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良性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采用医护人员良性压力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河南省262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医护人员良性压力、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均呈显著负相关,医护人员良性压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医护人员良性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提升医护人员良性压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能有效缓解其工作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2.
相较于其他行业从业者,旅游从业者的工作—休闲冲突和工作倦怠更为严重。以古村落旅游从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工作—休闲冲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工作—休闲冲突与工作倦怠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职业效能感降低维度正向显著相关。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工作—休闲冲突越大旅游从业者的工作倦怠感越强。因此旅游企业可以通过缓解工作—休闲冲突来干预从业者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3.
工作倦怠的结构与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种职业的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工作倦怠现象,工作倦怠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对个体的工作倦怠程度进行测量,继而进行干预。本文介绍了国外主要的工作倦怠结构理论,以及MBI、BM、OLBI和S—MBM量表,总结了每种量表的优缺点,指出了各种倦怠量表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量表的开发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工作需求-资源模型和Maslach等人的工作倦怠测量方法为理论基础,探索一线服务员工工作倦怠的原因和结果.研究表明:婚姻状况是工作倦怠的有效预测指标;工作需求因素中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家庭界面的冲突和工作资源因素中的组织公平感都对工作倦怠产生显著影响,是预测力较强的前因变量;特别地,工作-家庭界面的冲突要比普通的角色冲突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在结果变量方面,工作倦怠又成为情感承诺和离职意愿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国企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状况及其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本文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对某集团648名国企员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性员工家庭侵扰工作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员工;国企员工的家庭侵扰工作,在性别和职务上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相关,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后,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倦怠的具体表现做出了有效预测。实施员工援助计划,可以缓解工作-家庭冲突,预防工作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郭俊 《南都学坛》2013,(2):100-103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大于高校教师其他群体,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工作效能。缓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需要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青年教师自身要通过科学的职业定位、保健身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保持积极情绪、加强心理保养等措施进行调适,以保持健康有效的职业活动。  相似文献   

7.
对成都、重庆367名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两市农民工的工作应激和工作倦怠均比较严重;工作应激与工作倦怠关系密切,工作与非工作冲突、工作质量和工作负荷可以显著预测工作倦怠总分和耗竭维度,工作质量可以显著预测人格解体,角色冲突和工作负荷可以显著预测成就感降低。用人单位、相关职能部门乃至全社会,需要降低农民工的工作压力,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待遇,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服装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状况和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服装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压力程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工作倦怠总体状况不太严重。通过对比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发现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不同维度都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工作压力维度对工作倦怠影响程度不同。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应该重视工作压力管理,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防止工作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母亲育儿压力在其工作-家庭冲突和儿童问题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以工作-家庭冲突量表 (WFC)、简式育儿压力问卷 ( PSI-SF)和长处和困难问卷(SDQ)为测量工具对627名工作母亲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工作-家庭冲突、育儿压力、儿童问题行为三个变量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关系;2)育儿压力总分在工作-家庭冲突及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育儿压力中育儿愁苦、困难儿童两个因子在工作-家庭冲突及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亲子互动失调因子则无显著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母亲工作-家庭冲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问题行为,可以通过育儿压力,尤其是育儿压力中的育儿愁苦、困难儿童两个因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安警察工作倦怠与人格、控制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公安警察的工作倦怠状况,并探讨人格特征、心理控制源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李超平、时勘修订的M aslach倦怠量表—通用版(M B I—G S)、成人N ow ick i—S trick land内外控量表(AN S IE)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342名公安民警进行施测,并收集相关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运用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玩世不恭维度上,基层社区民警的分数显著高于机关民警;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得分与人格的P、E、N及控制点得分存在非常显著相关;F检验结果显示,人格P、N量表不同水平的被试,情绪衰竭、玩世不恭、职业效能三个维度上的分数都存在显著差异,在E量表上不同水平的被试,职业效能分数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控制感水平的被试在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及职业效能量表分数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对情绪衰竭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控制感、基层工作及年龄对玩世不恭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精神质、控制感、内外倾、年龄等变量对预测职业效能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工作倦怠的预防和干预中,基层民警、青年干警是关注的重点;人格特征、心理控制源是影响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地区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台湾地区工作倦怠研究所涵盖的社会生活领域比较广泛,尤以教育培训领域、医疗卫生领域为主;研究发现,工作倦怠的原因主要有工作压力、角色压力、工作组织特性与工作环境等;影响因素研究有人口统计学变量、人格变量与社会支持等;后果研究包括身体健康与工作绩效.台湾地区的工作倦怠研究对大陆进行此类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选取浙江省某3市的幼儿园教师244名,使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量表、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工作-生活冲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工作-生活冲突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间起中介作用;编制身份能够调节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基于此,幼儿园管理者应当为幼儿园教师划定工作-生活界限,赋予教师“离线权”;避免身份偏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幼儿园教师职业定位,回归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工作压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长期的工作压力将导致员工工作倦怠,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绩效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工作倦怠的概念及理论进行综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临床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work interference with family,WIF)大于家庭—工作冲突(family interference with work,FIW);男性的WIF和FIW均高于女性;未婚者FIW显著高于已婚者;有子女者WIF显著高于无子女者,且和子女年龄呈显著负相关;WIF和每周工作时间呈显著正相关,FIW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临床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具有职业特性,性别、家庭情况、工作时间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不同方向冲突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我国社会转型、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中,高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职业压力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自身的生活工作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运用李虹所编《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山东省400名高校教师进行了职业压力测量,结果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工作要求、知识危机感、工作岗位竞争、学历提升等压力源关联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矿工工作倦怠的结构及其问卷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我国矿工群体工作倦怠的状况和表现,编制出矿工职业特色的工作倦怠问卷.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构建了矿工工作倦怠的理论结构,借鉴已有倦怠问卷项目,编制了矿工工作倦怠问卷,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矿工工作倦怠主要包括生理疲乏、情感耗竭和疏离工作三维度;(2)编制的矿工工作倦怠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17.
工作与组织特征对工作倦怠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倦怠是个体由于长期面临情感和人际方面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认知情感反应。工作负荷过重、缺乏工作资源、控制感降低等工作因素,以及组织奖惩体系不合理、缺乏组织公平和新型组织结构问题等组织特征都是影响工作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近些年关于工作倦怠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的研究视角,例如认知因素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的工作倦怠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从工作倦怠的视角探索中国情境下新生代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问题对于完善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工作倦怠作为工作生活质量前因变量和情绪劳动策略的结果变量,探讨新生代员工情绪劳动策略、工作倦怠和工作生活质量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用优势分析检验了工作倦怠3个维度对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对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新生代员工表层扮演对工作生活质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深层扮演对工作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2)工作倦怠各维度在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生活质量关系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职业效能感对新生代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贡献最大,为50.26%,其次是玩世不恭达到30.1%,最后是情绪衰竭为19.6%。  相似文献   

19.
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来源及其与职业认同的关系,可为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幼儿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和职业认同量表对40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地位与发展和幼儿因素,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职业压力与职业认同呈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职业压力能负向预测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研究陆续见诸于各种媒体之上,教师这一群体已经成为"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文章以天津4所高校20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从高校教师的性别、年龄、职称和婚姻四个人口学变量入手进行分析,并结合高校教师工作倦怠调查量表,找出天津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研究最终得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