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迎欢 《理论界》2006,1(7):29-30
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本质是协调发展、文明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论证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是科学的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阐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揭示的发展观 ,是对立面统一的发展观。它与对立面斗争的发展观相对立 ,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显著特征。对立面统一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是中国改革开放精神的凝结和升华。它以三位一体的结构形式 ,奠定了中国社会继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预示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执政理论的新发展,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对执政经验的新总结,对执政任务的新概括,是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深刻认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科学内涵,全面准确把握"三个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发展观的确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进程的启动,我们应当确立一种新的具有全面性的发展观。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发展观实际上是“三个代表”的发展观,其突出特点是追求横向发展即全面性、追求纵向发展即可持续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即人本性。以“三个代表”的发展观为指导,将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进行得更为顺利、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是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 ,因此 ,必须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来理解和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  相似文献   

6.
从以发展为主题的发展观,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这三大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它扬弃了抽象人本主义发展观和单纯物本主义发展观,科学阐释了"人"与"物"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物役性"现象及其根源和消解路径。马克思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内核是与时俱进,实质是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全面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层面上开拓创新了发展观;先进文化是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只有创新的理论,才能正确指导创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我党从注重"物的增长"向"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的转变,"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的理论批判精神和实践性,根源于它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客观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都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这两个属性中,革命性是首要的、主要的或者说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所以对张爱玲的创作产生影响,主要原因是与张爱玲的期待视野相契合,这种契合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张爱玲早年生活体验不啻为一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典型案例;其次,张爱玲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接受是受时代思潮的影响;第三,张爱玲对精神分析学说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陈其胜 《云梦学刊》2006,27(6):90-92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依据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实际而创立的,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论、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论、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论这一逐步发展过程。这一理论解决了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如何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在实践上指导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儒家社会关系学说,涵载着社会关系的基本正义性,对于现代关系社会学依然闪烁着理论启示的光芒.社会是人际生活的关系场.社会生活主体带给这个"场"何种品质的关系,是衡量一个民族国家民众理性与社会正义的尺度.儒家的社会关系学说,向现代关系社会学呈示着可资撷取的理论意趣.其一是社会观视域:儒家以身、家、国、天下为社会层阶性单元,倡导这些单元的整体性共进;其二是关系论视域:儒家将社会关系划分为"庸俗层"、"通俗层"、"崇高层",主张转化庸俗层,涵养通俗层,向往崇高层;其三是关系调节论视域:儒家倡行"道"之法则原理、"礼"之制度规范、"义"之适宜良知,以调节和规约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梁义民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05-110,158,159
戴维森意义理论具有明显的思想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弗雷格的真值条件论是其基本立足点,塔尔斯基真之语义论的约定-T模式充当其形式表征基础,蒯因的彻底翻译理论成为其经验解释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戴维森善于借鉴这些影响深远的思想成果,使其意义理论呈现出一种解释性的真理论而潜在地具有非凡的理论优势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韩成军 《学术界》2012,(6):181-188,288
刑法中的行为对象理论来自并脱离于传统的犯罪对象.对于行为对象的概念内涵,目前学界主要有六种观点,经过梳理归纳,本文在对当前观点的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的比较研究,并且对行为对象的理论价值和司法适用实例做出了分析,希望对于该理论的发展以及司法实践中更广泛的适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犯罪共同说确实忠实地坚守了客观上的判断和罪刑法定原则。然而,也由此显示了在运用构成要件理论对共同犯罪事实进行分析认定之时,并不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共同犯罪事实的缺陷和弊端,因此,我们对日本的犯罪共同说应该重新进行评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李友钟 《理论界》2014,(7):80-82
社会共生论是分析研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重要理论,是社会存在、社会价值、社会进化相统一的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研究社会共生论,除了将其应用于社会现象研究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该理论本身进行研究,包括其理论渊源。本文从生物学理论、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中心主义理论、整体论与有机论等方面,对社会共生论的理论渊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照应现象在认知语言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Ariel的可及性理论可全面地对照应进行诠释。在语篇中,代词的使用与礼貌现象有蓍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礼貌理论汗牛充栋,而其中以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理论因为其跨文化视野,具有更广泛的阐释力。因此将以代词视角的选择和心理空间理论为出发点,利用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理论对汉语中的代词照应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进程中的三次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冠军 《文史哲》2006,1(6):146-15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转向”中向前发展的。从历史的维度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进程中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向。第一次是马克思从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到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肯定并超越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第二次是马克思从对工场手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机器大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探索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的萌发。第三次转向是从对“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物质生产领域”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科技与生产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社会与境①中科技劳动价值关系的研究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