如果把它同诗作比较,大体上说它在节奏上更富于变化,在用字上更讲究声调,在言辞上更接近口语、更活泼流畅,在描写上更细腻,它兼有诗的美和音乐的美,虽然曲谱早不存在了,但节奏和声调仍体现着音乐的特色。 “词”起源于隋唐民歌。当初,它题材丰富,涉及了广阔的社会面,但不无粗糙之感。后来文人染指其间,争相仿效。到晚唐五代,君王、宰辅也常常以填词唱曲为能事,推波逐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古版本中某些颇具特异性的文字,可称之为“版眼”。“版眼”的妥善选定和正确运用,在分析和推断《西游记》版本的承传演变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对明版早期3部《西游记》的承传演变关系和《西游证道书》是清代诸版本之“祖本”两题的论述,借以证明“版眼”是破解《西游记》版本承传演变之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楹联是一种被大家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晋祠楹联自明清以来,已产生了不下百余副,且不说那些名人大家之作,单看其中的佚名楹联,也颇为脍炙人口、值得咀嚼。  相似文献   

13.
读书联欣赏     
重视读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对联,令人喜爱。撰写读书联的人本身就是志在书山探宝,心向学海寻珠之人。他们撰写的读书联或谈志向,或谈情趣,或谈读书甘苦,或谈心得体会,或谈读书之益,或谈学习态度,都是肺腑心声,甚至是毕生苦读的经验,但总是意关爱书,指明读书的作用.指导读书、强调读书与实践并重,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欣赏播音员     
我对中央电视台的几位新闻播音员可说是情有独钟。在我看来,出色的新闻播音连同播音员在荧屏上所显露的风采,也是可以欣赏的。 罗京是一位“老”播音员了。当年的罗京在荧屏幕上一露面,就令人惊叹其眉清目秀,其独特的播音风格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罗京不会笑”,多年来,罗京用平静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向我们报告每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朗朗乾坤下有鼓舞人心的消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事件发生。罗京的意思是,这没有办法,我只能如实报道,世界就是这样曲曲折折前进的。罗京可说是从播音的角度恢复了新闻的客观性。那  相似文献   

15.
英诗的排行是判断一段文字是不是诗的重要依据。一首诗以一定的排行形式出现是诗人的内心思想、诗的内容、和诗的形式的有机结合。对英诗的排行和形式的分析也就自然成了英诗欣赏的通幽之径。  相似文献   

16.
榆次老城北大街明清时期的老商号林立,楹联甚多。一些出自名家之手的楹联,不仅笔力雄健,书艺精深,而且联意隽永,耐人寻味,谨举几联如下:“双庆号”之楹联:经济须识陶公术,贸易常怀管鲍心。上联的“陶公”,本名范蠡,字少白,春秋时楚国人,后任越国大夫。后居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改名“陶朱公”,因经营有术而致富,后称经商为“陶朱公事业”。下联的“管鲍”,指管仲和鲍叔牙二人。管仲(?—前645),即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的政治家。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管、鲍二人相知最深,后常以管鲍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北谦亨”…  相似文献   

17.
盛寿藻先生简介 盛寿藻(192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现为新加波“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素问》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成书于何时何人是学界历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对《素问》用词特点进行研究,是推测其语言年代的又一路径。"戴眼"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其意义众说纷纭。从"戴眼"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同时代的相关词语的含义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可以推定"戴眼"为"眼珠偏向一方"之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欣赏伦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伦理学是对文学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研究对象有文学创作活动中的文学创作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的文学欣赏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涉及专业读者及大众读者,所以有文学批评伦理和文学阅读伦理之分.文学欣赏伦理讨论的一般问题是作品阅读与读者类型划分,以此来确立在应用伦理学的视阈内文学伦理学可能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书眼     
人们把核心的东西、精髓的东西称为“眼”。书眼,自然是一部书的核心和精髓,或者叫神、叫魂。读书如果抓住了书眼,就会如匠人破薪,顺理而进,迎刃而解;读书如果聪明一点,找到书眼,不仅事半功倍,而且极有趣。读书在于见识,发现书眼是见识中之见识。任何书都有书眼,但有眼无珠的书也不少,不值得深究。书眼@马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