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灿 《东方论坛》2013,(1):6-12
《尚书》在中国学术史上,最早按照虞、夏、商、周四代的顺序编纂,这种"四代"观念多见于先秦古籍,应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形成,是反向构筑起来的华夏历史系统,即由周、商、夏依次上溯而至尧、舜时代,体现了华夏历史意识。这种历史意识的内涵是:历史是在"天下一统"的情形下运行的,历史的主体是"一统"的华夏民族文化共同体,而不是分裂的各个小族群。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华夏历史意识也是一种"大一统"政治观,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华夏历史意识还与"华夷之辨"密切相关。《尚书》"华夷"思想以文化为根本标准,并没有绝对的血缘界限和地域区隔,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与现代民族意识有很大不同,这是王道史观最重要的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新儒家”是沿用了目前大陆学界通行的说法,意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即开始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的新一代新儒家学者。他们在继承前辈新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与时俱进,使当代儒学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即多元化倾向、方法论的自觉、批判性与现实性、“道问学”的转向与“生活世界”的开掘。  相似文献   

3.
张立群 《南都学坛》2008,28(1):86-90
"第三代诗歌",作为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文坛迅速崛起的一场诗歌运动,曾以反叛和断裂的姿态为人瞩目。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代诗歌"的出现是中国诗歌进入后现代的一种标志,但或许由于这场诗歌运动的结束和它来临时一样匆匆,是以,许多历史性的问题一直并未得到澄清。为此,选择历史场景的转换,并具体结合"第三代诗歌"主要理论派别的观念进行述析,就成为研讨这一现象的重要路径。对于最终将"第三代诗歌"观念定位于"后现代面孔下的现代性变革",除了源自以往研究的一种反思,同时,也以一种"开放式的状态",将对上述观念的研究引申向未来。  相似文献   

4.
三代领导集体都是坚持思想路线的典范 ,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思想既一脉相承 ,又各具特色。第一代领导集体大胆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 ,率先提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确立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 ,赋予了思想路线以更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更强的现实针对性 ;第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归结为实事求是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 ,开创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历史 ,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第三代”诗歌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重要诗歌创作潮流人们评述“第三代”诗歌的诗学追求时,认为“第三代”诗歌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这是不对的。“第三代”诗歌有“纯诗化”这一独特的诗学追求,一方面,内容上他们追求“纯诗化”。他们“反文化”、“反崇高”,就是要把“文化”、“崇高”这些“非诗”的杂质去掉,而在诗歌中写出真正的个人生存体验。另一方面,他们追求语言的“哲学化”。他们“反修辞”和“拒绝隐喻”,是为了让诗歌语言更准确地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期,"第三代"诗歌运动结束之后,基于个人和社会等各种原因,有的诗人选择了放弃诗歌,还有的诗人则选择留守在现场,继续自己的诗歌创作之路。经过了90年代这十年的积累和沉淀,不少诗人在新世纪又返归诗坛,重新创作。他们在新世纪的持续性写作,既可能是对80年代诗歌传统的一种精神延续,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新世纪以来诗歌格局的形成和诗歌生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徐渭(1521-1593)是明代著名的剧作家、画家和诗人。本文立足于他的杂剧《歌代啸》,并参考其它戏剧作品、戏曲理论以及艺术作品,探讨晚明"混音"现象。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提出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观点;邓小平提出了以“三个面向”为核心的文化发展观;江泽民则强调在文化建设上“以我为主”、“双向交流”、“开拓创新”.我们应当学习、研究这些思想,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载南宋刘元高编辑整理的《三刘家集》一卷。"三刘"即北宋的刘涣、刘恕、刘义仲三人,为了方便对该集和"三刘"进行研究,文中从墓志铭、祭文、序跋等资料中考证了他们的生平经历,按辈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探索数字"三"在《哈利.波特》中的文化意义及其建构功能。作者罗琳借助数字"三"的文化意义,设置了完美的人物组合、稳定而多变的情节结构、构建了亦真亦幻的魔法世界。似乎巫术思维里神秘而幸运的数字"三"给罗琳带来了空前的成功,实际上,数字"三"的成数、稳数、满数、概数性质决定了三段式哲学观、三叠式结构的完美与稳定,而一分为三、一唱三叹的哲学与文学方法成就了罗琳今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共三代领导人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中共三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作了重要的论述,并形成了各自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和发展,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家,生活着三条“虫”——哎!打断!你家怎么生活着三条虫呢?别急嘛!且听我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3.
《论语·乡党》与《仪礼》《礼记》的相关篇章在文本上具有互文性,其中《乡党》篇与《礼记》相关篇章均系孔门观礼笔记改写、编纂而成。在文献记载中,孔子传承西周礼容传习的制度,在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演习、展现礼容。孔门弟子观礼时实录的笔记,成为编纂《乡党》篇的"公共素材";而《仪礼》成书前一些别本单行的篇章,也在其编纂过程中得到利用。《乡党》篇采用的"公共素材"主要为观礼记行的笔记,其在语言形式上,是对古"语"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楚辞学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七录》起,几乎所有公私书目都为《楚辞》特立一类,其原因有二:1、《楚辞》独特;2、其影响大.从“楚辞学”的角度考察,《楚辞集注》增贾谊二赋,乱了《楚辞》之体.六朝人将《楚辞》当“屈原集”看,故刘勰评价屈原,不仅取证于其作品,亦引宋玉代屈原立言之《招魂》与《九辩》为例.  相似文献   

15.
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天灾人祸,中国境内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饥荒。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广大农民沿袭传统的救灾方法,以瓜果野菜等代食品充饥。但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正常的减灾赈灾工作又带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群众性的救灾活动迅速演变为一场波及全国的以生产和食用代食品等内容的运政治动,出现了许多荒诞的做法,留下了深刻教训。“代食品运动”的畸形发展,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认真分析这场运动发起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原因,既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中国三年困难时期这段特定历史的认识,又能为今后的减灾赈灾工作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证了《马氏文通》“接读代字”的失误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分”是《尸子》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以稳定地表达特定含义,意为“职分、持定”。《尸子》认为“分”的正当性根据在于其与天道的内在一致性。圣王和圣人在厘定和倡明社会成员职分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每个人都应该谨慎地对待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使之符合自己的职分要求,同时应勇于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尸子》特别强调了国家治理者的守分,认为赏罚二柄是守分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这一相似的社会形态,不仅影响了冯梦龙和卜伽丘的认知立场和文学观,而且影响到二人的文学创作,使他们不谋而合地创作出了主题相似的文学作品。卜伽丘因此而得到广泛承认,被誉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而冯梦龙则被划入“封建文人”之列,未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9.
“三言”“二拍”中的徽商生活与徽商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建设 《南都学坛》2003,23(6):70-74
“三言”“二拍”着力刻画市井百态,商人生活是冯梦龙和凌(氵蒙)初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们反复渲染经商不易,明确表达了两位作家对于商贾生活的理解和对商人命运的深切同情。其中所描写的商人,尽管全国各地都有,但要角无疑是徽商,5部短篇小说集画出了他们的各种形象。这一个个艺术形象,映衬出一幅明代商人、尤其是徽商生活的多彩画面,这幅画面是对正史的重要补充。商人是人,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所以“三言”“二拍”中的徽商形象,正反两方面角色都有,但正面人物明显居于多数,徽商中不乏正人君子,对于研究冯梦龙和凌(氵蒙)初的思想,这一点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呈现出鲜明的特色。美国华裔从客居到定居,再到漂泊流散,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美国华裔具有复杂而矛盾的族裔体验。以伍慧明的《骨》和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为例,揭示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恋"骨"情结,"骨"不仅揭开了华人移民的身份之谜,而且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