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志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2)
政治經济学是一門認識社会客观發展進程的極其重要的社会科学。在階級社会中,各个階級有着它自己的政治經济学:資產階級政治经济学,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济学,无產階級政治經济学也即馬克思主义政治經济学。只有馬克思主义政治經济学提出來的研究对象才是科学的,那就是研究人們在物質生產过程中所結成的經济关系即生産关系、研究社会生産关系运动發展的規律、研究人类 相似文献
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9,(10)
教育革命后,党总支和系行政根据需要决定文艺理论教研室开设文学概论课。当时,我们由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够信心是不够强的。这门课在教育革命前的情况,可以用脱离政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几句话来概括,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如果要在教育革命后开出这门课程,必须在课程体系和内容上作很大的变动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文艺理论教研室仅有两名青年教师,人力不足,知识有限,要把这门课程开设出来是有困难的。我们曾经把希望寄托在校外一些文艺界的领导同志和工农作家身上,想请他们来校开办文艺讲座以代替文学概论课程。但总支考虑到校外同志不易请到,文艺讲座也不能代替系统的教学,要文艺 相似文献
3.
袁鎮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5,(2)
經济理論工作者要怎样才能为五亿农民服务呢?我认为最关鍵的一条就是,改变我們自己的思想感情。但要做到这一条,不深入地生活在农民群众当中,特別是貧下中农当中,是不可能的。过去我們下农村搞經济調查,好像“滿腔热情”去总結經驗,为农民服务,实际上都是干部、 相似文献
4.
黃世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界讨论、研究社会主义部分,往往引起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的争论。生产力在政治经济学中应该放在什么地位,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否包括生产力,乃是主要的意见分歧之所在。分歧的由来,一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发展生产力成了最迫切的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迫切要求加强对生产力问题的研究,有的同志就以为政治经济学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应该将生产力也列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另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各种提法,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对各种提法在内容上是否一致,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知道,每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对象,如果把生产力纳入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中,势必把属于工艺学、冶金学、物理学等等学科范围的问题都拉进政治经济学,从而实际上取消了这门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通过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来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叶副主席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强调指出:“为了保证我们党的行动统一,必须加强党的纪律。”新党章也突出地提出了“全党必须服从民主集中制的纪律: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新党章还规定县团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纪律的加强,是革命的需要,全党的愿望,它闪耀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灿烂光辉。 相似文献
6.
王亞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2)
一这是不难想到的,自从社会主义經济形态出現以后,更确切地說,自从肯定社会主义經济形态也有它的客观經济發展規律,也有必要对它的生產关系总和,对它的各种規律、范疇進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的时期以來,是否可能应用《资本論》体系來研究政治經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問題,就已經在实际上一再被經济学家們所提起并認真考慮过了。我們能够設想,任何一个企圖用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來探究政治經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人,当他考慮到研究应从哪里着手,应包括哪些內 相似文献
7.
黄九如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2)
馬列主義教研室政治經濟學教研組最近對於“按勞分配”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討論中,分歧較大、爭論最多的是“按勞分配是一個原則或者是規律”。有一種主張,認為“按勞分配”是一個經濟規律。另一派則認為“按勞分配”是一個原則。 認為“按勞分配”是規律的理由是: 一、按勞分配是由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所決定的,沒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就不可能按勞分配。二、按勞分配還同生產水平還不夠高,產品不夠豐富,人們的思想覺悟不高等因素有關。但是這些原因的存在,恰好是反映社會主義生產關係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有差別的,因而,決定 相似文献
8.
王曼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8(1):30-31
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在教学理念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为主线,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二,在教学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在教学方法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于光远、苏星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是一本好书。二十年来,这本书不仅一直被高等学校采用为教材,而且也是经久不衰地拥有广大社会读者的少数几本政治理论读物之一,对于普及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本书还为我国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读本奠定了基本格局。当然,这本书在某些理论表述上,也还有值得探讨和商榷之处。现在提出来就教于理论界同志。 相似文献
10.
李啟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0,(1)
一在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爭中,再一次証明了:資产阶级个人主义是万恶之源。右倾机会主义与資产阶級个人主义是一脉相通的,因此,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批判右傾思想,必須改变自己的立场,彻底挖掉資产阶級个人主义这一根子。只有这样,才能在反右倾机会主义这一场政治思想战线上的两条道路的斗爭中取得彻底的胜利。反右倾机会主义斗爭中的大量事实証明,在我們学校党內部分同志身上,还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石沛征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
我们党的十二大科学地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原则、方针、政策。马列主义理论课应当把这些新的伟大成果,吸收和反映到教学上来,使我们的教学在理论结合实际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1年的光辉历程。91年来,党历经风雨、久经磨难而保持旺盛的活力,这是一个政党先进性的根本表现,是党的事业始终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在走过了91年峥嵘岁月之后,党如何永远保持活力?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揭示了党继续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 相似文献
13.
何国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1)
这篇論文,在本校第三次科学討論会政治經济学教研室分会中,會引起热烈爭論,迄今尚未获得完全一致的意見。但作者在本文中坚持資本周轉对利潤率的影响,要考虑的只是可变資本的周轉速度而不应是垫支資本总周轉速度的論点,因此認为政治經济学教科書第十一章所提出的“由于固定、资本比流动資本增加得更快,整个資本的周转就緩慢起来,造成利潤的下降”这一論点是不正确的。作者在闡述自己的观点时,把垫支資本总周轉与总资本周轉这两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并且偿試論証了总资本周轉明与可变資本周变期的一致性,同时还根据自己的体会,說明垫支资本总周轉这个概念在資本論第二卷第三篇关于資本周轉的整个理论中的意义和地位。这些論据編者認为是值得理论工作者的注意討論的。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突出科学家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十分必要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以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和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的资源。对职业教育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良好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
党的十二大把发展教育事业规定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一条非常英明的决策。它确立了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赋予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崇高的历史使命。特别是作为教育事业“工作母机”的高等师范院校,任务更为艰巨和光荣。我们煤炭师范学院的中文系,应如何开创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为煤炭系统中学培养更多更好的语文教师,做好为“母体”服务工作呢?现仅就教学业务工作谈谈我们的认识和打算。 相似文献
17.
18.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一切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明确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语文学科是所有教育学科中最基础的基础,语文教师更要根据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特别是新提出的“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等重要论断.对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曾庆红同志在视察鼓楼区党建工作时指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我们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都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到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和谐才可以达到.如果我们基层的细胞不和谐.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国家就不可能和谐。”从鼓楼区的实践也证明.加强社区建设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