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被视为中国文论"开山的纲领"的"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谈及这一段经典的文字,一般的论者重视的是"(舜)帝日"而非"夔曰".  相似文献   

2.
"曰"在古汉语中有三种用法,一为"言",二为"谓",三为助词.在西周金文中"曰"可作介词,相当于"对"、"于"."曰"作介词,为传世文献所少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民间立场和田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广云 《江海学刊》2004,(2):211-215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象化观念性现实存在,可以从三个基本视角来看,一是把它看做意识形态,二是把它看做理论体系,三是把它看做文化现象.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上层建筑,它蕴涵着"官方立场";作为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专家学者学术研究的文本符号系统,它蕴涵着"知识分子立场";作为文化现象的马克思主义,内化积淀于民众心理状态中,渗透附着于民众生存状态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它蕴涵着"民间立场".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民间立场"是原生态的,"知识分子立场"是次生态的,"官方立场"是又次生态的."官方立场"通常从"政治语用学"或"政治解释学"的视域来阐释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版本研究"以及"比较研究"则往往是"知识分子立场"的表现.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出的"田野研究",是在"民间立场"上借用人类学、民族学术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论,它主要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文化现象,揭示内化积淀于民众心理状态、渗透附着于民众生存状态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人们所实际接受、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田野"."田野研究"的最终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民间立场"的呈现,它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性质和程度上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传播,启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并且为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民间立场"与"官方立场"、"知识分子立场"的视域融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论中古假面戏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是我国假面(头)戏流行的时代,本文对这些戏剧(弄)进行了汇集,以"假面戏群"这一新的概念对之作出概括,对假面戏群的共同特点作了分析归纳,认为:第一,这一群体与中古的参军戏、傀儡戏、傩戏、百戏、歌舞戏之间存在着若干联系;第二,这一戏剧(弄)群体多数带有悲剧的性质;第三,此群体中的大多数与西域艺术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人美术作品"是特定历史时代的文艺现象,鲜为学界关注.意识形态的表达和强调是这些"工人美术作品"的核心任务和最终目的.那么,通过对激活意识形态的具体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的急迫表达产生的"艺术失真"等问题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工人美术作品"中展示出的政治与艺术的复杂关系.在"工人美术作品"中,激活意识形态的方式有二:一日"标语口号";二日"图像符号".这些要素看似"无意而为",实则"刻意布置".倘失去这样的要素,工人美术作品意识形态的表达就大打折扣.同时,意识形态的执拗使得造成了"工人美术作品"的"艺术失真",这体现在形式上"照壳人物"的冲动和在内容上"制造现实"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明戏"作为戏剧名词出现于20世纪初,渐渐消失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其间,不少戏剧现象都被指称为文明戏.据史料分析,文明戏可大致分为清末改良京戏--文明新戏;清末学生演剧--文明新剧:清末民初职业化文明戏--新剧;民国初年天津戏曲--文明戏等.此外,在民间,也有把现代戏曲、话剧、歌话剧,甚至全部现代戏剧称为文明戏的现象.各种文明戏的共同特征是其宣教功能,文明戏在演出形态上的表现与这一功能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口袋户口大学生"是一个新的"类农民工群体".这一群体目前面临着就业不稳定、住房困难、社会保障缺失等困境.解决这一群体所面临的诸多困难要采取多种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高州木偶戏是广东古老地方戏剧之一,因"琢木为偶"而得名,又名"鬼仔戏",其源起于福建布袋木偶并结合当地民俗文化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广泛流传于高州的30个镇、街道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州木偶戏是木偶和道情戏的完美结合,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2006年高州木偶戏先后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章着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以高州木偶戏保护与传承为个案,通过对其形成地高州市的田野调查来揭示目前高州木偶戏生存发展现状,探讨当代社会语境中高州木偶戏保护与传承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移民、他者化与身份认同:电影里再现的上海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文化传统被另一种文化传统所压迫,虽然表层看来是消灭了,实际上却以隐形结构的形式深藏在民间.在新环境中又可以重新得到恢复乃至复活,这种现象可被命名为"近现代传统的复活".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上海的资本主义和城市文化,在社会主义时期被压制为隐形结构形式,进入90年代以后才得以复活.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各地掀起了"上海怀旧热",主要是针对社会主义时期以前的上海,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而言的.老上海是与安全享用资产阶级空间的欲望相结合,提供给人们一种所谓"改变时间经验,稀释历史性,记忆类似历史感觉的怀旧现象"的"被想象的怀旧".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51-256
江西广昌"孟戏"是一部有500年传承历史的祭祀形式的地方戏曲,该戏以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为题材,融合三元将军蒙恬、王翦、白起于战乱之中拯救逃难母子为民赐福的神话传说,以"戏神"的角色出现。每年正月进行一次"圣演",举行全村祭祀神灵的大型巡游及请神送神等一套仪式活动,将三元将军供为神灵,进行英雄崇拜。演出之前村民还要敬神祈福,期盼来年万事顺意。孟戏是以对三元将军的英雄崇拜、并在此民间礼俗背景下而长期存在的一种与民间宗教信仰相互依存的宗族戏,其宗教信仰与家庭教育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也是该区域民众民俗文化生活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1.
宣炳善 《学术界》2007,(4):121-126
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的电视口头表演不是民间传统意义上的"说书",而是当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新口头表演形态,即"说史".易中天"说史"重在"品",而不在叙事,具有知识分子特有的言说风格.民间说书艺人"说书"与电视知识分子"说史"口头表演风格不同,思想深度不同,历史观也不同,因此"说史"的知识分子风格的口头表演新传统与民间传统"说书"艺术不可混为一谈.易中天"说史"远远没有达到"说书"所要求的艺术境界,易中天"说史"象征着电视知识分子群体在媒体语境中公共口头表演新传统的形成,但也面临知识分子公共口头表演的接受困境.  相似文献   

12.
晋入论书重"意",后世论者却称之为"尚韵";宋人论书重"韵",而后世读者却认为"尚意".这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至今仍是书法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书法界对这两个命题的研究集中在晋韵或宋意的个体方面,尤其重视这两个时代书家的个案研究;关于这两个命题的生成原因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没有引起关注和重视.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晋韵与宋意的由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人恩 《东南学术》2006,(2):161-168
大观园是<红楼梦>所创造的一个典型环境,它是作者凭空创造的,还是有生活原型?这一争论的历史已有二百多年,或主"南京随园说",或主"北京恭王府说",或主"江宁织造署西花园说",或主"大观园在<红楼梦>里说".文章对上述诸说的依据和得失进行了梳理,认为"大观园在<红楼梦>里"一说符合作品实际.  相似文献   

14.
"君子"大约出现于西周初年,起初并非指称伦理意义上的"有德之人",而更多地在政治学意义上被人使用,它的初始含义是"君之子",后引申为"贵族男子"和"统治者".作为"有德之人"的"道德君子"的出现乃是经历了一个由"位"至"德"转化的漫长历史过程.孔子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人物,他以"德"诠释君子,以"小人"反衬"君子",为人们标举了做人典范.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以来,受制于国家趋紧的货币政策,温州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民间借贷偿债危机,并集中于7-9月爆发,80多个企业老板难以偿还民间高利息借贷而"跑路",酿成众人瞩目的"温州民间金融风波".虽然目前这次风波已逐步趋于平静,但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西部观察》2002,(3):20-21
说"钟情",绝不是"蓄谋已久",更像是"一见钟情". 创刊刚刚半年的<西部观察>,和她们甫一见面,便倾心于她们并热恋起来.倾心于她们所拥有的那份"新"和"真",更热恋她们那母爱如大海一样宽广博大的胸怀.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论<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尽管人们对"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理解不尽一致,有标准、方法、原则等不同的理解,但几乎所有的论者都把这看作是十几年前的提法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把"历史观点"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实,恩格斯本人前后两次提出的"历史观点"的内涵并不完全一样,"历史观点"也不能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8.
黄浩 《北方论丛》2005,(4):35-38
由于独特的地理文化因素和历史文化原因,关东在民间文化上形成了一种"傻子现象".在关东民间广泛流传的傻子故事,就是这一独特文化的具体表现.除了近亲相婚的原因外,关东文化传统中对老实人品的崇尚,也是傻子故事流行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程建忠 《天府新论》2010,(4):140-144
对于<红楼梦>中王夫人这个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过去的论者或称"庸懦无能",或云"仁慈宽宏",或谓"残忍冷酷".其实,王夫人首先是一个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是一个"慈善"外表下凶狠、残忍的刽子手,但她又并非一味的青面獠牙、无恶不作.只要没有触及到她的"根本利益",她还是有"向善"之心和"好施"之举的.这就是人性的复杂和作家对王夫人这个人物复杂人性的把握与表现.  相似文献   

20.
孟子"诗亡"之论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华 《学术论坛》2007,30(8):100-102
《孟子·离娄下》中"诗亡然后春秋作"之语,论者多作"《诗》亡然后《春秋》作",将"诗"理解为文本之《诗》.鉴于先秦时《诗》未曾衰亡,而诗歌创作的衰竭则是一种与《春秋》之起有着必然联系的客观事实,且孟子之时关于诗的文体意识已经明朗,故文章认为,孟子"诗亡"之论,所指为文体之"诗"而非文本之"《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